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5)
2023(13986)
2022(11928)
2021(11323)
2020(9660)
2019(22347)
2018(21843)
2017(41355)
2016(22230)
2015(25401)
2014(25122)
2013(24678)
2012(22756)
2011(20568)
2010(20159)
2009(18706)
2008(18377)
2007(16049)
2006(13709)
2005(12159)
作者
(64202)
(53967)
(53731)
(51276)
(34054)
(25908)
(24625)
(21091)
(20412)
(18883)
(18254)
(18111)
(16892)
(16830)
(16818)
(16661)
(16325)
(16043)
(15421)
(15413)
(13159)
(13148)
(13021)
(12235)
(12225)
(12030)
(11832)
(11635)
(10870)
(10790)
学科
(95092)
经济(95001)
管理(64634)
(61225)
(49331)
企业(49331)
方法(47998)
数学(43238)
数学方法(42758)
中国(25501)
(25452)
(24411)
(19437)
贸易(19431)
业经(19037)
(18992)
(18796)
环境(17930)
(16493)
农业(16491)
地方(15689)
(15623)
财务(15581)
财务管理(15546)
企业财务(14791)
(14068)
(13996)
技术(13644)
(13308)
银行(13264)
机构
大学(323934)
学院(321764)
(139571)
经济(137121)
管理(125770)
研究(109931)
理学(109770)
理学院(108595)
管理学(106805)
管理学院(106211)
中国(82933)
(67776)
科学(66932)
(60489)
(55236)
(54775)
中心(50727)
研究所(50355)
财经(49686)
业大(49239)
(45461)
(45009)
经济学(44271)
农业(43789)
北京(42130)
(40321)
经济学院(40147)
师范(39880)
(39512)
财经大学(37224)
基金
项目(223113)
科学(176984)
基金(165986)
研究(159137)
(146062)
国家(144959)
科学基金(124410)
社会(104012)
社会科(98766)
社会科学(98737)
基金项目(87302)
(84566)
自然(80948)
自然科(79125)
自然科学(79100)
自然科学基金(77738)
教育(73252)
(72296)
资助(68457)
编号(62014)
(50764)
重点(50623)
成果(49288)
(47609)
(46456)
国家社会(44758)
创新(43674)
科研(43644)
教育部(43584)
课题(42291)
期刊
(141434)
经济(141434)
研究(88853)
中国(56836)
学报(52229)
(48700)
科学(48324)
(47268)
管理(43857)
大学(39788)
学学(37764)
农业(33696)
技术(28152)
教育(27942)
(24783)
金融(24783)
财经(24516)
经济研究(24027)
业经(21547)
(21194)
问题(19330)
(18962)
(17141)
统计(17063)
技术经济(16685)
(15957)
世界(15378)
资源(15139)
(15123)
国际(14402)
共检索到45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梁泳梅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宇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可挺  龚健健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了"九五"至"十一五"时期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并在考察高耗能产业ETFP的行业和省际差异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高耗能产业ETFP增长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的现状说明当前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对省际数据的测算显示,各省区ETFP增长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市场化改革、FDI流入及能耗强度下降有利于促进各省区ETFP增长,而节能减排投资和企业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则可降低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的短期成本冲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翟柱玉  张军峰  方虹  
为了研究污染产业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西部11个省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随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污染产业转移以及其他因素对于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行业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递增趋势,但各个省份工业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忽视环境因素低估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率。另外,污染产业转移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环境治理投资、研发投入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对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占比与西部地区工业生产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显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然后停滞再缓慢回升的态势,主要受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就业人数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剧烈波动所致;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采掘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产出弹性相对较低的中间投入和资本增长较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彭代彦  
本文在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运用广义马姆奎斯特指数与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在考虑环境因素下的生产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1995——2009年间的增长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相比传统生产效率,环境生产效率能够体现环境问题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损失,且更能反映省际间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差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通常年份中大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与我国在这些时期所进行的较有成效的节能减排工作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资本过快深化,无论是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不高,并且引致了省级前沿技术面的内陷和减排难度的加大等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蒋晶晶  冯邦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其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显现。通过对1985年~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对要素投入增长与全要素增长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有效劳动作用不明显的结论,指出今后经济发展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通过Mal 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地区工业TFP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最快且波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较为平稳,东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各地区工业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东部地区是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收敛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TFP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晓  张屹山  
本文运用符合物料守恒条件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对1990~2011年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与传统的技术效率相比,环境效率不仅能体现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农产品要素投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慢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农作物对生产要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纪建强  钟珍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贺斌  
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分解出2003~201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生产率指数,实现了在全要素框架下向分要素生产率测算的有效拓展,准确分析各个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作用,并运用Sys-GMM模型对影响城市土地生产率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生产率累计下降13.49%,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抑制作用;分区域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下降最大,中部和东北部次之,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抑制作用;在影响因素中城市人口集聚、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城市土地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土地引资"背景下外商投资数量增加和过早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生产率提升起到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