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7)
- 2023(13997)
- 2022(12174)
- 2021(11543)
- 2020(9667)
- 2019(22731)
- 2018(22275)
- 2017(42822)
- 2016(23284)
- 2015(26242)
- 2014(25896)
- 2013(25971)
- 2012(24108)
- 2011(21971)
- 2010(21573)
- 2009(19815)
- 2008(19269)
- 2007(16642)
- 2006(14674)
- 2005(13080)
- 学科
- 济(96144)
- 经济(96040)
- 管理(65400)
- 业(59892)
- 企(49206)
- 企业(49206)
- 方法(44785)
- 数学(39348)
- 数学方法(38956)
- 中国(27221)
- 农(24272)
- 学(22859)
- 财(22753)
- 业经(19902)
- 贸(18503)
- 贸易(18493)
- 易(18039)
- 地方(17925)
- 制(17350)
- 环境(16057)
- 农业(16050)
- 和(16046)
- 理论(14385)
- 务(13892)
- 银(13875)
- 技术(13855)
- 财务(13828)
- 银行(13808)
- 财务管理(13803)
- 融(13421)
- 机构
- 大学(337910)
- 学院(332014)
- 济(137648)
- 经济(134939)
- 管理(129834)
- 研究(121536)
- 理学(112811)
- 理学院(111502)
- 管理学(109574)
- 管理学院(109014)
- 中国(90263)
- 科学(77424)
- 京(74240)
- 所(62696)
- 财(59233)
- 农(58182)
- 研究所(57881)
- 中心(52867)
- 业大(52265)
- 财经(48421)
- 北京(47604)
- 江(46339)
- 农业(46077)
- 院(44400)
- 经(44389)
- 范(43736)
- 师范(43242)
- 经济学(42225)
- 经济学院(38053)
- 州(37448)
- 基金
- 项目(233730)
- 科学(183191)
- 基金(171631)
- 研究(165704)
- 家(152698)
- 国家(151556)
- 科学基金(128213)
- 社会(104514)
- 社会科(99088)
- 社会科学(99057)
- 基金项目(90907)
- 省(88071)
- 自然(85270)
- 自然科(83206)
- 自然科学(83181)
- 自然科学基金(81739)
- 划(76141)
- 教育(74488)
- 资助(71790)
- 编号(65084)
- 重点(53257)
- 成果(52454)
- 部(52239)
- 发(50285)
- 创(47816)
- 科研(45142)
- 课题(45043)
- 创新(44824)
- 教育部(44022)
- 国家社会(43856)
- 期刊
- 济(145835)
- 经济(145835)
- 研究(98748)
- 中国(62577)
- 学报(59193)
- 科学(53904)
- 农(51292)
- 管理(47450)
- 大学(43297)
- 财(42513)
- 学学(40630)
- 农业(36254)
- 教育(32997)
- 技术(26564)
- 融(25819)
- 金融(25819)
- 经济研究(24409)
- 财经(23729)
- 业经(21630)
- 经(20391)
- 业(19959)
- 问题(19205)
- 图书(18736)
- 资源(17440)
- 科技(16446)
- 技术经济(16232)
- 贸(15696)
- 理论(15534)
- 世界(15305)
- 版(15001)
共检索到483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东景
多年来,中国工业用水量占当年总供水量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定量研究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降低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为了促进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我国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江世浩 陈东景
定量研究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变动及其内在原因,探究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对策。利用因素分解法探究影响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结构因子和效率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总体上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向,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结构份额持续降低,效率份额渐渐增加,并且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影响很大。为了促进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青岛市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结构份额 效率份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潘雄锋 徐国泉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机理及变化趋势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测算方法,基于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波动较大;无论是从效率份额还是结构份额来看,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都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静华 贾仁安 涂国平
本文基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7年间,能源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煤、石油、电力三种能源消费强度的两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三大产业间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效率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的消费强度与中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变化一致,提出了降低第二产业重点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和优化经济结构三大管理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石秋义
研究目的:利用偏移份额模型研究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为区域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偏移—份额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偏移份额比在空间上差异巨大;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农村居民点用地、特殊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属于衰退性结构;各地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及其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域经济要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偏移—份额模型将区域空间和建设用地结构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一段时期内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和空间配置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本文从生产效率不同要素节约倾向角度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机制,利用改进后的CES生产函数系统方法和省级地区面板数据识别了技术改进倾向,并研究资本深化、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扭曲等因素对中国要素回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劳动节约倾向,但改革初期体制变迁的资本节约倾向比较明显,致使劳动者报酬份额略有上升后相对稳定;近十多年来资本配置效率的改进速度明显放缓,同时技术进步过于依赖引进与模仿,导致要素效率改进的劳动节约倾向过于强烈,是劳动者报酬份额持续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 吴成霞 张吉辉
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三次产业和生活消费进行碳排放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并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然后计算出1995—2009年间的三次产业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旨在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指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常进雄 孙磊 张灵弟
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从行业视角对中国的劳动份额及其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当前普遍认为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看法不同,近年来中国劳动份额处于上升态势,这说明初次分配的恶化态势正得以改善,但是劳动份额仍然偏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总体劳动份额的波动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劳动份额的波动,两者表现为"齐升齐降",只是波动幅度有差异而已。对劳动份额波动的进一步分解表明,对于总体劳动份额的变化,行业内效应贡献了82.83%,而结构效应仅仅贡献了17.17%。
关键词:
结构变化 行业 劳动份额 初次分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缓 李浩 努尔麦麦提·吾布力 阿米娜木·买买提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本文选取了新疆33个工业部门,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997-2001年和2002-2009年两个时段的工业结构体系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各部门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等指标的计算,并结合新疆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工业部门整体结构较好,但竞争力偏低,主导产业不明确,朝阳产业不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①采用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部门竞争力;②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朝阳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工业结构 新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赵秋运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老龄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武康平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储成君 贾杰林 吴舜泽 李新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COD排放和水耗总量并没有与之同步,但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将其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并将广义技术效应进一步分解为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循环利用效应)。同时,分别对2001-2010年、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COD排放和水耗总量变化成因使用de Bruyn分解模型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一直都是造成COD排放和新鲜水耗总量下降缓慢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环境管制对遏制总量增长发挥了一定功效,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关键词:
COD排放 水资源消耗 分解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际刚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运输结构变化中重要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在既有运输技术并未发生突破性改变的情况下,各种运输市场在市场化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它们各自发展激励的差异,从而造成了铁路在20世纪80~90年代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但是由于运输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显现,市场竞争压力日益突出,椎动了铁路的技术创新,铁路提速是其对市场竞争做出反应的重大技术创新方式,但提速只能暂时性地使其运输市场份额企稳,铁路长期发展最终要通过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加以实现。
关键词:
铁路 制度 市场份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中岳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降低物耗;提高产品质量,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优质品率,减少废次品,其中也内含了降低原材料消耗量的要求。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物质消耗定额,作为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依据。然而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尽管工艺合理、技术成熟,管理方式先进,但由于不确定性,偶然性因素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最终仍会造成一定的废品和原材料的非正常损耗。这些偶然的,不确定性因素种类多,发生频繁,彼此无关,单个因素对形成原材料的意外损耗作用微小。用技术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