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8)
- 2023(12323)
- 2022(10129)
- 2021(9245)
- 2020(7872)
- 2019(18172)
- 2018(17864)
- 2017(33813)
- 2016(18709)
- 2015(21539)
- 2014(21486)
- 2013(21372)
- 2012(19787)
- 2011(17989)
- 2010(17872)
- 2009(16562)
- 2008(16562)
- 2007(14876)
- 2006(12974)
- 2005(11894)
- 学科
- 济(82876)
- 经济(82808)
- 管理(46721)
- 业(45488)
- 方法(36752)
- 企(34268)
- 企业(34268)
- 数学(33016)
- 数学方法(32758)
- 中国(25181)
- 农(23472)
- 学(18511)
- 财(18108)
- 贸(17325)
- 贸易(17318)
- 业经(17139)
- 易(16881)
- 农业(15378)
- 地方(15269)
- 制(14780)
- 环境(13101)
- 银(12630)
- 银行(12583)
- 行(12103)
- 融(11890)
- 金融(11888)
- 和(11614)
- 发(11426)
- 体(10437)
- 务(10397)
- 机构
- 大学(276864)
- 学院(273172)
- 济(118922)
- 经济(116747)
- 研究(102536)
- 管理(99033)
- 理学(85287)
- 理学院(84194)
- 管理学(82598)
- 管理学院(82090)
- 中国(77390)
- 科学(63893)
- 京(59718)
- 所(53401)
- 农(52480)
- 财(51584)
- 研究所(49072)
- 中心(45836)
- 业大(43035)
- 财经(41692)
- 农业(41641)
- 江(40559)
- 经济学(38371)
- 经(38096)
- 北京(37885)
- 范(37008)
- 师范(36617)
- 院(36592)
- 经济学院(34823)
- 科学院(31540)
- 基金
- 项目(183919)
- 科学(144547)
- 基金(135353)
- 研究(130501)
- 家(120429)
- 国家(119540)
- 科学基金(100408)
- 社会(84194)
- 社会科(79882)
- 社会科学(79858)
- 基金项目(71335)
- 省(69278)
- 自然(64560)
- 自然科(63095)
- 自然科学(63076)
- 自然科学基金(62001)
- 划(60158)
- 教育(59630)
- 资助(55225)
- 编号(50971)
- 重点(42858)
- 成果(41988)
- 部(41782)
- 发(40871)
- 创(37588)
- 国家社会(36343)
- 科研(35898)
- 课题(35816)
- 创新(35453)
- 教育部(35148)
- 期刊
- 济(127491)
- 经济(127491)
- 研究(81630)
- 中国(53406)
- 学报(48254)
- 农(47386)
- 科学(43830)
- 财(38807)
- 大学(35657)
- 管理(34330)
- 学学(33598)
- 农业(32269)
- 教育(26706)
- 融(23528)
- 金融(23528)
- 技术(22084)
- 经济研究(22024)
- 财经(20911)
- 业经(19152)
- 业(18807)
- 经(18177)
- 问题(17880)
- 贸(16163)
- 世界(14509)
- 国际(14298)
- 技术经济(13901)
- 版(13827)
- 资源(13396)
- 统计(13196)
- 图书(12446)
共检索到406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刁贝娣 曾克峰 苏攀达 丁镭 刘超
作为"十二五"期间新纳入控制性约束指标的污染物,NO_X排放量的研究成果可为地区减排份额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运用ESDA(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省域工业NO_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通过LMDI模型分解探究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NO_X的排放总量虽然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但至2013年也只完成减排份额的5.6%,相对2015年15%的减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减排形势严峻;2省域工业NOX排放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高排放量集聚主要出现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中东部地区,且随时间的推移有向外围省份扩张的趋势;3LMDI模型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NOX增排的主要驱动力,生产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莹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直接导致臭氧破坏、空气污染的重大因素。2012年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达到2337.8万吨,超过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全球首位。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中一个不可再回避的现实问题。综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管理与控制,无论是从税制的设计还是从实施的成效来看,瑞典都是其中的典范。一、瑞典氮氧化物排放税的制度设计(一)制度设计的难点一是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依赖于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和硫不同,大部分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通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玉 夏梦凡 董战峰 杨玉文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各省份的能源平衡表,采用排放因子法,对长三角地区2000—2014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应用LMDI法对长三角地区历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为了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人口、富裕度、技术进步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模拟后发现,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每变化1%,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发生3.12%、0.0068%、-0.45%、0.49%的变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置8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未来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娟娟 张金锁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我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碳排放空间分异及空间相关特征显著,初期呈现“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特征,而后高值区逐渐向东南及西北省份移动。(2)碳排放热点区主要聚集于华北、长三角、河南、山东等地,冷点聚集程度逐年下降。(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及固定资产投资是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产业结构的解释力度最小,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空间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4)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高值区,碳排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性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娟娟 张金锁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我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碳排放空间分异及空间相关特征显著,初期呈现“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特征,而后高值区逐渐向东南及西北省份移动。(2)碳排放热点区主要聚集于华北、长三角、河南、山东等地,冷点聚集程度逐年下降。(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及固定资产投资是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产业结构的解释力度最小,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空间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4)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高值区,碳排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性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道平 尚庆雨 王婷婷 程晓磊
为研究在最新的污染物排放税机制条件下氮氧化物排放总成本问题,借鉴碳排放成本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氮氧化物排放成本控制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燃煤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成本控制问题,得到了优化的解决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研究结论认为,不同减排技术条件下氮减排成本与氮排放浓度都可近似认为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随着污染物排放税的引入,会为企业采用先进减排技术降低氮排放提供巨大动力;对于煤粉锅炉,在污染物排放税机制下,采用低氮燃烧技术(LNT)和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联合降低氮排放的措施更加经济,氮氧化物最终排放越低,氮排放的总成本越低。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税 氮氧化物 减排成本 碳排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智邦 王中辉 周亮 王慧荣
采用2013—2015年"淘宝村"空间统计数据,结合区域网民数量、互联网普及率等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淘宝村"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淘宝村"发展迅猛,以江浙沪为核心向邻近区域扩散;2"淘宝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阶梯特征,即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锐减,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多北少","淘宝村"集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物流便利、经济基础良好、消费市场成熟的沿海发达地区;3"淘宝村"快速发展的深层驱动因素主要有:互联网消费市场的繁荣,快递、互联网金融、通信网络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引导调控和电商平台企业战略投入的共同推动,"邻里效应"与"商业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的促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智邦 王中辉 周亮 王慧荣
采用2013—2015年"淘宝村"空间统计数据,结合区域网民数量、互联网普及率等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淘宝村"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淘宝村"发展迅猛,以江浙沪为核心向邻近区域扩散;2"淘宝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阶梯特征,即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锐减,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多北少","淘宝村"集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物流便利、经济基础良好、消费市场成熟的沿海发达地区;3"淘宝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朱法华 仇蕾 孙雪丽 陈辉
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是我国"十二五"环保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监管和核查核算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核算核查方法。以火电行业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提出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动态更新方法。提出3种不同的污染源排放动态更新方法:源活动强度动态更新法、污染源增减动态更新法、综合排放因子动态更新法,详细分析了方法原理、计算公式和使用范围,并在2008年我国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基础上,分别对2009年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了动态更新核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杨 汪聪聪 高超 丁镭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GTWR模型 湾区经济带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寿喜
我国企业的市盈率定价乘数与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高科技行业呈显著正相关,与利润质量、ROE、流通股比率、企业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并且2001年以后上市的企业市盈率明显偏低。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中国证监会既然确定把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工作的重心,对股市的监管就应以市场导向,尊重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意愿。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市盈率 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良震 王军锋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气环境的治理更是关键问题。为探究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等驱动因素的变动对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2年京津冀三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考虑排放系数、能源强度、投入结构、最终产品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6个因素的影响,构建了NO_x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别增长了43%和33.4%。能源强度、投入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化导致了氮氧化物排放变化,但是这些因素在三个省份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将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陆海云 黄震方 朱志刚
文章选择中国815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传统村落整体上南多北少,呈现集聚分布的形态。(2)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的态势,且有较高的集中度。(3)从空间分布密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大致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集聚区、东南沿海及其周边集聚区、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集聚区、云南边境集聚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集聚区。(4)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早期传统村落选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传统村落的保留及后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和民族风俗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关键词:
四川 雷击火 时空分布 森林火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艳秋 戴小文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对应分析 面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