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8)
- 2023(9400)
- 2022(7935)
- 2021(7448)
- 2020(5868)
- 2019(13772)
- 2018(13662)
- 2017(24846)
- 2016(13333)
- 2015(15164)
- 2014(15098)
- 2013(14966)
- 2012(14437)
- 2011(13628)
- 2010(13615)
- 2009(12558)
- 2008(12473)
- 2007(10754)
- 2006(10138)
- 2005(9744)
- 学科
- 济(66908)
- 经济(66842)
- 管理(29967)
- 业(28418)
- 中国(25798)
- 方法(20231)
- 企(20137)
- 企业(20137)
- 地方(19304)
- 农(18247)
- 数学(18070)
- 数学方法(17976)
- 业经(14754)
- 制(14398)
- 贸(14365)
- 贸易(14351)
- 易(13951)
- 融(12855)
- 金融(12855)
- 银(12774)
- 银行(12765)
- 行(12609)
- 发(12325)
- 农业(11997)
- 财(11915)
- 地方经济(10910)
- 环境(10551)
- 学(10412)
- 体(10367)
- 发展(9419)
- 机构
- 大学(188577)
- 学院(187422)
- 济(91787)
- 经济(90285)
- 研究(81112)
- 管理(64970)
- 中国(64112)
- 理学(53522)
- 理学院(52777)
- 管理学(52175)
- 管理学院(51789)
- 科学(44346)
- 京(43278)
- 财(41610)
- 所(41557)
- 研究所(37197)
- 中心(34930)
- 财经(31079)
- 农(30215)
- 经济学(29599)
- 北京(29295)
- 院(28974)
- 江(28787)
- 经(28491)
- 范(27945)
- 师范(27728)
- 经济学院(26382)
- 科学院(24585)
- 州(23058)
- 农业(23032)
- 基金
- 项目(115426)
- 科学(91644)
- 研究(89409)
- 基金(83592)
- 家(72826)
- 国家(72212)
- 科学基金(60452)
- 社会(59010)
- 社会科(56039)
- 社会科学(56031)
- 基金项目(42563)
- 省(42345)
- 教育(40226)
- 划(36792)
- 编号(34928)
- 自然(34527)
- 资助(34379)
- 自然科(33689)
- 自然科学(33682)
- 自然科学基金(33094)
- 发(32073)
- 成果(29968)
- 部(27150)
- 重点(27125)
- 发展(26917)
- 展(26477)
- 课题(26206)
- 国家社会(25822)
- 中国(25686)
- 创(23881)
共检索到326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秦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分为三个阶段,文章对各阶段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改革开放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国工业 改革 发展 30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海涛 曾康华
本文在数理分析省际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基础上,利用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的数据,构建三线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08年期间中国四次财政体制改革对30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人均财政收入变动的影响和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轨迹。研究的结论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缩小省际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政体制改革 人均财政收入 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工业品消费市场的生产加工基地,但出口制成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城市化进程推进、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并于近年来呈现显著的重型化特点。过去3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集中体现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国际分工、技术进步、资源环境约束、政策体制等因素是影响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适时调整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尤为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纯彬 桑铁柱
文章利用1978—2008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中介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提升并未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金融供给,突破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门槛",同时提升支农贷款的效率是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春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成就斐然。那么,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中国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何以能够实现,出口对于增长贡献了什么,我们从出口和增长的关联中能够得到哪些经验。本文在全面解析三十年经济成就以及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和得到了相关的经验和结论。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经验总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张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对今后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回顾了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归纳了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的金融功能、金融功能发挥的效果,以及三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功能变化的内在规律;最后基于功能视角,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改革发展 功能视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苏勇 刘国华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管理学理论的引进、本土的管理学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学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其中,一些关键事件对我国整个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和分析这些重要事件,反思其在中国管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清晰认识我国管理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 发展进程 事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体制的调整无疑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体制上的递增效应,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回顾30年的财政体制演进历程,我国财政改革走的是一条公共之路,在经历延续与继承(1978-1980)、放活与改革(1980-1993)、纠偏与软着陆、明细与改革(1998至今)四个基本阶段后,公共性逐步回归并得到加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还需要在分权、规范支出、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但1998年搭建的公共财政框架意味着我国的财政体制将继续沿着公共化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市场化渐进改革 财政公共性 财政体制演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汤益诚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必须密切关注中国合作经济的发展。从184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罗虚代尔镇成功组织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开始,国际合作社运动已经有了160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合作社已遍布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合作社联盟会员组织的社员近7.8亿户(人)。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社,有的农户同时参加几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国家也有相当多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除农业合作社外,还有消费合作社、住宅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保险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曹昭乐 唐艺卿
30年来,由于一直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博士后制度在政策制定、发展速度、人才培养和站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这一制度设计之初的市场环境与现在不一样,近些年的改革步伐也未及时跟进,在博士后资助、规模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未来的博士后制度改革蓝图,必须充分利用博士后国家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从顶层设计入手重新设计,通过恰当定位博士后身份,改分散资助为全额资助,缩减站点数量与扩大招收规模并举,减少管理层下移管理重心等措施等重构新的博士后制度。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煜 任保平
中国的企业改革历经30年,在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下实现了巨大的改革成就。中国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管理原则、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以抓大放小为主要思路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以及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然而,目前中国企业改革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改革推向深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既是中国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的30年,也是中国的人格力量逐步升华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同时也解放人、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新纪元。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增强和发展方面。把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价值并指导改革实践,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最可宝贵的经验之一。下一步应深化五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为促进人的发展提供新的体制保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愿富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对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日本调整对华经济政策的依据,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阶段性升级,日本对华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其次,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日本对华经济政策的纠错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消解日本国内外各种消极经济因素的干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保证了中日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