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1)
- 2023(5759)
- 2022(4727)
- 2021(4573)
- 2020(3785)
- 2019(8603)
- 2018(8310)
- 2017(15409)
- 2016(7879)
- 2015(9251)
- 2014(8908)
- 2013(9047)
- 2012(8494)
- 2011(7907)
- 2010(7585)
- 2009(6979)
- 2008(6894)
- 2007(5966)
- 2006(5239)
- 2005(4850)
- 学科
- 济(40767)
- 经济(40734)
- 管理(23706)
- 业(23651)
- 方法(19116)
- 企(17917)
- 企业(17917)
- 数学(17785)
- 数学方法(17713)
- 中国(13937)
- 技术(12080)
- 贸(10356)
- 贸易(10351)
- 易(10243)
- 农(9611)
- 财(7239)
- 技术管理(6880)
- 业经(6760)
- 环境(6596)
- 学(6527)
- 农业(6485)
- 制(6365)
- 出(6338)
- 关系(5813)
- 银(5694)
- 银行(5686)
- 行(5577)
- 发(5568)
- 融(5427)
- 金融(5427)
- 机构
- 大学(124692)
- 学院(120908)
- 济(64671)
- 经济(63922)
- 研究(49204)
- 管理(46580)
- 理学(40246)
- 理学院(39818)
- 管理学(39431)
- 管理学院(39191)
- 中国(37753)
- 京(27289)
- 科学(26702)
- 财(24624)
- 所(24409)
- 研究所(22421)
- 经济学(22022)
- 中心(21101)
- 财经(20556)
- 经济学院(19926)
- 经(19199)
- 农(18192)
- 北京(17875)
- 院(17373)
- 业大(16092)
- 江(15713)
- 财经大学(15598)
- 科学院(15254)
- 范(14953)
- 师范(14832)
- 基金
- 项目(83213)
- 科学(67594)
- 基金(64874)
- 研究(60562)
- 家(57590)
- 国家(57257)
- 科学基金(48724)
- 社会(42846)
- 社会科(41007)
- 社会科学(41000)
- 基金项目(33117)
- 自然(29520)
- 自然科(28923)
- 自然科学(28918)
- 自然科学基金(28454)
- 省(27883)
- 资助(27068)
- 教育(27057)
- 划(24972)
- 编号(21237)
- 部(21006)
- 国家社会(20244)
- 中国(19990)
- 重点(19195)
- 发(18463)
- 教育部(18294)
- 创(17933)
- 创新(17107)
- 人文(16796)
- 成果(16752)
共检索到182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蒋青嬗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构建了要素配置、研发效率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80—2017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在样本期内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但这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匹配。在1981—2017年研发效率对技术进步偏向的贡献度超过了要素投入效率的贡献度;在1981—2003年研发效率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而在2004—2017年要素投入效率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妍
新疆正处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为了探究工业技术变迁机理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包含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项的CES生产函数构建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借助STATA 15. 0软件考察1988—2016年新疆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成因。结果显示:资本深化使新疆工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劳动,在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背景下,也加剧了资本对非熟练、低技能劳动的替代性,使技术进步呈现就业挤出效应,粗放型投资增长方式还引发资本生产效率的相对下降,进而使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增强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邵帅 张诚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要素偏向技术进步指数,并试图通过考察相关因素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整体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但是偏向程度呈现逐年减弱的的趋势,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差异较大,少数行业已经出现劳动偏向型的技术特征;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工资扭曲和要素禀赋结构弱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而创新投入、行业竞争强度、环境规制强度与国有经济比重等因素则强化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在更深层次上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行业竞争所引致的"生产比较优势"和生产习惯的"棘轮效应"所决定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本文在CES总量生产函数假定下,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估算了中国各省份在1978—2012年期间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要素效率增长率以及希克斯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要素替代弹性介于0.716~2.752之间,但大部分省份的要素替代弹性略小于1,资本与劳动总体呈互补;平均而言,各省区劳动效率增长速度普遍大于资本效率增长速度,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使用;从趋势看,技术进步的资本使用偏向并不明显,因此技术进步偏向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能力有限。
关键词:
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修静
通过构造符合中国现实条件的工业增长模型,测度了工业技术进步的绿色偏向性。省际、地区和全国三个层次的分析均表明:工业的技术进步基本是偏向于非绿色方向的。总体上,对资本偏向性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对劳动的偏向程度正在增强,但小于四分之一;对非绿色要素的偏向程度达到了四分之三。解决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绿色偏向性问题,应制定工业的绿色规划,通过制度创新,构建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在具体规制层面,通过能源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财政政策和市场手段逐步理顺市场上能源和污染的定价机制,使负外部性内化为成本;建立推动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基金,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区域化的高耗能、高...
关键词:
工业技术进步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琳 汪波 徐波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其中技术创新模式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3%,可见引进型技术创新模式会加重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因而,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必由之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美艳 张宝生 李忻颖 王敏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