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6)
2023(12671)
2022(10790)
2021(10047)
2020(8586)
2019(19760)
2018(19249)
2017(36364)
2016(19376)
2015(22221)
2014(21550)
2013(21590)
2012(20335)
2011(18476)
2010(18437)
2009(17215)
2008(17284)
2007(15529)
2006(13423)
2005(12123)
作者
(55649)
(46856)
(46753)
(44550)
(29854)
(22400)
(21123)
(18252)
(17622)
(16560)
(16052)
(15535)
(15079)
(14811)
(14669)
(14607)
(13922)
(13858)
(13563)
(13554)
(11590)
(11422)
(11257)
(10641)
(10575)
(10421)
(10385)
(10255)
(9516)
(9306)
学科
(85296)
经济(85227)
(58487)
管理(57974)
(47571)
企业(47571)
方法(39652)
数学(35189)
数学方法(34949)
中国(26232)
(22372)
(21662)
技术(21576)
(21432)
贸易(21421)
(20985)
业经(17619)
(16533)
(15656)
农业(14913)
(14820)
银行(14787)
地方(14503)
(14215)
(13995)
技术管理(13921)
(13680)
金融(13678)
环境(12237)
(12110)
机构
大学(284382)
学院(281577)
(129863)
经济(127652)
管理(109781)
研究(100023)
理学(94542)
理学院(93529)
管理学(92274)
管理学院(91715)
中国(77486)
(60110)
科学(57847)
(56874)
(50298)
研究所(45655)
财经(45606)
中心(45405)
(45372)
经济学(42008)
(41749)
(41681)
业大(39664)
北京(38456)
经济学院(38189)
农业(35764)
(35757)
(34979)
师范(34659)
财经大学(34051)
基金
项目(186956)
科学(148851)
基金(138175)
研究(137568)
(120811)
国家(119891)
科学基金(102694)
社会(90740)
社会科(86349)
社会科学(86326)
基金项目(72510)
(70981)
自然(64020)
教育(63056)
自然科(62667)
自然科学(62650)
自然科学基金(61630)
(60368)
资助(56166)
编号(53096)
(44325)
(43480)
成果(42732)
重点(42415)
(40951)
创新(40732)
国家社会(39254)
教育部(37656)
课题(37158)
人文(35972)
期刊
(136528)
经济(136528)
研究(86391)
中国(58457)
(43991)
学报(42002)
管理(41545)
科学(40687)
(40388)
大学(32042)
学学(29999)
教育(29148)
农业(27656)
技术(26747)
(26549)
金融(26549)
经济研究(23870)
财经(23289)
(20250)
业经(20195)
(18813)
问题(18369)
技术经济(17282)
(17114)
国际(16115)
科技(15199)
世界(15095)
统计(13880)
(13423)
(12603)
共检索到425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杰  
文章基于1996—2016年中国工业35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行业间的技术溢出进行识别,并从"关系"角度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出工业行业间技术溢出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工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桥梁中介作用;在行业间技术溢出网络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医药制造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食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王玉奇  
本文利用我国食品工业1999年到2008年的数据,实证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和三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我国食品工业内资企业总产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出产生正溢出效应,但不能显著地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而三资企业研发投资能同时显著地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资本形式、创新渠道以及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比较剖析其原因,以期为我国食品行业乃至其他行业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工业创新效率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链式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参与主体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分阶段来看,成果产出阶段的工业创新效率总体优于成果转化阶段;中国省域工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内部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企业投入、科研机构投入与相关高校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区域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力支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朝龙  庞玲  
以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与以往研究成果存在差异的结论:集团公司内技术领先子公司适当加大技术投入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有效利用,但加强人才引进将对技术溢出吸收不利;技术落后子公司加大投入与引进先进人才均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吸收;子公司间技术差距过大不利于技术创新溢出在集团内有效利用等。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敬前,林青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丽君  陈韬  王益谊  
选取2003—2020年我国9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相关数据以及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国际研发资本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制度型开放要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滞后3期的研发人员投入、我国研发资本投入、国际研发资本投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我国省级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人员和资本投入总体上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我国的创新产出;而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影响不显著。我国需要在提高研发投入、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加强制度型开放建设,发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班军  朱燕空  薛智  
借助研究和开发费用支出的溢出效应理论,建立国家前向和后向科技费用支出流量系数模型,计算出各部门的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并根据聚类分析法,对部门间的技术创新联系进行分析,得出科技研发活动溢出效应具体的贡献部门和获得性部门,从而为国家如何在部门间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研发费用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庆昌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不同研发资本及人力资本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效应,并运用中国1985~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国研发投入;FDI溢出的国外研发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有上升趋势。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却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阻障作用近年来有所缓和;人力资本尚未跨越FDI溢出渠道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能达到的最低"门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钟  张国瑜  
通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最多的江苏和广东两省2005-2007年工业经济行业内数据的实证分析,比较了FDI对这两个省份本土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地区间、产业间均存在着差异性,文章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这些地区乃至全国更好地发挥FDI对本土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扎恩哈尔·杜曼  孙慧  
文章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9年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增速较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2)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全样本和东部地区城市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效应,对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则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效应,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弱;(3)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地区内各城市以本地效应为主,地区之间则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4)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差异是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首先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继而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均呈现"钟型"结构,其中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先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扩散效应均存在渐进性距离衰减特征,但地理距离对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的制约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张国瑜  
本文利用我国FDI流入较多的江苏、广东两省2002-2007年工业经济行业数据,从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层面比较了FDI对两省本土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江苏本土工业企业获得的行业内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的效果均优于广东;且两省本土工业企业获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强度均大于行业间溢出效应。本文从两引资地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强弱、外资来源差异、外资投向不同和引资模式特点等方面比较剖析其原因,以期为这些地区乃至全国更好地利用FDI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