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5)
- 2023(7171)
- 2022(5974)
- 2021(5631)
- 2020(4496)
- 2019(10076)
- 2018(9524)
- 2017(17898)
- 2016(9478)
- 2015(10586)
- 2014(10058)
- 2013(10026)
- 2012(9436)
- 2011(8777)
- 2010(8347)
- 2009(7764)
- 2008(7675)
- 2007(6427)
- 2006(5794)
- 2005(5396)
- 学科
- 济(49462)
- 经济(49424)
- 管理(25152)
- 业(21333)
- 方法(20607)
- 数学(19166)
- 数学方法(19100)
- 企(15868)
- 企业(15868)
- 中国(15694)
- 地方(11369)
- 农(11331)
- 贸(10197)
- 贸易(10192)
- 易(9980)
- 环境(9758)
- 财(9598)
- 业经(8516)
- 制(8354)
- 地方经济(7614)
- 学(7601)
- 农业(7129)
- 融(7032)
- 金融(7031)
- 发(6826)
- 划(6753)
- 银(6753)
- 银行(6747)
- 体(6694)
- 行(6602)
- 机构
- 大学(140289)
- 学院(137053)
- 济(70264)
- 经济(69404)
- 研究(55185)
- 管理(51277)
- 理学(44724)
- 理学院(44192)
- 管理学(43737)
- 管理学院(43482)
- 中国(42378)
- 科学(30472)
- 京(30069)
- 财(28677)
- 所(26797)
- 研究所(24698)
- 经济学(24159)
- 财经(23863)
- 中心(23663)
- 经(22157)
- 经济学院(21817)
- 院(20184)
- 农(20179)
- 北京(19136)
- 财经大学(18123)
- 范(17880)
- 师范(17761)
- 江(17598)
- 业大(17514)
- 科学院(17305)
- 基金
- 项目(96862)
- 科学(79180)
- 基金(75116)
- 研究(71278)
- 家(66246)
- 国家(65841)
- 科学基金(56252)
- 社会(50989)
- 社会科(48617)
- 社会科学(48604)
- 基金项目(39040)
- 省(33840)
- 自然(33619)
- 自然科(32862)
- 自然科学(32854)
- 自然科学基金(32297)
- 教育(31361)
- 资助(30181)
- 划(29815)
- 编号(25420)
- 部(23754)
- 国家社会(23496)
- 重点(22800)
- 中国(22438)
- 发(22427)
- 教育部(20620)
- 成果(20191)
- 创(20082)
- 人文(19370)
- 创新(19191)
共检索到20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纯增 顾海英 姜虹
基于2011~2013年大气污染物治理投入、排放和去除数据,利用Super-efficiency DeA和MAlMquiSt模型,首次同时计算了工业废气及其分类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的治理效率。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治理效率较低,投入冗余与去除不足并存。相对各自的前沿面,不同污染物治理效率差异明显,氮氧化物的去除率最低,治理效率也最低,其次是二氧化硫,而烟粉尘治理效率最高。从地区分布看,废气污染治理效率以西部最高,其次是中部,再次为东部。烟粉尘的污染治理效率呈现中部、西部和东部依次下降格局。而氮氧化物的治理效率以东部最高,其次是西部,再次是中部。二氧化硫的治理则西部最高,其次东部,再...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效率 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纯增 姜虹
基于2006~2013年大气污染物治理投入、排放与除去数据,利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首次计算了36个工业部门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研究发现: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较低,仅有1/3部门的大气污染治理存在DEA有效,DEA无效部门同时存在投入冗余与去除不足。各产业部门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对总体治理效率的贡献差异明显,且后者贡献较弱。最后,针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特征和部门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效率 产业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纯增 顾海英 姜虹
基于中国29个省会城市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和减排数据,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了城市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结果表明:城市间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减排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和减排不足并存,减排设施和其他投入配备在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动态效率变化波动大,大多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不足。因此,需优化投入结构,提高减排技术水平和减排设施利用效率,促进减排成效。同时注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企业数量和活动水平,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准确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尚红云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Laspeyres结构分解模型,将我国13个工业行业在1997—2002年间的三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效应和最终需求总量变动效应,并实证研究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对污染物排放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佳选择是加快技术进步,从而为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金科 卢艳 邓鑫铭
国际实践表明,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流动性强、涉及面广、极易复发,其治理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由于大气污染物没有行政界线,成立跨区域工作组织和机构、协同各区域政府共同治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典型国家和地区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若干财税政策建议,为我国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探索互利共赢、协同治理的道路提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恺钧 刘健露 毛博伟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运用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大气污染下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约束下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现了41.22%的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且从效率分解因素来看,各区域的主导因素各异;省际研究发现,内蒙古、湖南两省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显著。
关键词:
工业 全要素能源效率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克颖 罗冬林 刘红
面对环境污染危机,根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路径,即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柔性地融合运用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加以对策性选择和柔性运用,以期实现利益补偿下的区域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等合理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 大气污染 治理模式 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冰 贺璇
通过梳理建国后城市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和治理政策的变迁过程,发现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着科学研究不充分、政策制定滞后、治理工具单一、行政激励不相容以及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从提高科学认知、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等方面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俭 李常敏 赵海英
依据当前我国雾霾污染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区域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而区域内各行政主体治理费用公平合理分摊成为区域能否合作的关键;建立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合作博弈模型,描述了治理费用分配方法(Shapley值法、核心法、GQP法、MCRS法);将其应用于京津冀区域实证分析中,并对四类分配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基于区域合作博弈模型的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分配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雾霾 区域合作博弈 治理费用分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于钧泓
大气污染区域治理实际上是将大气污染的区域按照行政区划的管辖划分为若干行政单元,每一行政主体不仅要负责所辖单元内的大气污染治理事务,同时还要与其他行政单元内的行政主体相互合作。联合执法涉及如何平衡各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区域执法资源、联合执法的跨区管辖等具体问题。建立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执法协调机制需要解决联合执法的依据、效力、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执法协调机制不仅可以消减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还可以提升区域行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纯增 顾海英 姜虹
基于2005~2013年工业水污染物治理投入与除去数据,利用污染当量法和DEA模型,首次计算了中国38个工业部门水污染的治理效率。结果表明:总体治理效率较低,不同部门的水污染物治理的投入和去除状况、水污染治理效率差异明显;18个工业部门具有DEA相对有效,但其中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加重了排放区域的环境污染;20个工业部门水污染治理存在DEA无效,其对环境的污染亦在加剧;15个工业部门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不断下降。主要产业部门的水污染治理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改善来支持,而技术创新的支持较弱。最后,针对各部门特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水污染 治理效率 部门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广达 赵梦辰 蒋岩
为治理大气污染我国已投入大量资源,然而所投入的资金是否收获治理成效这一问题亟须研究。文章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对华东地区2015—2019年大气污染项目治理的效率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环境变量对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减少废气排放;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第三阶段DEA综合效率低于第一阶段,差异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的影响;通过系统聚类法将华东地区各省按其治理效率高低进行了四类排序,发现华东地区各省份间治理效率差异较大,江浙沪地区实现治理相对有效而其余地区均是治理无效的。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喻开志 王小军 张楠楠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考验着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国家审计能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吗?本文选取我国2006~2016年30个省的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然后对国家审计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够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财政状况下,国家审计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跟踪审计、大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为国家审计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大气污染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