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9)
2023(7215)
2022(6000)
2021(5591)
2020(4602)
2019(10528)
2018(9971)
2017(18564)
2016(9929)
2015(11362)
2014(10953)
2013(11166)
2012(10655)
2011(10099)
2010(9679)
2009(9023)
2008(8795)
2007(7642)
2006(6989)
2005(6537)
作者
(30957)
(25868)
(25758)
(24564)
(16477)
(12427)
(11629)
(10122)
(10115)
(9211)
(9005)
(8709)
(8495)
(8491)
(8422)
(8177)
(7909)
(7518)
(7490)
(7310)
(6494)
(6442)
(6346)
(6035)
(5854)
(5792)
(5700)
(5405)
(5325)
(5300)
学科
(50857)
经济(50811)
管理(22917)
方法(20384)
(19627)
数学(18770)
数学方法(18611)
中国(16821)
(13830)
企业(13830)
地方(12072)
(11098)
贸易(11090)
(11017)
(10831)
(10549)
业经(8411)
环境(8359)
地方经济(7996)
(7990)
(7947)
(7542)
金融(7541)
农业(7220)
(7080)
银行(7054)
(7039)
(6937)
关系(6785)
(6542)
机构
大学(152220)
学院(147698)
(71676)
经济(70636)
研究(64546)
管理(50834)
中国(48930)
理学(43604)
理学院(42971)
管理学(42267)
管理学院(41991)
科学(39214)
(34588)
(33878)
研究所(31258)
(28794)
(27931)
中心(26955)
经济学(24355)
(23489)
财经(23328)
农业(22503)
北京(22399)
业大(22169)
经济学院(21910)
(21602)
科学院(20888)
(20789)
(19838)
师范(19571)
基金
项目(102934)
科学(82171)
基金(78186)
(71446)
研究(71215)
国家(71003)
科学基金(58842)
社会(48429)
社会科(46071)
社会科学(46062)
基金项目(40054)
自然(37624)
自然科(36770)
自然科学(36754)
(36440)
自然科学基金(36096)
(33141)
资助(32824)
教育(31363)
编号(25022)
重点(24730)
(24277)
(24194)
中国(22840)
国家社会(22221)
(20959)
成果(20488)
教育部(20286)
创新(19954)
科研(19928)
期刊
(76194)
经济(76194)
研究(48418)
中国(31907)
学报(27843)
科学(26104)
(24885)
大学(20413)
管理(20222)
(19379)
学学(19301)
农业(17627)
经济研究(14187)
(13178)
金融(13178)
教育(12953)
财经(12387)
技术(11147)
(11068)
(10960)
(10868)
世界(10602)
问题(10468)
国际(10318)
业经(9267)
资源(7979)
技术经济(7599)
统计(7425)
(6776)
业大(6679)
共检索到229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玫  
本文用第二、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考查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集中程度。研究发现 :至 1 995年 ,中国的许多制造业都高度集中在几个沿海省份。同时 ,对 1 980、1 985和 1 995年行业集中度的比较表明 :自改革以来 ,中国制造业在地域上变得更为集中了。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支持新经济地理理论 ,并显示在 1 993— 1 994年中国工业依然位于倒U曲线的左方。也就是说 ,交易和运输费用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在地域上进一步聚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林  
区域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其转型无不受供给——需求关系的变动和技术促进的影响,区域产业转型正好反映了国家产业转型的点阵关系。文章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的动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及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方面;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聚集程度越高,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程度和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将不断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本文利用Ellison and Glaeser(1997)衡量行业区域聚集和共同聚集的指标体系,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聚集程度在1998至2003年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我们还注意到,无论就行业区域聚集程度还是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而言,中国目前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研究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制度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产业聚集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U型"关系,其对福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产业聚集程度高于某个"门槛值"时,产业聚集对居民福利才有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产业聚集空间异质性特征,推导出居民福利的地区性差距将不断扩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健君   彭子奇  
本文以统一市场为背景,来说明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上获得较迅速发展的关键是货币的区域聚集. 一、区域货币聚集效应统一市场一般指一种商品或劳务只有一个价格或具有极强的趋于一个价格的趋势的市场. 本文所说的统一市场还有另一重要规定,即在该市场中只使用同一种货币.详细一点说,统一市场在空间上,是由许多区域组成的,但商品或劳务的流动不受人为阻滞,交换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同区域的货币兑换问题,即不存在汇率问题.这样一个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我国旅游产业聚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论断提供了稳健的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勤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飞  程永生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资区域聚集化对区域城市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和城市现代化对外贸区域聚集化的拉动作用,最后以江苏省南通市的实际数据资料对二者的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金波  
日本区域合作战略的方向性调整是日本经济大国地位下降的逻辑发展,是国内公共选择力量博弈和国家重新定位的结果,也是日本地缘战略调整的一种延伸。随着东亚地区秩序和亚太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日本面临着区域一体化路径的抉择。在可预见的将来,TPP将会成为日本区域合作战略的优先目标。加入TPP不仅可以强化日美间日益增长的经济联系,还可以为日本参与全球事务提供新的地缘政治基础。确保东亚地区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依然是日本推动区域合作进程的首要目标,继续恰当地运用同美国、欧盟和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来推进日本的国家利益符合日本的地缘战略需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杜玲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的变化 ,指出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是信息的导航员、培训员和设计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