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1)
2023(10977)
2022(8395)
2021(7880)
2020(6074)
2019(13521)
2018(13289)
2017(24307)
2016(13208)
2015(15254)
2014(14938)
2013(14463)
2012(13400)
2011(12057)
2010(11887)
2009(11062)
2008(11168)
2007(10005)
2006(9003)
2005(8410)
作者
(38417)
(32245)
(32115)
(30817)
(20558)
(15404)
(14405)
(12565)
(12360)
(11261)
(11206)
(10850)
(10436)
(10233)
(10215)
(10018)
(9632)
(9293)
(9280)
(9121)
(8283)
(7857)
(7825)
(7289)
(7264)
(7233)
(7065)
(7000)
(6466)
(6449)
学科
(57971)
经济(57916)
管理(33655)
(31042)
(23346)
企业(23346)
方法(21392)
中国(21292)
数学(18638)
数学方法(18409)
(17670)
业经(13999)
(13121)
贸易(13111)
(12858)
(12243)
(11688)
(11668)
农业(11472)
地方(10293)
(10056)
(9835)
银行(9821)
(9531)
(9022)
金融(9021)
环境(8916)
(8801)
发展(8260)
(8241)
机构
大学(192594)
学院(190774)
(84034)
经济(82529)
研究(74328)
管理(65809)
中国(58231)
理学(55722)
理学院(55024)
管理学(53975)
管理学院(53641)
科学(44402)
(42357)
(37714)
(37388)
研究所(34366)
中心(32823)
(32015)
财经(29715)
(28357)
经济学(27825)
(27390)
北京(27386)
(27348)
(26855)
师范(26590)
业大(26316)
经济学院(25050)
农业(25040)
科学院(22557)
基金
项目(126584)
科学(100402)
研究(93407)
基金(93403)
(83014)
国家(82377)
科学基金(69077)
社会(61570)
社会科(58343)
社会科学(58332)
基金项目(47912)
(46066)
教育(42239)
自然(42152)
自然科(41222)
自然科学(41213)
自然科学基金(40475)
(40353)
资助(37646)
编号(36399)
成果(30533)
重点(29782)
(28914)
(28879)
国家社会(27284)
中国(26661)
课题(26135)
(25811)
教育部(24635)
创新(24356)
期刊
(95592)
经济(95592)
研究(61443)
中国(42585)
学报(31949)
(31121)
科学(30257)
(27377)
管理(26173)
大学(24707)
教育(23382)
学学(23175)
农业(21512)
(18365)
金融(18365)
经济研究(16661)
技术(15894)
财经(15443)
业经(13986)
(13617)
(13071)
问题(12994)
(12370)
国际(11885)
世界(11869)
(9449)
资源(9142)
技术经济(9132)
现代(8477)
统计(8414)
共检索到298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世祥  
本文提出要在工业化背景下理解中国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后20年期间,中国以低能耗支撑了经济高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是由多种非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从长期来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仍将遵循工业化中能源消耗的一般规律。未来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途径应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区域经济、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展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天凤  刘晓鹰  杨军  
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及依据具体指标判定,处于西部的四川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与全国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快速持续工业化仍是"十二五"及未来一定时期西部发展的主题。基于此,西部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继续工业化途径在于:走特色产业化、绿色产业化、科技和信息工业化之路,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推进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黄贤金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理论归纳与统计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特征:第一,从部门配置角度看,表现为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第二,从产业配置的角度看,城乡用地结构快速转变;第三,从空间配置的角度看,土地利用的区域不均衡;第四,从功能配置的角度看,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我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4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5—2004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韩立  高艳梅  
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已引发了一系列农村土地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土地质量急剧退化、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土地权益受损。这些问题产生的诱因在于土地制度的缺陷、政府管理的不善和市场发育的滞后三大方面。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职能;培育土地市场体系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次芳  鲍海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光  
本文指出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论述了实施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详细构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炬  吴巧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生活消耗除外)出现了较大波动,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计算、分析了驱使能源消耗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与结构效应,并利用H-P滤波、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节能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1980-2005年累计节能量为94457万t标准煤,1980-2005年中国节能缺口处于波动之中,尤其是1998年以后,受重新重工业化的影响,与潜在节能率相比,实际节能率在逐步降低,但到2005年,实际节能率大于潜在节能率,节能优先的高能效战略得到一定落实,有效控制和改善了能源的紧张状态。同时,近年来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改善,说明重工业化对能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朝华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 ,其重要作用就在于带动经济较快增长。我国的经济成长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90年代以来 ,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对于摆脱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而且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长期任务都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晓霞  
目前,我国的工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可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一、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义 1.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离不开建设信息化网络,但更重要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也就是用信息化带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共享,数字化、网络化是信息化的特征。从信息的公开程度来说,信息化分4个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海芬  胡汉祥  姚树荣  
四川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其必要性,应从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川;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展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  叶慧  王雅鹏  
本文首先从后发优势对农村工业化的作用机理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得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可以从东部发达农村地区工业的技术和制度中直接获取后发优势的结论,但这种优势是不能自我实现的,而是受到区域间的差距和西部地区学习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推动西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与东部地区存在的技术、制度等差距,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通过引进、吸收、模仿等方式来完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忍丽  夏涛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才能闯出一条科技含量高、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惠娟  李帮义  
空间资源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非常有发展潜力,它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高等特点。作者阐述了空间资源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依据,并对其实现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德显,宋金叶  
本文通过对豫东、豫北等河南农业主产区80年代以来工业化进程的调研分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地区工业发展的特殊条件,提出了平原农区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注意处理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