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4)
2023(14328)
2022(12187)
2021(11414)
2020(9424)
2019(21930)
2018(21806)
2017(41966)
2016(22939)
2015(25988)
2014(26136)
2013(25797)
2012(23446)
2011(21190)
2010(20959)
2009(19148)
2008(18667)
2007(16208)
2006(14296)
2005(12928)
作者
(65519)
(54183)
(53961)
(51418)
(34597)
(25855)
(24538)
(21512)
(20750)
(19374)
(18480)
(18462)
(17340)
(17048)
(16762)
(16748)
(16251)
(15852)
(15575)
(15399)
(13480)
(13477)
(13044)
(12276)
(12268)
(12024)
(11936)
(11865)
(10868)
(10691)
学科
(96223)
经济(96113)
管理(62642)
(60629)
(48220)
企业(48220)
方法(43350)
数学(37768)
数学方法(37403)
中国(30571)
(26687)
业经(21174)
(21119)
(20030)
(18808)
贸易(18798)
(18297)
地方(18180)
农业(18130)
(16640)
理论(15096)
(14657)
环境(14505)
(13995)
银行(13954)
技术(13745)
(13540)
金融(13539)
(13377)
(12967)
机构
大学(329455)
学院(324286)
(136528)
经济(133866)
管理(128085)
研究(114964)
理学(111307)
理学院(110038)
管理学(108193)
管理学院(107621)
中国(85161)
(71554)
科学(69818)
(58923)
(57737)
研究所(52902)
(50576)
中心(49871)
财经(48217)
业大(47101)
北京(45910)
(45155)
(44160)
(44040)
师范(43681)
经济学(42049)
(41609)
农业(39519)
经济学院(37888)
(36548)
基金
项目(223330)
科学(176403)
研究(164355)
基金(163814)
(142894)
国家(141723)
科学基金(121380)
社会(105172)
社会科(99605)
社会科学(99580)
基金项目(86634)
(83774)
自然(77768)
自然科(76001)
自然科学(75982)
教育(74896)
自然科学基金(74620)
(71629)
资助(67595)
编号(65907)
成果(54050)
(50392)
重点(49861)
(47647)
(45844)
课题(45460)
国家社会(43905)
教育部(43434)
创新(42758)
科研(42337)
期刊
(147031)
经济(147031)
研究(99249)
中国(63234)
学报(51024)
科学(48345)
管理(47332)
(46476)
(42123)
大学(38984)
教育(37285)
学学(36286)
农业(32789)
技术(27546)
(25810)
金融(25810)
经济研究(24405)
财经(23566)
业经(22389)
(20260)
问题(19558)
图书(17742)
(17533)
(15996)
技术经济(15893)
世界(15523)
科技(15337)
理论(15303)
现代(14656)
资源(14549)
共检索到475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小勇  尹继东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劳动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做了相应研究。文章分别从加速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就业的抑制、促进和新型工业化与劳动力就业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空间。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的内部机理,以为合理工业化路径选择和有效的劳动力就业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秀芝  尹继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研究者们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对中国的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收入差距的现象及原因;(2)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特征;(3)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4)相关的对策建议;(5)研究的困难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割向统筹发展的渐进式一体化过程,就业结构也逐步得到调整和部分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就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不少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在阐述国外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主要观点,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宽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劳动力自由流动引起工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丽美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劳动就业为社会保障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保障;社会保障为劳动力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能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二者互为前提。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在国外经济学界早已被关注,而中国的大多数文献只是单独研究社会保障或劳动力市场。因此,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径舟  吴亚东  
职业教育为个体提供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注和研究,深入地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孟庆红  刘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德召  梁成艾  黄玖琴  
农村劳动就业与创业问题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领域,故有关西部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创业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后会发现,在西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供求结构的改变,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力求改变的主要对策则在于农业的产业化;在西部农村劳动力创业问题方面,则存在着创业环境是关键影响因素、政府政策扶持是关键提升对策的研究结论。为此,建议通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支撑平台等途径提升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俊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现象,市场化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本文定量分析了1983—2009年市场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显著正相关,劳动力负担的消费支出与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推力、拉力因素,正规教育程度不能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只追求效益效率而忽视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这种忽视底层劳动者权利的社会现象必须纠正。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已经从粗放经营阶段进入质量和技术阶段。衡量这一阶段的标准,不仅要看中国的企业如何,更要看中国的劳动队伍素质如何。因此,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素质质量的提高,已是我国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雪洁  于庆瑞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霞  高启杰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通过对各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弹性系数和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计算比较,分析了各地区在劳动力转移方面优势和劣势,对各省区未来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雅丽  张莉莉  
在借鉴"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全过程出发,构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力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越  杜小敏  
本文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强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大量从中西部流入到东部的劳动力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在区域间的不均衡流动在客观上扩大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