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6)
2023(14507)
2022(12243)
2021(11528)
2020(9526)
2019(22183)
2018(21976)
2017(42080)
2016(22952)
2015(26061)
2014(25976)
2013(25703)
2012(23520)
2011(21327)
2010(20902)
2009(19135)
2008(18451)
2007(16063)
2006(14208)
2005(12773)
作者
(67446)
(55758)
(55476)
(52836)
(35724)
(26729)
(25162)
(22049)
(21448)
(19900)
(19089)
(19060)
(17853)
(17771)
(17405)
(17392)
(16846)
(16428)
(16039)
(15983)
(13941)
(13804)
(13509)
(12747)
(12505)
(12435)
(12384)
(12212)
(11295)
(11156)
学科
(94698)
经济(94589)
管理(62165)
(58865)
(47592)
企业(47592)
方法(42059)
数学(36646)
数学方法(36284)
中国(28654)
(25805)
(21239)
(21041)
业经(20979)
(18446)
贸易(18435)
地方(18264)
(17975)
农业(16928)
(16808)
(14554)
环境(14539)
理论(14465)
(13981)
银行(13926)
技术(13684)
(13412)
金融(13409)
(13352)
(13028)
机构
大学(329607)
学院(324381)
(134004)
经济(131309)
管理(126164)
研究(117865)
理学(109255)
理学院(108010)
管理学(106136)
管理学院(105587)
中国(87277)
科学(73550)
(72256)
(59946)
(57965)
(56224)
研究所(55078)
中心(51328)
业大(50161)
财经(47040)
北京(46196)
(46074)
农业(44366)
(43219)
(43110)
(42948)
师范(42749)
经济学(41069)
(37056)
经济学院(36995)
基金
项目(225938)
科学(177211)
基金(165269)
研究(162977)
(146164)
国家(144999)
科学基金(122875)
社会(103105)
社会科(97606)
社会科学(97579)
基金项目(87205)
(85182)
自然(80249)
自然科(78389)
自然科学(78366)
自然科学基金(76971)
教育(73652)
(73485)
资助(68581)
编号(64812)
成果(52989)
重点(50977)
(50396)
(48593)
(46395)
课题(45143)
创新(43417)
科研(43363)
国家社会(43162)
教育部(42826)
期刊
(145312)
经济(145312)
研究(98939)
中国(62922)
学报(55751)
(51855)
科学(51328)
管理(46913)
大学(41738)
(41314)
学学(39104)
农业(36298)
教育(35613)
技术(26781)
(26568)
金融(26568)
经济研究(24201)
财经(22921)
业经(22163)
(19689)
(19531)
问题(19436)
图书(17781)
科技(15875)
(15748)
技术经济(15603)
世界(15539)
理论(15309)
(15100)
现代(14591)
共检索到477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海玲  龚曙明  
文章采用多元回归或滞后分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构建了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决定人均GDP、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经济计量模型,有效地揭示了在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和互动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姜爱林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同胞兄弟 ,同生同长或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要注意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虎  乔标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国内依然缺乏有关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更遑论如何优化调控二者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探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对它们的优化调控方法,寄希望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同时,也希望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理论能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分析表明,通过资源倒逼机制、政策整合作用以及发展城市群等,可以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贝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杨德才  
由于中国首次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化"的综合评价值,并构建了VAR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短期内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其他"三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滞后一期的"四化"虽然都能有效提升当期"一化"水平,但是自身对自身的影响最大。所以,虽然"四化"还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依靠自身同步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春萍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普秋  张向阳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晓灵  刘越铭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出现一定偏离;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与建筑工业化互动效应显著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而生态城镇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则相对滞后。据此,从加强并利用二者互动效应、缩短滞后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谢元态  翁贞林  刘克春  刘小春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重要要素聚集功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立健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刚  魏佩瑶  
1978~2010年间,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虽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较低。通过构建完美市场和不完美市场条件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较低的形成机理。计量分析发现,在影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的因素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贡献较大,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劳动力流动规模等因素对促进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有正向作用,但是其作用小于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作用,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独立发展形成的偏离度则有负向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将为提升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程度提供相应的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唐根年  陈秀君  
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区域产业集群成长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提升了地方工业化的质量,而具有良好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作为地方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带动地方经济结构与产业空间组织调整的同时势必连锁性地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海龙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整体水平已有长足进步,但两者的互动发展并不是特别协调,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经过对我国工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多种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的考察,发现存在模式粗放、行政干预、互动不足等问题,建议以产业、交通、人口等为抓手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泾源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农耕大国,其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自然有着区别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特殊性格,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辜胜阻博士新著《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正是力图探求中国社会非农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民族个性。在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自发的渐进性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城镇化和非农化无疑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但对处于产业、技术与制度的突发性变迁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镇化与非农化发展,就不再象欧美早期工业化国家那样模式单一。在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少数发达国家,不仅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了工业化和非农化现象,而且城市尤其是城郊也存在着部分农业活动。非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