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2)
- 2023(17388)
- 2022(14144)
- 2021(13053)
- 2020(10701)
- 2019(24080)
- 2018(23891)
- 2017(45532)
- 2016(24463)
- 2015(27708)
- 2014(27554)
- 2013(27327)
- 2012(25520)
- 2011(23357)
- 2010(23651)
- 2009(22168)
- 2008(22261)
- 2007(20283)
- 2006(18709)
- 2005(17419)
- 学科
- 济(113956)
- 经济(113815)
- 业(95899)
- 管理(78910)
- 企(76935)
- 企业(76935)
- 农(48953)
- 方法(41567)
- 中国(36204)
- 业经(35140)
- 农业(32625)
- 数学(32429)
- 数学方法(32194)
- 财(31310)
- 地方(25584)
- 制(23910)
- 贸(21242)
- 贸易(21221)
- 务(20902)
- 财务(20861)
- 财务管理(20826)
- 易(20633)
- 技术(20625)
- 企业财务(19780)
- 学(19719)
- 策(18779)
- 和(18510)
- 银(18435)
- 银行(18399)
- 发(18279)
- 机构
- 学院(363346)
- 大学(359318)
- 济(159463)
- 经济(156548)
- 管理(140209)
- 研究(130119)
- 理学(118947)
- 理学院(117663)
- 管理学(116071)
- 管理学院(115388)
- 中国(103564)
- 京(77586)
- 科学(76302)
- 农(73343)
- 财(72716)
- 所(66498)
- 研究所(59724)
- 中心(58880)
- 江(57966)
- 财经(56670)
- 农业(56355)
- 业大(55377)
- 经(51505)
- 北京(49334)
- 经济学(48453)
- 范(46500)
- 师范(46004)
- 院(45973)
- 州(45436)
- 经济学院(43579)
- 基金
- 项目(232546)
- 科学(185041)
- 研究(172696)
- 基金(170251)
- 家(148654)
- 国家(147241)
- 科学基金(126396)
- 社会(113760)
- 社会科(107508)
- 社会科学(107483)
- 省(90775)
- 基金项目(88980)
- 自然(78622)
- 自然科(76845)
- 自然科学(76825)
- 教育(76713)
- 自然科学基金(75534)
- 划(75443)
- 编号(70040)
- 资助(68621)
- 成果(57211)
- 发(55343)
- 重点(52299)
- 部(52110)
- 创(50282)
- 国家社会(47999)
- 课题(47931)
- 业(47199)
- 创新(46385)
- 发展(45102)
- 期刊
- 济(192250)
- 经济(192250)
- 研究(112390)
- 中国(81547)
- 农(73725)
- 财(57093)
- 学报(56208)
- 管理(55624)
- 科学(54537)
- 农业(49749)
- 大学(43430)
- 学学(40925)
- 融(39952)
- 金融(39952)
- 教育(36764)
- 业经(35636)
- 技术(32368)
- 经济研究(29808)
- 财经(29067)
- 业(26707)
- 问题(25660)
- 经(25245)
- 世界(20948)
- 技术经济(20095)
- 贸(19927)
- 版(17947)
- 国际(17858)
- 图书(17422)
- 现代(17353)
- 经济问题(16789)
共检索到576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献 崔凯
本文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四化"的内涵与历史关联,并分析了四化同步在中国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认为"四化"同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在新时期的应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四化"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今后必须协调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破解城乡要素不公平交换因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永杰
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同步,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与任务:一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是尊重工业发展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三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中国工业化 战略选择 “四化”同步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慧霞
本文尝试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制度前提,阐明对激励机制和领导层选择过程具有充分理解是这个制度建立的前提。三者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是本文着力阐释的问题,最后,论述"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本文在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发展格局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重心曲线演变的方法对其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四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扬,但地区差异明显,"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区集聚明显;"东高西低"态势依然显著,但南北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在此过程中低级别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高级别重心较为明显地由南向北移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锡文
农兴国立,农稳民安,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早在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即中国要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如今,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已明显滞后于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为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红波 王道龙 王济民 陈琼 王瑞波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采用1961-2009年世界206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三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三化同步"的具体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GDP水平下,中国工业化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城镇化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投入水平低,土地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中国要实现"三化同步",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凤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立足于当前"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立足于当前"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统筹协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伍国勇
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阐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的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即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形态特征、农业食物保障、社会保障与生态保护、农业休闲旅游。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功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市场与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劳动力、食物、休闲与城镇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基础。提出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杨德才
由于中国首次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化"的综合评价值,并构建了VAR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短期内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其他"三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滞后一期的"四化"虽然都能有效提升当期"一化"水平,但是自身对自身的影响最大。所以,虽然"四化"还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依靠自身同步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志峰 刘荣章 郑百龙 曾玉荣
国家"十二·五"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了更好的促进"三化同步"发展,本文在对"三化"概念简析的前提下,采用函数模型和立方体模型及相互关系与图示的方法,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倡导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李瑾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其次通过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4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各区域"三化"发展水平,最后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方法评估了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三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上中下游间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差异来看,"三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高西低阶梯状,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部分省会城市,而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如昭通、自贡、泸州、乐山、宜宾等)以及...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长江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