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3)
2023(8725)
2022(7200)
2021(6902)
2020(5628)
2019(12823)
2018(12507)
2017(22632)
2016(11642)
2015(12892)
2014(12742)
2013(12596)
2012(11443)
2011(10593)
2010(10516)
2009(9810)
2008(9537)
2007(8370)
2006(7419)
2005(6714)
作者
(33108)
(27560)
(27324)
(25875)
(17298)
(13052)
(12131)
(10577)
(10417)
(9546)
(9441)
(9059)
(8845)
(8833)
(8568)
(8567)
(8241)
(7917)
(7690)
(7452)
(6881)
(6684)
(6413)
(6217)
(6180)
(6133)
(6075)
(5782)
(5520)
(5438)
学科
(48896)
经济(48858)
管理(39705)
(35285)
(29435)
企业(29435)
方法(20139)
中国(17996)
数学(17614)
数学方法(17439)
技术(15841)
(12915)
环境(12680)
技术管理(12006)
(11202)
贸易(11189)
(11035)
业经(10943)
(10234)
(9767)
(9490)
(9479)
银行(9470)
(9428)
(9197)
(8498)
金融(8498)
农业(8418)
地方(8279)
(7757)
机构
大学(168169)
学院(166936)
(78058)
经济(76820)
管理(65316)
研究(62002)
理学(56122)
理学院(55508)
管理学(54769)
管理学院(54453)
中国(49272)
(36223)
科学(35637)
(32786)
(29955)
中心(27785)
研究所(27365)
财经(26360)
经济学(25039)
(24293)
北京(23703)
(23662)
(23496)
(22690)
经济学院(22431)
业大(22090)
(21452)
师范(21240)
财经大学(19804)
科学院(19054)
基金
项目(115299)
科学(93303)
基金(86412)
研究(85211)
(76061)
国家(75541)
科学基金(65249)
社会(57912)
社会科(55182)
社会科学(55172)
基金项目(45205)
(43078)
自然(40259)
自然科(39334)
自然科学(39323)
自然科学基金(38691)
教育(38099)
(36855)
资助(34356)
编号(30894)
(29881)
创新(27029)
重点(26457)
(26453)
国家社会(25751)
(25640)
成果(24489)
中国(23722)
教育部(22933)
课题(22406)
期刊
(84770)
经济(84770)
研究(52209)
中国(37398)
管理(28169)
科学(24461)
学报(23598)
(23535)
(20962)
大学(18809)
学学(17563)
教育(17280)
技术(16036)
(15521)
金融(15521)
农业(15081)
经济研究(14384)
财经(13348)
业经(12107)
(11769)
科技(11031)
(10814)
问题(10658)
世界(10059)
技术经济(9894)
(9762)
国际(9402)
资源(8439)
(8064)
(7565)
共检索到25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立勋  
文章系统论述了创新型工业企业、供应商、创新辅助机构、高校、"四化"资源、高质量政策、金融体系等工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与工业产能过剩防范的内在关系,并从完善《创新型企业试点实施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创新型试点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按照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思路改造升级工业园区、加强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建设、推进企业"四化"建设、优化政策体系和构建工业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防范工业产能过剩的具体优化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常宝  李自立  张言方  
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创意征集与技术共享,给大疆带来的是大量的技术突破与优秀人才。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致力于为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大疆以"未来无所不能"为主旨理念,在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成为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水莲   付晗涵  
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如何长效发展是一个重要议题,也是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价值共创机制包括模块化机制、场景化机制和互补机制;创新生态系统利用模块化机制、场景化机制和互补机制高效整合生态资源,提升生态数字化能力,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的同边网络效应、跨边网络效应和跨领域网络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研究情境,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理论研究,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帅  吕荣胜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业界和学者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检索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了围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研究的8个核心关注点,即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产业情景、结构要素、模型构建、运行机制、对策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对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帅  吕荣胜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业界和学者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检索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了围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研究的8个核心关注点,即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产业情景、结构要素、模型构建、运行机制、对策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对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庆国  
基于四螺旋结构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评价。主要结论为: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日渐完善,但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从区域层面来看,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从各省份来看,北京、江苏、广东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而内蒙古、海南、宁夏和青海距离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差距较远。以上结论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相对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铠军  杨茂喜  
严格说来,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均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架构,但已具有各自明显的研究范式特征。从理论源起开始,通过对二者在概念、分类、结构与机制等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得以深入澄清。而对其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讨,更加深了对二者的辨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建海  郭文  
(一)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市场调节并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是企业能够依据市场信号,自由决定价格、成本、投入、采购和销售。二是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由做出投资决定。三是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四是依据市场需求做出企业的资本分配或影响资本分配的决策。五是严格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帅  朱斌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对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界定,并从内外部适应性主体、创新要素客体等视角,阐述了两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反应-刺激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中的物种竞争和协同视角,研究了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竞争和协同的演化机制,分析了两者在演化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和协同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光东   袁明杰   谢智敏  
完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59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的多重并发非对称因果关系。研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3个子系统,探究3个子系统之间如何互动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研究发现:高城市创新绩效没有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主体缺失是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3种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包括环境驱动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型和技术主体-市场环境双驱动型;驱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城市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一致。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对发现城市高创新绩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赛星  陈宏权  金治州  苏权科  
不同于一般工程创新和企业创新,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以需求为导向,是基于"目标锁定"的技术创新活动。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备构建与有效运转对于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解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构成,揭示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多主体共生竞合、多阶段交互演化、跨项目动态迁移),探讨创新场对于创新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基于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其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动态演化,发现对于创新生态位专一和创新生态势较低的创新主体,创新生态网络对于其竞争力提升的效应更加明显。最后讨论了研究贡献和实践启示,以期为重大工程创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辛本禄   耿晶晶   朱成峰  
如何将“冰雪热”更好地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突破产业创新难关成为关键。借助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等视角,探析中国冰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逻辑、模型和运行机制。首先,系统的建构根植于产业联合互融、资源协同整合、系统有机演化3个底层逻辑。其次,政府、冰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消费者等创新种群相互作用,结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群落,并与创新环境共生共演,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架构。最后,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稳定均衡的生态机制,包括通过供需循环机制激发可持续价值,基于竞合共生机制建立稳定的结构基础,利用创新驱动机制实现整体跃迁升级,借助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制度保障,4种机制协同发力,推动系统内生性成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燕青  李磊  姚远  
在创新驱动基于市场和政府双引擎助推下使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无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还是从经济管理角度,现阶段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补贴。本文对近年来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重点与力度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选定整车种群与零部件种群中的企业各一个,模拟分析了两企业在合作均衡与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政府补贴问题,并得出结论: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合作创新,政府补贴退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政府补贴的重点应转向弱生态位种群,对于强生态位种群可以少补贴、不补贴、甚至负补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欣欣  
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低。整体而言,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市场因素、人才因素、资本因素均会对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产生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创新主体协同共生发展机制、着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制定区域层次化发展体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