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0)
- 2023(13943)
- 2022(11990)
- 2021(11318)
- 2020(9649)
- 2019(22692)
- 2018(22249)
- 2017(42030)
- 2016(22509)
- 2015(25795)
- 2014(25599)
- 2013(25297)
- 2012(23367)
- 2011(21072)
- 2010(20649)
- 2009(19154)
- 2008(18909)
- 2007(16757)
- 2006(14370)
- 2005(12707)
- 学科
- 济(98212)
- 经济(98027)
- 管理(61673)
- 业(59024)
- 方法(48746)
- 企(48156)
- 企业(48156)
- 数学(42573)
- 数学方法(42068)
- 中国(28184)
- 农(26008)
- 财(25118)
- 贸(22377)
- 贸易(22370)
- 易(21902)
- 业经(20948)
- 学(18313)
- 制(17199)
- 地方(17013)
- 农业(16796)
- 和(15690)
- 理论(14988)
- 务(14851)
- 财务(14790)
- 财务管理(14753)
- 银(14062)
- 银行(14035)
- 企业财务(13968)
- 出(13885)
- 环境(13850)
- 机构
- 大学(324389)
- 学院(320467)
- 济(140981)
- 经济(138458)
- 管理(125944)
- 研究(109631)
- 理学(109301)
- 理学院(108130)
- 管理学(106234)
- 管理学院(105628)
- 中国(84286)
- 京(68421)
- 科学(64834)
- 财(62489)
- 所(54041)
- 中心(51744)
- 农(50942)
- 财经(50571)
- 研究所(49214)
- 经(46225)
- 江(45943)
- 业大(45830)
- 经济学(44941)
- 北京(43147)
- 范(41351)
- 师范(40953)
- 经济学院(40739)
- 农业(39961)
- 院(39280)
- 财经大学(37771)
- 基金
- 项目(218654)
- 科学(173607)
- 基金(162341)
- 研究(159410)
- 家(141230)
- 国家(140109)
- 科学基金(120886)
- 社会(104775)
- 社会科(98738)
- 社会科学(98709)
- 基金项目(85267)
- 省(82306)
- 自然(77156)
- 自然科(75451)
- 自然科学(75428)
- 自然科学基金(74100)
- 教育(73755)
- 划(70417)
- 资助(67276)
- 编号(63497)
- 成果(51403)
- 部(50377)
- 重点(49280)
- 发(46540)
- 创(45271)
- 国家社会(44622)
- 教育部(43662)
- 课题(42803)
- 科研(42696)
- 创新(42391)
共检索到46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而达到提升出口强度、获取出口工资溢价、提高行业整体收入水平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行业内的收入分化,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熙保 朱兰
本文采用201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影响城镇内部不平等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个体差异的扩大。较高的城镇化率具有工资溢出效应,但不同特征的个体获益不同。高职业技能个体从城镇化进程中获益大于中低职业技能个体,且城镇化率更高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行业间工资溢出系数级差。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降低城镇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对低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投入,同时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昊 陈小明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样本选择模型评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高的省市,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仍然以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省市,即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有所提高,对提高女性工资水平所起作用也非常有限。此外,首次指出影响女性选择外出工作意愿的因素,将受到女性所在省市出口能力的根本性干预。本文研究表明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确实是提高女性工资水平、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新思路,但前提在于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实现了全面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萌 杨龙 周立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更为重要,但较少研究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的变化与分解。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年间的8轮调查数据,使用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状况,分析其变动趋势,并按照区域、性别群体和维度进行不平等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两个阶段,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05—2015年总体分析,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最大值,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的结果一致。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低。区域内部多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高于区域之间的贡献率。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农村女性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性,男女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女组间的不平等。从维度的角度分析,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大于教育维度和健康维度。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水平总体上升的问题,重点关注区域内部、性别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降低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多维不平等 分解 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若愚 屈沙
基于连续6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主要采用Logit模型和FFL分解方法,针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差异及其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当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隔离现象依然存在。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存在"黏性地板效应",从长期来看有所缩小;非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随收入水平及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从城乡工资差距的来源来看,公有制单位主要源于户籍歧视,且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单位则主要源于特征差异。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为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劳动者人力资本差异的同时,需要借助更为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弱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高璇
安居乐业一直是是中国社会的理想,住房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房价、住房不平等和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城市居民幸福感上升;十年间,有房和有多套房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加;现居住住房面积大会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无显著性变化;结合交互项分析发现房价通过住房产权增加财富来影响幸福感;此外,房价和住房不平等会通过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从稳定房价和降低住房不平等来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不平等 幸福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航燕 任昱昭 李佳佳
本文通过将省级、城市数据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微观数据相匹配,在测度环境基尼系数基础上,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而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却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环境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乡异质性,环境不平等对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测度下的环境不平等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工业废气则相反。在环境不平等影响幸福感的路径中,经济增长和健康状况是重要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健康状况只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加强环境治理,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对新时代中国政府提高居民幸福感,走出“伊斯特林悖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不平等 居民幸福感 影响机制 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
收入 文化消费 中介效果 调节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关键词:
中国居民 收入差距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欢 张跃华
在考虑生育子女的经济动机和功能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期决策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之后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泊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养老保险使得总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儿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儿意愿下降5.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生育意愿 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检验了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利益假说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并不存在;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其对土地的占有;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恋土情结",人均土地较少的农民倾向于通过土地调整来获得土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后,其土地调整倾向会显著降低。因此,要解决政府稳定土地承包权政策与农民偏好土地调整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民 土地调整意愿 土地制度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少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镇人口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1)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更近时退休,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法定退休年龄对女性退休模式与行为的影响更大;(2)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人们劳动参与意愿和可能性都会显著提升,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会使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减小;(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则不显著。与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更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会增加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更有可能增强男性的工作意愿,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叶鑫宇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本文还分别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与是否参加新农合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群体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高收入和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发现,对于不同性别和是否参加新农合的不同群体,互联网的使用均有显著正效应。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合理规范互联网制度,引导农村居民正确使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人口 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研究——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绿色发展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快速城市化与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出口与工资不平等——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证据
创业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
跨阶层代际流动是否增加人们的社会资本——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分析
最低工资政策的健康效应存在吗?——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配偶收入如何影响自身生活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实证分析
个体异质性对社区共同体情感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