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1)
- 2023(11398)
- 2022(9543)
- 2021(8923)
- 2020(7490)
- 2019(16976)
- 2018(16578)
- 2017(30875)
- 2016(16833)
- 2015(19223)
- 2014(18968)
- 2013(18863)
- 2012(17613)
- 2011(16309)
- 2010(16276)
- 2009(15200)
- 2008(15249)
- 2007(13659)
- 2006(12248)
- 2005(11446)
- 学科
- 济(73946)
- 经济(73846)
- 管理(53013)
- 业(49905)
- 企(40100)
- 企业(40100)
- 方法(33597)
- 数学(29993)
- 数学方法(29710)
- 中国(21828)
- 农(19539)
- 财(19042)
- 制(17594)
- 技术(15931)
- 业经(15705)
- 贸(15297)
- 贸易(15290)
- 易(15003)
- 学(14742)
- 农业(12768)
- 体(12455)
- 银(12345)
- 银行(12306)
- 环境(12202)
- 融(11886)
- 金融(11883)
- 行(11872)
- 务(10882)
- 财务(10851)
- 财务管理(10824)
- 机构
- 大学(260282)
- 学院(254431)
- 济(115064)
- 经济(113078)
- 研究(95400)
- 管理(94777)
- 理学(81530)
- 理学院(80564)
- 管理学(79173)
- 管理学院(78679)
- 中国(72218)
- 科学(56158)
- 京(56113)
- 财(52400)
- 所(48885)
- 农(44790)
- 研究所(44454)
- 财经(41854)
- 中心(41623)
- 经(38300)
- 业大(38088)
- 江(37638)
- 经济学(37599)
- 北京(35753)
- 农业(35405)
- 院(34134)
- 经济学院(33906)
- 范(32547)
- 师范(32189)
- 财经大学(31363)
- 基金
- 项目(171005)
- 科学(136311)
- 基金(128552)
- 研究(122731)
- 家(114389)
- 国家(113585)
- 科学基金(96078)
- 社会(81875)
- 社会科(77944)
- 社会科学(77927)
- 基金项目(66377)
- 省(62449)
- 自然(60732)
- 自然科(59395)
- 自然科学(59375)
- 自然科学基金(58406)
- 教育(56292)
- 划(54630)
- 资助(53459)
- 编号(45811)
- 部(40525)
- 重点(39568)
- 成果(38240)
- 国家社会(36488)
- 发(36269)
- 创(36002)
- 制(35796)
- 教育部(34716)
- 创新(34086)
- 中国(33475)
共检索到387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要素投入与TFP相关的前提下,以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分离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修正估计,结果表明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较低;工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基于技术外溢的检验显示:后向外溢和行业竞争没有提升TFP,前向外溢和规模效应提升TFP,上游行业从下游行业外资企业所得规模效应经由前向关联渠道反哺了下游行业TF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文章从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以2001~2006年36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为样本,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了修正估计。结果表明,虽然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还有待提高。中国工业行业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茜淋
本文基于我国199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和生产总值的数据,分别利用索洛余值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估计出工业三大行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各自的资本产出弹性、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研究发现,1996-2010年,采矿业和制造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并且这三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率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晓东 连玉君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天华 张少华
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由于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与数据处理各不相同,估计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本文研究了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和价格因子三种因素对不同估计方法的影响,并在统一的处理方式下对比了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研究表明:(1)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对估计结果影响最大,样本范围次之,价格因子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的估计方法估计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意味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仍然存在大量干扰因素有待消除。(3)除非数据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否则指数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致精确估计。本文的价值在于清楚厘定了估计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影响性质与影响大小,确定了不同估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洁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LP模型测算了通过O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规模的低估;技术寻求型ODI所占比例较小;海外投资产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
关键词:
反向溢出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薇
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下,数字物流成为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105家流通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不同板块流通上市企业的赋能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对中小板流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主板流通上市企业次之、创业板流通上市企业最弱。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均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应打造物流数字化新模式、推动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新慧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1995—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1)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面稳定向好但上攻乏力,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年均增速低于服务业平均水平,不同地区的发展逻辑不同,东部地区拉动效应显著。(2)技术进步是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负增长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正增长效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对技术效率的拖累显著。(3)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2005年以后出现σ趋同,地区σ趋同存在显著分化,东北地区的σ趋同不明显。在考察期内我国流通业存在显著的区域绝对β趋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鑫 陈啸
本文从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收敛问题争议出发,考察1979—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特征及其对收敛性质的影响,尝试从经济周期角度解释现有争议,并在消除经济周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动态法重新审视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态势。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具有显著周期性,短期波动会干扰均衡状态估计,导致收敛分析结论随着研究样本起止时间变化;(2)在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由初始(1979年)单峰分布向期末(2015年)双峰分布演变,未来将长期稳定在"富国"和"穷国"俱乐部收敛状态,多数地区将收敛于"穷国"俱乐部,少数地区收敛于"富国"俱乐部;(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具有流动性,上游地区增速有所回落,下游地区持续表现出对中上游地区的追赶效应,部分地区还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会君
基于2003~2014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根据工业技术密集程度和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异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工业全行业层面,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遮掩效应",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路径削弱了服务贸易开放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在低技术密集和高技术密集行业,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均不存在;在清洁行业,技术促进的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在高污染行业则显著为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健华 王鹏
本文从资本折旧率入手,根据我国1978~2010年分省份数据,首先估算各省份不同时期(分3个时期)的资本折旧率(每个省份分3个时期估算折旧率),重新计算资本存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另一方面,我们也假定每个省份的折旧率相同(分别取5%、7%和10%),重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与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的结果相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也起着重要作用,1979~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为2.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4.9%。(2)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的依赖较大,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
关键词:
资本折旧率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