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2)
- 2023(15390)
- 2022(12998)
- 2021(12260)
- 2020(10378)
- 2019(23898)
- 2018(23465)
- 2017(45257)
- 2016(24397)
- 2015(27486)
- 2014(27147)
- 2013(27295)
- 2012(25025)
- 2011(22473)
- 2010(22123)
- 2009(20756)
- 2008(20658)
- 2007(17992)
- 2006(15836)
- 2005(14369)
- 学科
- 济(107093)
- 经济(106973)
- 业(94870)
- 企(85593)
- 企业(85593)
- 管理(83763)
- 方法(48698)
- 数学(39268)
- 数学方法(38938)
- 业经(32301)
- 财(32117)
- 农(31568)
- 中国(28053)
- 务(23705)
- 财务(23645)
- 财务管理(23623)
- 企业财务(22431)
- 农业(22162)
- 制(20825)
- 技术(20136)
- 贸(19872)
- 贸易(19862)
- 和(19499)
- 易(19375)
- 学(18783)
- 理论(18329)
- 划(17881)
- 地方(17552)
- 策(17304)
- 环境(15996)
- 机构
- 学院(354263)
- 大学(352994)
- 济(151337)
- 经济(148533)
- 管理(145291)
- 理学(125346)
- 理学院(124067)
- 管理学(122414)
- 管理学院(121776)
- 研究(118667)
- 中国(93220)
- 京(76010)
- 科学(71192)
- 财(68138)
- 所(59480)
- 农(56860)
- 财经(55058)
- 研究所(54118)
- 中心(52472)
- 业大(50979)
- 江(50557)
- 经(50335)
- 北京(48512)
- 经济学(45613)
- 农业(44663)
- 范(43155)
- 院(42909)
- 师范(42810)
- 经济学院(41267)
- 财经大学(40927)
- 基金
- 项目(237833)
- 科学(188971)
- 基金(175511)
- 研究(175314)
- 家(152367)
- 国家(151100)
- 科学基金(131028)
- 社会(112588)
- 社会科(106758)
- 社会科学(106732)
- 基金项目(93125)
- 省(90225)
- 自然(84688)
- 自然科(82758)
- 自然科学(82740)
- 自然科学基金(81323)
- 教育(78266)
- 划(75864)
- 资助(72059)
- 编号(70361)
- 成果(55892)
- 部(53311)
- 重点(52707)
- 创(51263)
- 发(50705)
- 课题(47302)
- 创新(47256)
- 国家社会(46946)
- 教育部(45868)
- 业(45329)
- 期刊
- 济(167557)
- 经济(167557)
- 研究(106196)
- 中国(64066)
- 管理(57157)
- 财(54106)
- 农(52361)
- 学报(51738)
- 科学(50750)
- 大学(39611)
- 学学(37485)
- 农业(36910)
- 教育(32347)
- 融(31244)
- 金融(31244)
- 技术(30966)
- 业经(27670)
- 财经(27663)
- 经济研究(26864)
- 经(23819)
- 业(21875)
- 问题(21654)
- 技术经济(19731)
- 贸(17613)
- 世界(17583)
- 现代(17545)
- 科技(16664)
- 理论(16466)
- 资源(16151)
- 图书(15523)
共检索到52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巨 李犁 韩雷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关系到技术创新、利润率、资本积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经过全国总体、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测算发现,建国以来,全国和国有工业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N型变化趋势;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有机构成有升有降。究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技术构成增长率较低,但工资增长率也较低,加之运营效率上升,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较快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全国层面、所有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工资增长压力,使得资本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巨 李犁 韩雷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关系到技术创新、利润率、资本积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经过全国总体、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测算发现,建国以来,全国和国有工业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N型变化趋势;分所有制和分行业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有机构成有升有降。究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技术构成增长率较低,但工资增长率也较低,加之运营效率上升,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较快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全国层面、所有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工资增长压力,使得资本技术构成增长较快时,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上升趋势;资本技术构成增长较慢时,资本有机构成则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江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 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科学的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在资本统治条件下技术变化对资本与劳动的影响,也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揭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具有必然的趋势。(1)资本技术变化和提高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和提高的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祥智 张琛 张效榕
本文以诱致性变迁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模式的分析框架,分别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土地、农业机械和化肥4种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产值增量贡献率,并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度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弹性进行测算。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线符合诱致性变迁理论模型的。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径是以土地要素为基础变量,以劳动力要素为最核心、最能动变量,其他要素(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以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为中心,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伶俐 胡小英 王定祥 刘娟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构建物化技术进步的农业生产函数,探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运用1978—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集聚机制。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呈上升趋势,并趋向于完全由农业资本存量变动主导;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存在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决定的最优农业经济增长路径;现实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还存在明显差距,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仍有可观空间;在中部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规模或农业资本存量较高地区,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增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并不会显著改变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益平 江世银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当前,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研究并在实践上努力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重新研读和审视马克思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基本理论,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以后,尽管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增长,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但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言,仍远不及预期。依据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探究我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高的原因。研究发现,除需要处理好涉农企业、农户、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外,还需要突出解决好农业先进生产资料、农村科学技术的研发、农村经济管理三方面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研究并充分发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大雨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说明,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即超额利润。农产品价值之所以高于生产价格,在于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等量资本雇佣的劳动相对较多,创造的价值量较大,同时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占有,这部分超额价值被稳定地留在农业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一理论可概括为:土地所有权的资本主义垄断要求取得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物质基础或条件在于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大雨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说明,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即超额利润。农产品价值之所以高于生产价格,在于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等量资本雇佣的劳动相对较多,创造的价值量较大,同时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占有,这部分超额价值被稳定地留在农业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一理论可概括为:土地所有权的资本主义垄断要求取得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物质基础或条件在于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久平 冉光和
通过对我国省际1978~2007年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测算。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前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在中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产生减缓经济增长的作用;总体上,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减缓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冉光和 郑久平
本文对我国省际1978-2007年资本有机构成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有机构成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即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资本有机构成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化20%—30%的部分。同时,论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及部分代表性省份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差异,并提出了简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城乡差距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柏铭
笔者认为理论界对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关注不够,既有刻意回避的因素,又有认识不足的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政府既应推动部分行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又应避免社会总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危机 公共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徐明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在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变动规律以及宏观经济层面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拓展,在计算公式、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的关系、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核算范围以及研究视域方面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学者们不仅探究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还提出了新的衡量指标。针对当前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诸多方面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资本有机构成的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中外学者研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侧重点存在差异、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比较匮乏等问题,应该对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翀
马克思生活在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他在资本积累理论中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的规律,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得到证实。但是,在二战后,资本有机构成是否趋向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此发生了争论。从逻辑上看,技术进步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固定资产价值的相对下降、流动资产耗费的相对减少等因素都会在相反方向上发挥作用。特别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会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产生更大影响。对战后美国、日本和英国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检验表明,如果把产业扩展到服务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并不是趋向提高,而是波动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永慧 赵燕 邓格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现有研究从多个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展开了诱因识别,其中较少的研究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展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潜力,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下,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深化是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变量。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经济逻辑,进而利用2004—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形成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诱因,这一结论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工业企业口径下的再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边际效应得到了强化。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静态视角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态视角下,与禀赋结构相偏离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使得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此种“错位”也引导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自我调整,诱使企业和社会内生出技术进步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状态。文章所得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延方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再就业具有双重作用。从短期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降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不利于增加就业。但从长期看 ,它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积累、能实现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现实也证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扩大就业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利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的模式 ,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劳动力需求 再就业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