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1)
- 2023(18812)
- 2022(15789)
- 2021(14474)
- 2020(12516)
- 2019(28590)
- 2018(28024)
- 2017(52697)
- 2016(28963)
- 2015(32217)
- 2014(31930)
- 2013(31911)
- 2012(29581)
- 2011(26727)
- 2010(26733)
- 2009(25543)
- 2008(25864)
- 2007(23022)
- 2006(20228)
- 2005(18810)
- 学科
- 济(126791)
- 经济(126622)
- 业(103494)
- 管理(96122)
- 企(91021)
- 企业(91021)
- 方法(57545)
- 数学(47828)
- 数学方法(47469)
- 财(40742)
- 农(37026)
- 业经(35137)
- 中国(34687)
- 制(29151)
- 务(27303)
- 财务(27271)
- 财务管理(27223)
- 企业财务(25902)
- 农业(25398)
- 贸(24746)
- 贸易(24735)
- 易(24096)
- 学(22784)
- 技术(21221)
- 地方(20903)
- 体(20805)
- 银(20777)
- 银行(20718)
- 和(20548)
- 融(20119)
- 机构
- 大学(421710)
- 学院(420703)
- 济(183112)
- 经济(179803)
- 管理(163069)
- 研究(145610)
- 理学(140043)
- 理学院(138545)
- 管理学(136571)
- 管理学院(135792)
- 中国(114738)
- 京(89030)
- 财(87132)
- 科学(87026)
- 农(78415)
- 所(74692)
- 财经(68763)
- 研究所(67389)
- 中心(66492)
- 业大(63993)
- 江(63720)
- 经(62605)
- 农业(62045)
- 经济学(57017)
- 北京(56121)
- 院(51748)
- 经济学院(51525)
- 财经大学(50923)
- 范(50185)
- 师范(49552)
- 基金
- 项目(275833)
- 科学(218166)
- 基金(204368)
- 研究(196802)
- 家(179835)
- 国家(178344)
- 科学基金(152447)
- 社会(128835)
- 社会科(122320)
- 社会科学(122283)
- 基金项目(107713)
- 省(105914)
- 自然(98714)
- 自然科(96491)
- 自然科学(96459)
- 自然科学基金(94845)
- 划(89803)
- 教育(89093)
- 资助(83342)
- 编号(76651)
- 重点(62657)
- 部(62264)
- 成果(62131)
- 创(59369)
- 发(58872)
- 创新(55096)
- 国家社会(54838)
- 业(53830)
- 科研(53679)
- 教育部(53318)
- 期刊
- 济(202809)
- 经济(202809)
- 研究(125215)
- 中国(83958)
- 财(71968)
- 农(71415)
- 学报(69561)
- 科学(63648)
- 管理(63113)
- 大学(52165)
- 学学(49474)
- 农业(47910)
- 融(42122)
- 金融(42122)
- 财经(35647)
- 教育(35461)
- 技术(35176)
- 经济研究(33077)
- 业经(32440)
- 经(30698)
- 业(28530)
- 问题(26900)
- 贸(23838)
- 技术经济(22985)
- 世界(21500)
- 国际(20958)
- 版(20807)
- 统计(20274)
- 商业(19200)
- 理论(19048)
共检索到63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本文以 1 995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从全部 75万家企业中选择了2 0余个产业 ,共计大约 1 7万家具有竞争性特点的企业进行了效率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生产函数模型和OLS计量方法 ,分别对普查数据中提供的所有制变量和企业隶属等级制变量对于企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所有制变量比较的结果发现 ,私营个体企业的效率最高 ,三资企业其次 ,股份和集体企业再次 ,国有企业效率最低。同样 ,对于等级制变量的效率比较发现 ,由于较低隶属等级的非国有企业效率高于那些等级地位高的国有企业 ,结果使得后者的规模优势丧失。因而旧体制中的隶属等级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消极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宗 宗大伟
基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微观数据(1998-2007),运用修正的OP方法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企业实收资本所反映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为视角,深入考察不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效率差异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仅仅包含公有资本或者仅仅包含非公有资本的企业效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公有资本和其他非公有资本混合的企业是效率更高的群体,其中所有制越多元化效率优势愈加明显,说明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混合能够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第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公有资本和港澳台资本的混合能够发挥出港澳台资本在这类产业内的相对优势,而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外商资本的加入,更好地提...
关键词:
改革 转轨经济 混合所有制 企业效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响
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比较分析南开大学经济系九二级李响经过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国工业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这期间,国有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普遍不景气与乡镇、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国有企业的不景气可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红英
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得出综合评价值,实证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的时序发展状况和综合效率差异。为提高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综合效率,文章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和引导非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所有制 工业企业 综合效率 熵权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牟俊霖
作者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OLS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从1995年的100%~400%,下降到2008年的17%~36%,随机前沿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无效率差异从1995年的22%~57%,下降到2008年的9%~21%,且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仅比非国有工业企业低2.1%~6.3%,这表明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其规模和垄断优势,在竞争性行业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10%以上。
关键词: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无效率 技术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林祥 李实 罗楚亮
企业利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究竟来自效率工资还是来自租金分享,这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1)企业利润是解释我国企业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这主要由效率工资导致。(2)国有企业存在租金共享,但它不是通过企业利润实现的,而是利用行业垄断地位直接将职工高工资转化为企业成本实现的。(3)集体企业存在着租金共享。(4)外资企业也存在租金共享,但存在租金共享的外资企业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5)私营企业存在效率工资。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是,对私营企业而言,行业垄断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职工工资水平,或反过来说,产品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卫 袁卫 黄志明
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的 R&D 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企业支出的 R&D 经费占全国 R&D 经费支出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在研发经费、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要合理增加 R&D 投入,更要关注 R&D 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以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及 R&D 活动数据为基础,分析工业企业 R&D 投入和绩效现状,并对 R&D 投入绩效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本文使用索洛剩余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拆分后发现,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是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具有技术效率优势。但是近年来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有所下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投金融体系不发达,私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资金瓶颈约束导致技术进步率有所退化。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红英
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得出综合评价值,实证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的时序发展状况和综合效率差异。为提高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综合效率,文章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和引导非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所有制 工业企业 综合效率 熵权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红英
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分析和比较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得出综合评价值,实证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的时序发展状况和综合效率差异。为提高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综合效率,文章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和引导非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所有制 工业企业 综合效率 熵权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东童童
从所有制视角出发,基于企业微观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9年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产业共聚意愿形成机制和中国工业企业二位数产业共聚动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共聚意愿,外商企业共聚意愿最强,私营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最弱;国有与集体企业易在采掘业、金属制品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形成共聚,私营企业与外商企业在多个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二位数产业中形成共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企业易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形成共聚;整体上,我国二位数产业共聚呈现向中西部扩散态势,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共聚更趋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所有制因素与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共同作用时,能够增强单个因素的作用效果,尤其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共聚作用更为显著;私营企业与外商企业产业共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企业产业共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琼
浙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但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 1%的浙江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而技术效率被认为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来测算浙江省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艺丹 何鸣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的协同集聚理论,通过城市级别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本文重点检验了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的发展是否存在相互促进或者抑制的现象;同时,我们也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考察了传统的社会经济变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元志 朱瑞博
本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RS径向的DEA模型、相邻参比Malmquist指数、Bootstrap纠偏等方法,对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及其变化──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分析
行业垄断、所有制与企业工资收入差距——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民营化改制对中国产业效率的效果分析——2001年全国普查工业数据的分析
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差异及其影响的实证分析
工业绩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生产性服务需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现状剖析——基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出口行为、企业异质性与生产率研究——基于1999~2007年中国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碳减排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的微观证据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