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0)
2023(11889)
2022(9595)
2021(8579)
2020(7210)
2019(16309)
2018(15940)
2017(30617)
2016(15864)
2015(17869)
2014(17606)
2013(17913)
2012(16794)
2011(15094)
2010(15189)
2009(14761)
2008(14677)
2007(13117)
2006(11998)
2005(11493)
作者
(45731)
(38259)
(38053)
(36130)
(24528)
(17960)
(17119)
(14688)
(14467)
(13650)
(13459)
(12553)
(12540)
(12168)
(12081)
(11537)
(11376)
(11005)
(10893)
(10261)
(9599)
(9309)
(9088)
(8817)
(8647)
(8491)
(8278)
(8106)
(7517)
(7438)
学科
(104296)
经济(104201)
(78035)
(71568)
企业(71568)
管理(63888)
方法(38174)
数学(30246)
数学方法(30152)
业经(30106)
(26968)
(25717)
中国(23342)
地方(20107)
(19590)
财务(19582)
财务管理(19569)
农业(19014)
企业财务(18553)
(17198)
技术(16835)
(15887)
(15826)
贸易(15815)
(15392)
(15388)
(15293)
(14650)
环境(13428)
地方经济(12843)
机构
学院(248271)
大学(243376)
(130636)
经济(128918)
管理(100341)
理学(85465)
研究(85302)
理学院(84710)
管理学(84063)
管理学院(83581)
中国(70111)
(57430)
(50169)
财经(45800)
科学(43834)
经济学(42182)
(41819)
(41779)
经济学院(37884)
研究所(37170)
中心(37052)
(36715)
(35956)
财经大学(33694)
北京(32155)
商学(30174)
商学院(29900)
(29883)
业大(29831)
经济管理(28986)
基金
项目(152438)
科学(124264)
基金(116122)
研究(114858)
(98785)
国家(97961)
科学基金(86626)
社会(81135)
社会科(77343)
社会科学(77324)
基金项目(60414)
(57051)
自然(51686)
自然科(50567)
自然科学(50556)
自然科学基金(49800)
教育(49757)
资助(47220)
(46276)
编号(42671)
(35794)
国家社会(35615)
(34965)
(34889)
(34625)
重点(33804)
成果(33026)
教育部(31671)
创新(31629)
人文(31370)
期刊
(153973)
经济(153973)
研究(81204)
(47864)
中国(46156)
管理(44637)
(34020)
科学(31289)
学报(27443)
经济研究(26044)
财经(25183)
(24698)
金融(24698)
技术(23708)
农业(23671)
业经(23374)
大学(22673)
(22049)
学学(21942)
问题(19928)
技术经济(17944)
(17330)
世界(17298)
(15393)
国际(15251)
统计(13334)
教育(13182)
现代(13119)
经济管理(12997)
经济问题(12674)
共检索到38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步晓宁  张少华  张天华  
传统宏观经济增长的分解框架仅仅关注微观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无法识别要素层面的这两种效应以及两种要素的经济利润。为此,文章借助一个新的基于要素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增长动能、配置效率以及经济利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是其产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个结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地区均适用。中国工业企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2)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增进效应贡献最大,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抑制效应大小来看,其抑制作用抵消了企业技术进步的绝大部分。具体到资源配置效率程度大小来看,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年均恶化程度至少是劳动配置效率的两倍,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微弱。(3)就要素获取的经济利润份额来看,资本占优,高达3. 2%,资本利润是劳动利润的至少四倍,劳动利润的上升极为有限。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企业获取了更大的资本利润,而外资获得了更多的劳动利润,体现了外资进入中国的战略取向。东部获得了更多的利润说明其反哺中西部地区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敏  
本文针对中国29个省域地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企业家才能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家才能的生产性配置和非生产性配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分别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这一估计结果在控制了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经济变量和人口变量后依然是稳健的。平均而言,个体就业比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该地区当年的人均GDP增长1.511%;国有就业比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该地区当年的人均GDP降低0.418%。本文的结论表明能否制定有利于企业家才能生产性配置的制度和政策对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辉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和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对国别间人均产出的巨大差异的解释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国别间技术差距在减少,反而人均产出差距增大。我们发现一国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了技术进步,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曲玥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对生产率的差异和配置效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静态方面,劳动生产率的分布更为均衡,其与企业规模的正相关关系也更强,因而劳动的配置优于资本。在动态方面,要素的错配主要体现在行业和所有制两个领域;在行业、区域和所有制三个领域上,劳动的配置损失为1%左右,而资本的配置损失约为20%。此外,源于要素在企业间流动的劳动配置改善可达13.6%,资本的配置改善可达628%以上。未来生产率的提高有待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婧  
文章从不同产权配置约束视角出发,本文以沪深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资产剥离对工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剥离会显著提升工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进一步发现不同产权配置下资产剥离对环保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异质性,相较而言,在非政府控制企业和地方政府控制企业中资产剥离对环保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在中央政府控制企业中并未体现出显著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吕品  王大俊  
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本文对我国三大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私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最优,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最差,但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庄子银  
本文继承并扩展了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想,把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引入内生技术创新模式。在本文中,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决定了一个经济的R&D投入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不同经济活动的报酬结构决定了企业家活动的配置,而且报酬结构是内生的,并且存在历史依赖性。本文的突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引入宏观的分析中,考察了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对宏观总量的影响;二是把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一般性分析引入创新活动分析中,考察了企业家活动的配置、相对报酬结构与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提高经济中R&D投入水平,进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率,就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福前  邢炜  王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波动明显加剧,增速不断下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思想,通过改进AABM模型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增长趋势,并基于中国197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部分结论。研究发现:1978年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负相关;1978年之后到此轮经济下行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正相关;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又呈现负相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负—正—负"的阶段性特征。这3个阶段性特征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红利的释放,即通过经济波动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低效率投资项目、优化企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低效率企业和低效率投资项目的减少以及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是递减的。逆转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金融发展,来改进和优化资源在区域间、产业间重新配置是主要出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福前  邢炜  王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波动明显加剧,增速不断下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思想,通过改进AABM模型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增长趋势,并基于中国197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部分结论。研究发现:1978年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负相关;1978年之后到此轮经济下行之前,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呈现正相关;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之间又呈现负相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负—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刚  尹恒  
理论上,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社会总人力资本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配置比例。偏离这一最优比例,配置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本越多,经济增长率将越低。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政府与企业雇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度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配置状况,对中国地级市2001—2010年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经验研究显示:政府-企业间人力资本差异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各种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十分稳健。这表明大量优秀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刚  尹恒  
理论上,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社会总人力资本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配置比例。偏离这一最优比例,配置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本越多,经济增长率将越低。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政府与企业雇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度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配置状况,对中国地级市2001—2010年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经验研究显示:政府-企业间人力资本差异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各种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十分稳健。这表明大量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政府部门,确实有损经济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即政府应该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而非政府部门就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龙斌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对我国工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外资工业企业的总体运行表现不佳,外资工业企业的总资产、销售产值和利润增速连年下滑。分行业看,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直稳列十大行业之内外,按总资产、销售产值和利润占国内工业企业的比重排名,外资工业企业在前十大行业中并不稳定。外资工业企业运行指标的下滑原因是复杂的,其结果不仅影响我国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对我国工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外资工业企业运行指标下滑引起高度重视。为稳定和促进外资工业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应继续深化外资管理改革、适度调整外资产业政策、创新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炜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8~2003年我国全国及各经济区工业企业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几年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基本健康,但缺乏突破,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基本无变化,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有所改进,中部地区情况有所恶化。进一步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均存在获利能力差的问题,其中,中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剑  沈坤荣  
利用最新的动态OLS面板协整向量估计法,研究了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全部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产出对研发资本的弹性,发现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研发的作用不显著,而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国有企业研发效率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研发效率,但三资企业的研发作用并不显著。该结论非常稳健,对研发资本折旧率不敏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渊  左翔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施行了以财政"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的"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利用浙江、福建两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对"扩权强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扩权强县"对浙江省县辖企业的发展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但是无论是回归系数还是显著程度,对县辖区内的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都要高于国有企业。这说明,"扩权强县"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对市场化改革有正面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