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9)
- 2023(15897)
- 2022(13144)
- 2021(12013)
- 2020(10391)
- 2019(23696)
- 2018(23061)
- 2017(43413)
- 2016(24012)
- 2015(26954)
- 2014(26614)
- 2013(26803)
- 2012(24888)
- 2011(22488)
- 2010(22558)
- 2009(21395)
- 2008(21838)
- 2007(19672)
- 2006(17230)
- 2005(15726)
- 学科
- 济(108524)
- 经济(108395)
- 业(93115)
- 企(82606)
- 企业(82606)
- 管理(80449)
- 方法(49927)
- 数学(40823)
- 数学方法(40488)
- 农(32980)
- 财(32580)
- 业经(32151)
- 中国(27785)
- 务(23261)
- 财务(23242)
- 财务管理(23208)
- 农业(23101)
- 企业财务(22011)
- 贸(21895)
- 贸易(21887)
- 易(21340)
- 制(20903)
- 学(20547)
- 技术(19720)
- 和(18419)
- 划(17461)
- 策(17288)
- 理论(16974)
- 地方(16584)
- 体(15548)
- 机构
- 学院(362843)
- 大学(361657)
- 济(156263)
- 经济(153601)
- 管理(138917)
- 研究(126416)
- 理学(119924)
- 理学院(118592)
- 管理学(116766)
- 管理学院(116107)
- 中国(97014)
- 科学(78951)
- 京(76593)
- 农(73645)
- 财(70169)
- 所(66492)
- 研究所(60765)
- 农业(58793)
- 业大(58787)
- 财经(56733)
- 中心(56074)
- 江(54496)
- 经(51677)
- 经济学(48690)
- 北京(47961)
- 院(44299)
- 经济学院(44203)
- 范(43603)
- 师范(43021)
- 州(42296)
- 基金
- 项目(239689)
- 科学(188804)
- 基金(176833)
- 研究(167711)
- 家(157529)
- 国家(156181)
- 科学基金(132445)
- 社会(109150)
- 社会科(103524)
- 社会科学(103492)
- 基金项目(93218)
- 省(92712)
- 自然(87175)
- 自然科(85261)
- 自然科学(85227)
- 自然科学基金(83847)
- 划(78871)
- 教育(75796)
- 资助(72298)
- 编号(64376)
- 重点(54837)
- 部(53574)
- 创(52250)
- 发(51883)
- 成果(51316)
- 业(50204)
- 创新(48322)
- 科研(46770)
- 国家社会(46297)
- 计划(45374)
- 期刊
- 济(171431)
- 经济(171431)
- 研究(103122)
- 农(67296)
- 中国(66843)
- 学报(63956)
- 科学(58283)
- 财(57178)
- 管理(53584)
- 大学(47063)
- 农业(45851)
- 学学(45046)
- 融(31279)
- 金融(31279)
- 技术(30417)
- 财经(29129)
- 教育(28964)
- 业经(28285)
- 经济研究(28062)
- 业(27861)
- 经(25203)
- 问题(22987)
- 技术经济(20890)
- 贸(20362)
- 世界(19079)
- 版(18908)
- 国际(17693)
- 统计(17012)
- 科技(16909)
- 商业(16786)
共检索到534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文章以1997~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前瞻性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的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形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在趋缓,各区域之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贸易开放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陆嘉俊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关键词:
要素错配 资源错配 TFP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良科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行业间R&D溢出区分为前向和后向,使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各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控制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条件下,考察了人力资本、R&D、前向和后向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和R&D及R&D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还比较了这种影响在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的异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冬营 吴星妍 顾嘉榕 许玲燕 王慧敏
在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企业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城市群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和规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同时,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先降低再扩大趋势。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内部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FDI、禀赋结构以及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提高FDI质量以及健全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来实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企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刘斌
本文在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数理模型的基础上,以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①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符合"倒N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时,企业环境成本较低,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够,全要素生产率会降低;当环境规制提高到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时,只要环境规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就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负担,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②将中国36个工业行业部门划分为重度污染行业、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三大类,在分析各类行业环境规制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每一个行业在"倒...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倒N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秀丽 孟飞荣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晓东 连玉君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天华 张少华
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由于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与数据处理各不相同,估计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本文研究了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和价格因子三种因素对不同估计方法的影响,并在统一的处理方式下对比了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研究表明:(1)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对估计结果影响最大,样本范围次之,价格因子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的估计方法估计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意味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仍然存在大量干扰因素有待消除。(3)除非数据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否则指数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致精确估计。本文的价值在于清楚厘定了估计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影响性质与影响大小,确定了不同估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侯志杰 朱承亮
基于中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的"拖累效应"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的"驱动效应"相对有限;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改善幅度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所有制差异;企业规模、收益质量和获利能力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运营能力和政府补贴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时代下应着力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注重发挥非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补齐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短板,大力培育行业龙头,积极应对政府补贴效果不佳的现实,进而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建波 张丽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0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估计及假设检验,并据此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经济板块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区域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证据
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僵尸企业、资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政府效率竞争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的分析
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融资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