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4)
- 2023(13336)
- 2022(10894)
- 2021(10031)
- 2020(8538)
- 2019(19120)
- 2018(18809)
- 2017(35384)
- 2016(19035)
- 2015(21549)
- 2014(21493)
- 2013(21482)
- 2012(19717)
- 2011(17821)
- 2010(17959)
- 2009(17220)
- 2008(17378)
- 2007(15658)
- 2006(13987)
- 2005(13358)
- 学科
- 济(90936)
- 经济(90804)
- 业(88156)
- 企(81223)
- 企业(81223)
- 管理(76809)
- 方法(39108)
- 财(30767)
- 数学(30545)
- 数学方法(30360)
- 业经(30352)
- 农(27443)
- 中国(24367)
- 制(22516)
- 务(21757)
- 财务(21730)
- 财务管理(21707)
- 技术(21581)
- 企业财务(20599)
- 农业(19256)
- 贸(17550)
- 贸易(17540)
- 易(17190)
- 划(16903)
- 体(16870)
- 策(16536)
- 和(15829)
- 体制(14680)
- 理论(14443)
- 银(14041)
- 机构
- 学院(289266)
- 大学(285719)
- 济(134312)
- 经济(132152)
- 管理(115631)
- 研究(99137)
- 理学(98720)
- 理学院(97743)
- 管理学(96694)
- 管理学院(96131)
- 中国(80720)
- 财(63221)
- 京(60933)
- 科学(55459)
- 所(49904)
- 财经(49684)
- 农(46523)
- 经(45317)
- 研究所(44621)
- 中心(43827)
- 江(43754)
- 经济学(42083)
- 业大(38979)
- 北京(38820)
- 经济学院(37916)
- 财经大学(36749)
- 农业(36430)
- 院(35494)
- 州(33511)
- 商学(33251)
- 基金
- 项目(184833)
- 科学(149075)
- 基金(139063)
- 研究(136759)
- 家(120685)
- 国家(119722)
- 科学基金(104300)
- 社会(91672)
- 社会科(87211)
- 社会科学(87194)
- 基金项目(72473)
- 省(69264)
- 自然(65633)
- 自然科(64193)
- 自然科学(64179)
- 自然科学基金(63135)
- 教育(61018)
- 划(57901)
- 资助(56894)
- 编号(52336)
- 部(43047)
- 创(41774)
- 重点(41694)
- 成果(41304)
- 制(40086)
- 业(39949)
- 国家社会(39687)
- 发(39626)
- 创新(38431)
- 教育部(37366)
- 期刊
- 济(152908)
- 经济(152908)
- 研究(89707)
- 中国(59189)
- 财(52899)
- 管理(50272)
- 农(43748)
- 科学(40818)
- 学报(38497)
- 大学(30619)
- 农业(30300)
- 学学(29277)
- 融(28481)
- 金融(28481)
- 技术(28420)
- 财经(26286)
- 经济研究(24812)
- 业经(24286)
- 经(22836)
- 教育(22835)
- 问题(19777)
- 业(19414)
- 技术经济(18566)
- 贸(17801)
- 世界(17261)
- 国际(15778)
- 现代(14586)
- 财会(13729)
- 科技(13438)
- 统计(13030)
共检索到446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奇伟 秦帆 严兵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从企业自我驱动和企业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机制。首先,我们发现企业生产率存在一种U型的自我驱动机制,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随着自身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率集中在U型左侧,企业生产率正面临增长瓶颈;其次,企业间的互动也对生产率变动产生影响。企业间的资源和信息分享、协同合作以及标杆企业对落后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会产生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而随着落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向"标杆企业"迫近,"标杆企业"会更易采取竞争战略使互动受阻,继而抑制生产率提高,产生同业竞争效应。本文发现目前技术扩散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训江 王永军
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日益重视对企业外部尤其是竞争对手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相似的知识基和便利的扩散渠道使得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成为可能。方式各样的扩散模式则为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提供了方式、方法与手段。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受诸多要素的影响,根据扩散媒介、知识特性及主体间关系的不同,本文概括出了9种不同知识扩散模式。知识扩散机制则从企业内部为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提供了程序保证,保证了知识的持续演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得。扩散环境、扩散模式、扩散机制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促进了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并表现为企业专利及新产品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升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凯华 高翔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漓江 李长英
如果进口贸易前的市场竞争程度不同,那么进口竞争通过改变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也可能不同。我们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进口前的市场竞争状况如何决定了进口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影响。首先,我们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发现进口竞争在短期内显著促进了市场竞争,但是在长期内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其次,我们分析了进口前的市场竞争程度如何决定了进口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影响,发现当进口前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进口竞争通过刺激市场竞争提高了企业生产率;然而,当进口前的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进口竞争却会通过恶化市场竞争降低企业生产率。我们的结论经多种检验均比较稳健。
关键词:
进口竞争 竞争促进效应 企业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俊平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拆分、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进入,都使得中国工业行业的竞争程度日益加深。基于工业企业层面数据,我们发现,即便是在四位数产业里,不同企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而企业异质性是决定企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经历了明显的稳定的增长,这意味着,来源于产业和跨产业的共同冲击,比如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增强,很可能在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我们将总量生产率分解为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和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证实了市场竞争加强促进了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 资源配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王菊蓉 黄云湖 王胜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出口溢价;具备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主动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而进入出口市场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出口学习效应)。结论为我们理解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綦建红 尹达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该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创新性地在企业集群视角下同时考察了FDI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对本土企业生产率的间接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规模、密度、资历等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两种生产率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方面,FDI直接提高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且这一直接效应会随着集群内外资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并在公用事业领域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另一方面,FDI间接提升了本土企业的生产率,集群中规模越小、资历越年轻的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生产率带动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企业规模、生产基础、研发活动、资本存量等方面占据优势的本土企业吸收能力更强,更容易在集群中受益于FDI的间接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凌云 屈小博 贾鹏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库中的全样本工业企业以及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非参数检验,从总体和行业层面,具体估计、检验和比较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整体上仍面临扩张约束,较大规模企业所占比重略小于目标状态;(2)部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实际不高,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问题;(3)总体和细分行业层面的生产率分布存在较大差异;(4)在细分行业层面,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分布并不能简单类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力行 黄佩媛 马光荣
尽管资源错配与生产率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文献却少有关于土地资源错配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国各地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导致大量稀缺的土地资源被低效利用,在降低企业进入门槛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产效率损失。本文利用城市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数据,估计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出让方式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工业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个城市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建设用地比例越高,其工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越低,且此效果对土地依赖程度高的行业更为显著。本文采用了多个替代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并利用地形和官员任期作为工具变量,均得到了稳健的结果。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生产率 协议出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綦建红 尹达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该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创新性地在企业集群视角下同时考察了FDI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对本土企业生产率的间接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规模、密度、资历等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两种生产率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方面,FDI直接提高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且这一直接效应会随着集群内外资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并在公用事业领域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另一方面,FDI间接提升了本土企业的生产率,集群中规模越小、资历越年轻的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生产率带动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关键词:
要素错配 资源错配 TFP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樊娜娜 李荣林
本文构建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理论模型,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关系,发现:(1)融资约束阻碍行业生产率提高,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大;(2)融资约束对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行业内企业生产率变动和企业间要素重置是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的两条渠道,其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间要素配置的影响更大;(3)引入企业动态对生产率增长分解,发现融资约束通过影响企业自身生产率提高、企业间要素配置和企业退出效应进而抑制了行业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行业生产率 分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樊娜娜 李荣林
本文构建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理论模型,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关系,发现:(1)融资约束阻碍行业生产率提高,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大;(2)融资约束对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行业内企业生产率变动和企业间要素重置是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的两条渠道,其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间要素配置的影响更大;(3)引入企业动态对生产率增长分解,发现融资约束通过影响企业自身生产率提高、企业间要素配置和企业退出效应进而抑制了行业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行业生产率 分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末 高方澍 张宇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趋势迎来了拐点。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化正在对微观企业绩效和行为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同时,这种长期影响也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文章试图将劳动力供给因素纳入ACF和DLW微观企业绩效分析框架中,进而检验企业所在县级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对当地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本地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对微观企业绩效的冲击在10年前已经显现:1.由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确实可以提升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会降低经济利润率;2.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于企业全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利润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末 高方澍 张宇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趋势迎来了拐点。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化正在对微观企业绩效和行为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同时,这种长期影响也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文章试图将劳动力供给因素纳入ACF和DLW微观企业绩效分析框架中,进而检验企业所在县级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对当地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本地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对微观企业绩效的冲击在10年前已经显现:1.由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确实可以提升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会降低经济利润率;2.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利润率的影响在全国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早地受到了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冲击;3.劳动力供给变化主要以"劳动力成本"为中介,进而对生产率和利润率起到不同的作用,以"劳动力成本"为中介的传导机制会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经济利润率。文章的研究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转型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利润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