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1)
- 2023(17551)
- 2022(14635)
- 2021(13696)
- 2020(11824)
- 2019(26980)
- 2018(26608)
- 2017(50343)
- 2016(27018)
- 2015(30571)
- 2014(29910)
- 2013(29646)
- 2012(27175)
- 2011(24317)
- 2010(24177)
- 2009(22559)
- 2008(22585)
- 2007(20224)
- 2006(17345)
- 2005(15793)
- 学科
- 济(118287)
- 经济(118170)
- 业(100782)
- 管理(90848)
- 企(89854)
- 企业(89854)
- 方法(55005)
- 数学(45416)
- 数学方法(44905)
- 财(34833)
- 农(34153)
- 业经(34046)
- 中国(31851)
- 技术(24830)
- 务(24794)
- 财务(24741)
- 财务管理(24701)
- 农业(23611)
- 制(23443)
- 企业财务(23386)
- 贸(22701)
- 贸易(22687)
- 易(22131)
- 理论(20064)
- 和(19884)
- 地方(19403)
- 学(18882)
- 划(18661)
- 银(18480)
- 策(18453)
- 机构
- 学院(385889)
- 大学(382539)
- 济(168178)
- 经济(165147)
- 管理(156416)
- 理学(134393)
- 理学院(133066)
- 管理学(131111)
- 管理学院(130373)
- 研究(125870)
- 中国(100430)
- 京(80304)
- 财(76055)
- 科学(73793)
- 所(62190)
- 农(61724)
- 财经(60798)
- 中心(59093)
- 江(57777)
- 研究所(56121)
- 经(55394)
- 业大(54086)
- 经济学(51449)
- 北京(50538)
- 农业(48475)
- 经济学院(46534)
- 范(46320)
- 师范(45868)
- 州(45397)
- 院(45183)
- 基金
- 项目(254490)
- 科学(203321)
- 研究(187999)
- 基金(187474)
- 家(162202)
- 国家(160844)
- 科学基金(140267)
- 社会(122056)
- 社会科(115970)
- 社会科学(115941)
- 省(98885)
- 基金项目(98693)
- 自然(89562)
- 自然科(87627)
- 自然科学(87604)
- 自然科学基金(86114)
- 教育(86076)
- 划(82543)
- 资助(76192)
- 编号(75275)
- 成果(59536)
- 创(57648)
- 部(57323)
- 重点(56912)
- 发(54820)
- 创新(53196)
- 国家社会(51581)
- 课题(50921)
- 教育部(49736)
- 业(49020)
- 期刊
- 济(182794)
- 经济(182794)
- 研究(111344)
- 中国(75904)
- 财(62891)
- 管理(62542)
- 农(55984)
- 学报(53236)
- 科学(53163)
- 大学(41473)
- 学学(39077)
- 技术(38847)
- 农业(38582)
- 教育(37244)
- 融(35373)
- 金融(35373)
- 财经(30711)
- 业经(30223)
- 经济研究(29650)
- 经(26583)
- 业(24359)
- 问题(23879)
- 技术经济(23146)
- 贸(20608)
- 统计(19852)
- 世界(19081)
- 策(18893)
- 科技(18541)
- 现代(18201)
- 财会(18017)
共检索到576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张在群 孙思思
本文选取2006~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结果,提出了一种分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的分类矩阵,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行业角度揭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晓辉 王青 冯宗宪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区200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运用单向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与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考虑了主要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再次支持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区微观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市场激励,并在对技术创新的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合力作用下,最终达到提升一个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霞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37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行业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4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不具有DEA效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政府资助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创新效率,而外资利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反而降低了行业的创新效率。
关键词:
DEA评价法 技术创新效率 创新投入潜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广斌 陈景沛
文章选取反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的指标,以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西藏除外)2003—2012年部分年份数据为样本,利用熵值赋权法对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工业竞争力综合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投入是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开展的普遍程度是次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产出和政府支持对于西部地区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根红 陈万明 朱雪春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益 李垣
长期以来,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常常被认为不愿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十多年来,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的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不足、大中型企业负担沉重、创新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不能与产业变化相适应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展,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高卓远
在全球减税潮流背景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实施行业减税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采用2010—2019年十年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价值链视角研究减税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减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积极影响均存在一定的U型条件限制,即只有当减税力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但也只有在适度的减税强度下,才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减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在高技术企业分别存在U型和正向U型非线性特征,在中低技术企业则分别存在U型和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这些结论对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减税政策乃至具体的减税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方元 焦科研
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方面,对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3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揭示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以及各省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
大中型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 增长速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俊杰 和军
运用DEA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采用截面数据与纵向数据,对全国30个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要素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其中,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与企业办研发机构数这两方面投入浪费最为严重。从动态角度看,在2005年到2015年间,技术引进、改造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各地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驰 ,杨东德 ,贾蔚文
我们和湖北宜昌技术创新研究组经对宜昌105家百万元以上产值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问卷调查,完成了企业技术创新实证分析,从而揭示出创新过程的结构、创新活动的来源、激励和阻碍创新的因素,以及创新的产出及其影响等。这种广泛而深入地揭示和分析企业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我国还不多,现就调查情况作如下介绍和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益 李垣 杨铁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露珍 邱玉莲
文章以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对其时空分异和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地区差异,且上中下游对比情况存在时期分异,2012—2013年呈"东高西低V型"分布,2014—2015年呈"西高西低V型"分布,2016—2017年呈"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纯技术效率呈东高西低的"V"型分布,规模效率则从西到东依次递减;技术创新效率处于上升趋势,但各时期变化源泉不同,且存在地区差异。因此,要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不仅应适当加大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还应重视提升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各省市需因地制宜制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静 姜帆 刘志迎
长期以来,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滞后,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奋力崛起"战略的瓶颈制约。而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乃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依据一组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优势行业 技术创新 企业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宗庆 郑江淮
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活动面临了新的参数环境,本文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提出一个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揭示了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特征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理论与计量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是:后发国家的企业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步增强;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大企业更偏向于引进技术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中等规模企业兼顾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小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重点是降低其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