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0)
2023(10428)
2022(8381)
2021(7755)
2020(6620)
2019(15033)
2018(14590)
2017(27604)
2016(14810)
2015(16724)
2014(16242)
2013(16493)
2012(14996)
2011(13520)
2010(13496)
2009(12819)
2008(13046)
2007(11688)
2006(10185)
2005(9559)
作者
(42913)
(35839)
(35722)
(33825)
(22906)
(16919)
(16134)
(13849)
(13553)
(12667)
(12342)
(12006)
(11668)
(11310)
(11305)
(10861)
(10697)
(10368)
(10164)
(10110)
(8936)
(8721)
(8715)
(8090)
(8044)
(7963)
(7929)
(7789)
(7213)
(7004)
学科
(76024)
(75530)
经济(75451)
(70338)
企业(70338)
管理(59058)
方法(34533)
业经(26986)
数学(26963)
数学方法(26819)
(24071)
(23815)
中国(19219)
(18612)
财务(18604)
财务管理(18592)
企业财务(17611)
农业(17483)
技术(16432)
(14503)
贸易(14495)
(14366)
(14320)
(14287)
(14201)
(13167)
企业经济(11958)
(11890)
理论(11786)
经营(11417)
机构
学院(224232)
大学(220345)
(107917)
经济(106487)
管理(91974)
理学(79228)
理学院(78496)
管理学(77615)
管理学院(77195)
研究(75848)
中国(62148)
(47184)
(46484)
科学(42339)
(39121)
财经(38212)
(37887)
(35017)
研究所(34177)
经济学(33837)
中心(33386)
(32648)
业大(31773)
农业(30934)
经济学院(30649)
北京(29559)
财经大学(28284)
(26810)
商学(26793)
商学院(26557)
基金
项目(145153)
科学(117770)
基金(110282)
研究(106811)
(95981)
国家(95159)
科学基金(83277)
社会(72794)
社会科(69321)
社会科学(69304)
基金项目(57430)
(54330)
自然(52290)
自然科(51185)
自然科学(51173)
自然科学基金(50413)
教育(47143)
(45390)
资助(45302)
编号(40099)
(35335)
(33739)
(33476)
重点(32472)
国家社会(31983)
(31775)
成果(30745)
创新(30466)
教育部(29236)
中国(28964)
期刊
(119257)
经济(119257)
研究(67638)
中国(42228)
管理(39261)
(39180)
(36156)
科学(31673)
学报(29353)
农业(25595)
大学(23439)
学学(22445)
技术(21142)
财经(19924)
经济研究(19921)
业经(19804)
(19623)
金融(19623)
(17438)
(17298)
问题(15603)
技术经济(15299)
教育(15161)
世界(14607)
(14303)
国际(12483)
统计(12041)
现代(11614)
(11142)
财会(10718)
共检索到33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晓东  连玉君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天华  张少华  
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由于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与数据处理各不相同,估计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本文研究了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和价格因子三种因素对不同估计方法的影响,并在统一的处理方式下对比了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研究表明:(1)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对估计结果影响最大,样本范围次之,价格因子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的估计方法估计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意味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仍然存在大量干扰因素有待消除。(3)除非数据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否则指数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致精确估计。本文的价值在于清楚厘定了估计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影响性质与影响大小,确定了不同估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恒  柳荻  李世刚  
论文结合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的理论发展,以中国竞争性行业为例,系统比较不同方法的估计结果。结构估计方法试图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充分利用企业行为和决策结构方面的信息,因而成为企业TFP估计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然而Olley and Pakes(1996)、Levinsohn and Petrin(2003)、Ackerberg et al.(2006)等前期的结构估计方法面临着"共线性"问题的困扰,影响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了传统指数方法的结构估计结果更为可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取Hsieh等的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错配及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源错配较为严重,港澳台、外商企业则较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高于东部,中部高于西部;重工业企业资源错配高于轻工业。从企业TFP发展潜力来看,如果有效消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错配,全部工业企业的总量TFP可提高51%以上,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总量TFP有望分别提高45%和18%以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成  刘斌  
本文采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就业的影响。在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后,本文发现:(1)无论是对出口企业还是内销型企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会降低企业就业人数;(2)贸易自由化能够增加出口企业的就业,而贸易保护能够给内销型企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3)对于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资本密集型内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增强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而对于资本密集型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内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会减弱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4)面对贸易自由化,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就业人数调整到理想数量,并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整速度要高于资本密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淼杰  解恩泽  
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估计生产率时,将面临联立方程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传统对策包括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法和一阶条件法,最新进展包括代理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法。随着微观数据可得性提高及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发展,贸易、资本流动和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企业的生产率比较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未来,应关注投入要素市场改革、中美经贸摩擦和经贸格局重构、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文章以1997~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前瞻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茜淋  
本文基于我国199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和生产总值的数据,分别利用索洛余值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估计出工业三大行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各自的资本产出弹性、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研究发现,1996-2010年,采矿业和制造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TFP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并且这三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率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文章从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以2001~2006年36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为样本,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了修正估计。结果表明,虽然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还有待提高。中国工业行业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凯华  高翔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建波  张丽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0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估计及假设检验,并据此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经济板块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区域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东  江艇  
本文把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与工资分布联系起来,利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对工资水平以及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越大;企业生产率越高,应付工资与实付工资之间的缺口越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生产率对工资缺口变动的效应逐渐减小。行业层面的计量结果表明:随着生产率差距的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也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