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4)
- 2023(13308)
- 2022(11500)
- 2021(10881)
- 2020(9067)
- 2019(21100)
- 2018(20780)
- 2017(39959)
- 2016(21464)
- 2015(24230)
- 2014(23909)
- 2013(23931)
- 2012(22024)
- 2011(19925)
- 2010(19586)
- 2009(17749)
- 2008(17145)
- 2007(14604)
- 2006(12673)
- 2005(11080)
- 学科
- 济(91979)
- 经济(91889)
- 管理(56622)
- 业(54309)
- 企(43857)
- 企业(43857)
- 方法(41459)
- 数学(36376)
- 数学方法(36030)
- 中国(25387)
- 农(23325)
- 业经(20030)
- 学(19789)
- 地方(18873)
- 财(18739)
- 贸(17640)
- 贸易(17631)
- 易(17133)
- 农业(15353)
- 制(14706)
- 环境(14391)
- 和(14233)
- 技术(13811)
- 产业(13293)
- 理论(12912)
- 银(12348)
- 银行(12311)
- 融(11985)
- 金融(11983)
- 行(11850)
- 机构
- 大学(307213)
- 学院(303429)
- 济(128237)
- 经济(125770)
- 管理(121286)
- 研究(108211)
- 理学(105848)
- 理学院(104634)
- 管理学(102957)
- 管理学院(102429)
- 中国(79622)
- 科学(66983)
- 京(66397)
- 财(53909)
- 所(53773)
- 研究所(49631)
- 中心(47519)
- 农(46943)
- 业大(44920)
- 财经(44476)
- 北京(42392)
- 江(41250)
- 经(40724)
- 范(40615)
- 师范(40273)
- 院(39790)
- 经济学(39322)
- 农业(36903)
- 经济学院(35604)
- 州(33520)
- 基金
- 项目(215470)
- 科学(170732)
- 基金(158848)
- 研究(156571)
- 家(139315)
- 国家(138282)
- 科学基金(118499)
- 社会(100045)
- 社会科(95014)
- 社会科学(94992)
- 基金项目(85173)
- 省(81130)
- 自然(77117)
- 自然科(75343)
- 自然科学(75326)
- 自然科学基金(73962)
- 教育(69933)
- 划(69504)
- 资助(65024)
- 编号(61889)
- 成果(49598)
- 重点(48472)
- 部(48149)
- 发(46893)
- 创(44669)
- 课题(42446)
- 国家社会(41931)
- 创新(41736)
- 教育部(41176)
- 科研(41108)
- 期刊
- 济(135057)
- 经济(135057)
- 研究(91282)
- 中国(53316)
- 学报(47656)
- 科学(46063)
- 管理(43839)
- 农(41962)
- 财(37134)
- 大学(35864)
- 学学(33768)
- 农业(30084)
- 教育(29699)
- 技术(24679)
- 经济研究(22626)
- 融(21876)
- 金融(21876)
- 财经(21063)
- 业经(20965)
- 经(18144)
- 问题(18121)
- 业(16332)
- 图书(15483)
- 科技(15327)
- 技术经济(14992)
- 资源(14747)
- 贸(14560)
- 理论(14299)
- 世界(13906)
- 现代(13895)
共检索到433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柯 张晓嘉 韩清
该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结合企业位置的经纬度,运用DO指数对2003—2011年的中国工业产业集聚模式以及动态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65%的行业在5%置信水平下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这一结果与发达国家水平类似。(2)集聚大部分发生在200公里内,但往往在较远距离上会再次突破标准,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多中心集聚状况。(3)中国的行业集聚程度仍处于上升阶段,2003-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集聚趋势在增强。(4)集聚、分散特征在行业间呈现偏态分布,高集聚行业个数不多,大部分行业处于低集聚或不集聚的状态。(5)相同二位码行业下的三位码行业空间分布模式趋同,但某些二位码行业下的分布模式差异较大,不适用做行业集聚判定的划分标准。(6)四位码行业集聚分散情况与三位码行业相似,但精度不如后者。该文的研究对政府制定产业和促进集聚的政策提供了有用信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陈銮 刘子惠 陈逸敏
产业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对基于消费逻辑生长的旅游休闲服务产业关注不足,尚未充分揭示其集聚特征。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空间分析算法,以广州城市休闲娱乐业为例,对城市休闲产业集聚特征展开探索式研究。具体而言,该文基于地理空间分析中的最大团挖掘算法,编制出同位模式,对184249条广州市的休闲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最为流行的空间共现关联,以此捕捉城市休闲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组合模式,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同位模式可以准确地捕捉出城市休闲产业的集聚模式,休闲产业基本上以三阶为组团单位(即3类业态),在城市空间上呈现出广泛的分布,四阶为组团单位的流行度显著降低,五阶基本不具备流行度。第二,在所有流行团中,美容美发店这类POI的中心度最高,是关联其他休闲业态的最核心要素,而美容美发和餐饮的组合,在三阶、四阶流行团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休闲产业的集聚核,构成了城市各个休闲中心和节点的基本功能。第三,以资源为导向和需要特定产业环境的休闲产业,基本不具备流行度。该研究创新性地将空间同位模式应用到城市休闲产业中,且较为精准地捕捉到现有研究尚难以揭示的休闲产业集聚模式,积极推动了基于海量数据的城市旅游休闲产业集聚研究,其发现能直接为目的地营销、产业行业管理与城市规划提供新的决策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杜恒 罗芬
论文选取2015年北京电影企业领衔出品的115部影片为样本构建了北京电影产业网络。在此基础上,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网络权力分布。研究发现:①北京电影产业拥有4种类型的集聚区,前3种受市场机制下的路径依赖作用,位于城市核心老城区;第4种受政府规划作用,位于城市远郊区。②北京电影产业网络中权力的分布非常不平衡,4家国有电影企业占据了权力的核心。这4家国有电影企业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具有高度的组织制度邻近性,它们依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内部的股权网络,形成资本、人员、技术、信息交流的密切通道,并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协调整个北京电影产业网络的组织运营。
关键词:
电影产业 空间集聚 网络权力 北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新 向云 祁春节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近年来重又出现集中趋势;中国多数省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影响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条件、技术、制度与经济等,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自然禀赋条件、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对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路
制造业是产业集聚表现最为显著的产业。本文利用Maurel和Sedilot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中国2007年四位数编码制造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公用事业产业。产业集聚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大部分都集中在以广东、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省份,而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燕 李应博
文章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2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及集聚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不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未有效打开,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政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敏 赵红岩 朱娜娜 谢高
以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对2003—2012年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集聚成因,得出以下结论: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不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数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003年区位熵大于1的城市在浙江省范围内表现出"倒T形态",2012年则表现出"C字形态";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结果也显示出不同因素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集聚影响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提出发展浙江省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建练 吴茜 任英华
基于文化产业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集聚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录像制品发行、艺术表演团体、录音制品发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均匀,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四个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变化是平均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描述性分析 动态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封亦代
聚集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一般能够促进区域内污染减排,但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区域环境污染可能产生空间上的异质性。更重要的是,空间异质性使得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复杂化,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全面刻画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中国省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联系。结论表明:①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具有空间非对称格局特征,绝大部分省份集中分布在高污染高集聚型(HH)和低污染低集聚型(LL)。②产业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莉
准确把握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泰尔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选取10个工业行业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细分行业,基于2013—2017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31个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属于高度集聚型产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属于低度集聚型产业,其余6个产业属于中度集聚型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集聚省份分别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位分布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集聚方向顺时针旋转,西南部地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果庆 杨怡爽
本文采用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和集中度结合方法,对2003年和2008年全国38个FDI工业和31个地区FDI工业的集聚强度进行计算和显著检验。结果表明,FDI工业显著集聚,但强度有下降趋势。进一步显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FDI工业的参与度最高,已处于受控状态,东部对FDI工业依存度较高,中部和西部的FDI工业参与度很小。因此,我国要努力调节FDI工业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促进东部与中部、西部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
FDI工业 集聚强度 显著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琳 从静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省域间产业升级进程表现出先扩散后集聚的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其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省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过程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同时,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指出,要强化发达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服务行业,以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