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7)
- 2023(4829)
- 2022(3919)
- 2021(3941)
- 2020(3169)
- 2019(7564)
- 2018(7376)
- 2017(13709)
- 2016(6861)
- 2015(8137)
- 2014(7611)
- 2013(7695)
- 2012(7252)
- 2011(6739)
- 2010(6415)
- 2009(5984)
- 2008(5871)
- 2007(4886)
- 2006(4331)
- 2005(4192)
- 学科
- 济(34028)
- 经济(33999)
- 管理(16986)
- 业(15667)
- 方法(15063)
- 数学(13744)
- 数学方法(13674)
- 中国(13051)
- 企(11947)
- 企业(11947)
- 贸(10335)
- 贸易(10330)
- 易(10222)
- 农(7560)
- 业经(6122)
- 制(6071)
- 关系(6059)
- 财(5648)
- 出(5370)
- 银(5325)
- 银行(5323)
- 行(5226)
- 学(5213)
- 融(5009)
- 金融(5008)
- 发(4876)
- 农业(4744)
- 和(4663)
- 环境(4620)
- 口(4370)
- 机构
- 大学(106051)
- 学院(101016)
- 济(53371)
- 经济(52773)
- 研究(41056)
- 管理(39049)
- 理学(33553)
- 理学院(33154)
- 管理学(32858)
- 中国(32812)
- 管理学院(32643)
- 京(23384)
- 科学(21621)
- 财(21429)
- 所(19798)
- 经济学(18211)
- 研究所(18181)
- 财经(17756)
- 中心(17701)
- 经(16636)
- 经济学院(16387)
- 北京(15599)
- 院(14453)
- 财经大学(13582)
- 范(13283)
- 师范(13208)
- 农(12998)
- 科学院(12774)
- 江(12374)
- 研究中心(12356)
- 基金
- 项目(68272)
- 科学(56004)
- 基金(54556)
- 研究(50191)
- 家(48130)
- 国家(47865)
- 科学基金(41100)
- 社会(35902)
- 社会科(34218)
- 社会科学(34214)
- 基金项目(27779)
- 自然(24941)
- 自然科(24474)
- 自然科学(24469)
- 自然科学基金(24100)
- 资助(22589)
- 教育(22270)
- 省(21022)
- 划(19548)
- 编号(17920)
- 中国(17649)
- 部(17320)
- 国家社会(17039)
- 重点(15396)
- 教育部(15386)
- 成果(15118)
- 发(14552)
- 创(14221)
- 人文(14051)
- 大学(13689)
共检索到156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王茂军 王艺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疏通了东西方经由航运往来,实现全要素"流动"的海上通道,拓展了中国连接世界经济的新型贸易之路。本文基于航运往来关系,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整体航运网络空间结构及核心—边缘构局,结合嵌入广度、嵌入深度和网络中介功能,类比不同地区航运网络嵌入模式差异;综合考量中外港口节点的网络中心地位和现实航运能力,识别航运网络中的功能节点。研究发现:(1)沿线航运网络呈现以中国—东南亚地区紧密关联为重心的"镐头"状空间格局,上海、深圳、新加坡、巴生港共同架构起沿线港口低耗高效的轴辐式关联网络结构;(2)过滤得到关联骨干网络和核心网络,并识别出关联广度和强度差异的海外港口特殊节点和核心节点;(3)港口嵌入航运网络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中国和东南亚港口为代表的(广度、深度、中介功能)层级嵌入模式和以非洲、南西亚—中东、南亚和欧洲地区为代表的均质嵌入模式;(4)中国港口外向关联强度层级特征明显,识别出潜在复合型枢纽港、外向干线港、内向直挂港、中介支线港和边缘喂给港五种类型的港口节点,并明确分工提出发展建议,以期有效协调港口组织格局和节点功能互补共进,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颖 卢潇潇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重要节点建设是其基础和支撑,因此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完善和优化重要节点布局,构建"海丝路"建设重要节点支撑框架。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夯实重要节点建设基础。努力构建和完善国家支持体系,促进和保障重要节点建设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节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颖 卢潇潇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重要节点建设是其基础和支撑,因此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完善和优化重要节点布局,构建"海丝路"建设重要节点支撑框架。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夯实重要节点建设基础。努力构建和完善国家支持体系,促进和保障重要节点建设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节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海亚 潘坤友
借助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航运竞争力大致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地区发展不平衡,极化效应十分严重。(2)航运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呈正偏态分布,偏度值较大,分布较为分散,得分较低的国家(地区)占较大比重。(3)航运竞争力核密度曲线逐年向右移动,曲线波峰高度逐年下降,函数区间呈现小幅扩大,仍存在双峰形态,航运竞争力绝对差异逐年变大,极化现象在不断增强。(4)根据航运竞争力综合得分指数,可划分为航运竞争力强、较强、一般、较弱等四种类型。(5)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马太效应显著,空间发展格局正由集中走向分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海亚 潘坤友
借助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航运竞争力大致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地区发展不平衡,极化效应十分严重。(2)航运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呈正偏态分布,偏度值较大,分布较为分散,得分较低的国家(地区)占较大比重。(3)航运竞争力核密度曲线逐年向右移动,曲线波峰高度逐年下降,函数区间呈现小幅扩大,仍存在双峰形态,航运竞争力绝对差异逐年变大,极化现象在不断增强。(4)根据航运竞争力综合得分指数,可划分为航运竞争力强、较强、一般、较弱等四种类型。(5)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马太效应显著,空间发展格局正由集中走向分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成 王茂军 杨勃
文章模拟映射"丝路"沿线中外港口关联网络,引介2-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15个主要港口节点外向航运关联结构的同构性;摒弃网络结构分析时的自洽和自证不足,基于航运网络外的社会经济要素,挖掘港口城市网络关联的内在机制,讨论航运关联结构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关系结构的耦合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航运网络呈现以中国—东南亚地区紧密关联为重心的空间关联格局,上海、深圳—新加坡、巴生港共同架构起沿线港口低耗高效的轴辐式关联网络结构;(2)从个体节点中心度、整体网络格局、局部核心网络组织和主导链接群组等不同层面,分别佐证了中国港口外向关联的同构性,极易导致重复、低效、不经济的航运活动频现;(3)经关系—关系层次假设检验得到,15个港口城市外向关联结构与港城职能相似性结构存在耦合关系;(4)木制品、纸制品和运输设备制造相关行业较为发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能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港口城市,以及劳动力和进出口规模相异的城市,航运关联结构同构性较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1.尊重差异,建立多元化复合型的合作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国际间合作需要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问题。依赖于地理差异的农产品海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领域,建立合作经济体系要充分考虑经济的差异性。我们需要通过文化交融来化解政治差异性,通过加强互学互鉴来保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或地区应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尊重差异的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朱鹤 张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国家的共同需求。本文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典型经济现状、与中国的合作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与地区各国在产业投资、基建投资、资源开发与合作、境外经贸园区和海上经济等五个领域存在更深层次的合作机遇,但存在执行主体不协调、金融支持不足和缺少完备人才队伍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最后,结合中国与地区各国的国情与共同需求,就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丹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经海路与外部世界各个国家重要的航海路线,是带动经济、文化、政治多方面发展的运输贸易渠道。但经明清时期海禁制度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衰退。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建立的重要贸易港口,研究它的历史对今天振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泉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伟光
与现有的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相比较,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不仅表现为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突出表现为合作领域、合作制度、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与多重性。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实施协同性、创新性、积极防御型战略理念和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其战略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的互联互通,推动政策、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务实合作,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加强区域认同与战略捆绑,提升区域合作的战略效应与经济绩效,建构区域合作新格局与区域治理新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鞠华莹 李光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前沿,统揽历史与未来,着眼全球格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大战略,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更有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全毅 汪洁 刘婉婷
历史上,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的货物交换和文化科技交流。丝绸之路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古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沿天山南北两路进入中亚地区,沿黑海南北两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它适应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发展问题凸显的现实,以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要素自由化等国际合作的新潮流,可为沿线经济体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将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当前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国主动权竞争与政策协调技术风险等方面挑战,确保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推动亚欧非各国互利合作迈上新台阶,我们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稳妥化危为安,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一要尊重差异,建立多元化复合型合作机制;二要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意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洁 全毅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朱鹤 张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国家的共同需求。本文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典型经济现状、与中国的合作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与地区各国在产业投资、基建投资、资源开发与合作、境外经贸园区和海上经济等五个领域存在更深层次的合作机遇,但存在执行主体不协调、金融支持不足和缺少完备人才队伍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最后,结合中国与地区各国的国情与共同需求,就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