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7)
2023(5095)
2022(4190)
2021(4253)
2020(3563)
2019(8286)
2018(8099)
2017(15307)
2016(8268)
2015(9434)
2014(9169)
2013(9370)
2012(8871)
2011(8493)
2010(8338)
2009(8123)
2008(8268)
2007(7076)
2006(6425)
2005(6230)
作者
(22498)
(18749)
(18659)
(18010)
(12253)
(9016)
(8513)
(7281)
(7241)
(6653)
(6627)
(6293)
(6269)
(6203)
(6091)
(5816)
(5605)
(5557)
(5448)
(4891)
(4888)
(4535)
(4419)
(4361)
(4330)
(4092)
(4087)
(3795)
(3792)
(3653)
学科
(38325)
经济(38278)
管理(22444)
(21448)
(18146)
企业(18146)
方法(18074)
数学(16162)
数学方法(16091)
中国(13505)
(10812)
(9771)
贸易(9765)
(9643)
(9310)
(7598)
(7183)
金融(7182)
(7126)
银行(7126)
(7041)
财务(7033)
财务管理(7026)
(6902)
企业财务(6862)
(6672)
(6663)
业经(6495)
关系(5920)
体制(5632)
机构
大学(132284)
学院(124438)
(62484)
经济(61638)
研究(49208)
管理(44196)
中国(39925)
理学(37069)
理学院(36610)
管理学(36292)
管理学院(36024)
(30101)
(29169)
科学(24791)
(24711)
财经(24216)
(22405)
研究所(22105)
经济学(21714)
中心(20587)
北京(19990)
经济学院(19476)
(18323)
财经大学(18309)
师范(18250)
(16663)
(16350)
师范大学(15479)
科学院(14388)
(14224)
基金
项目(73697)
科学(59578)
基金(57537)
研究(56718)
(49637)
国家(49280)
科学基金(41676)
社会(39367)
社会科(37536)
社会科学(37528)
基金项目(28830)
教育(26514)
资助(24449)
自然(24059)
自然科(23579)
自然科学(23571)
自然科学基金(23234)
(22372)
(21420)
编号(21064)
成果(19628)
(19583)
中国(19170)
国家社会(18020)
教育部(17584)
重点(16753)
人文(15949)
(15637)
(15406)
大学(15345)
期刊
(67493)
经济(67493)
研究(47973)
中国(25371)
(24280)
管理(17554)
学报(17146)
科学(16740)
教育(15823)
(15707)
金融(15707)
财经(14442)
大学(14064)
(12883)
(12523)
学学(12511)
经济研究(12040)
(11047)
世界(10639)
国际(10489)
问题(9577)
农业(8965)
技术(8261)
业经(6847)
图书(6545)
(6197)
技术经济(6131)
(5744)
论坛(5744)
理论(5494)
共检索到200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中国概念股是美国证券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业绩表现突出,投资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2 0 1 1年以来,一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受到美国做空机构的狙击并波及整个中国概念股。本文认为中国崩溃论是解释中国概念股普遍受到狙击的重要变量,理由有三:其一,中国崩溃论的高潮与美国做空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狙击几乎同时出现,并不是巧合;其二,如果没有中国崩溃论作为基础,一小部分在美国并不具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做空机构无法影响整个中国概念股的运行;其三,有数据显示,一部分中国崩溃论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狙击中国概念股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崩溃论的影响并不只为做空机构狙击中国概念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雨潇  岳虹  
近年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做空。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42家,退市3家;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只有14家,但有41家退市;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上市,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受浑水做空报告的影响,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随即股价产生剧烈波动。虽然此次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新东方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以新东方遭遇国外机构做空为例,分析做空的动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斌  王祎焕  
针对近年来国际市场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做空危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做空机构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探究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期内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的价格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长期,做空报告总体上对中国概念股价格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存在少数中国概念股被做空报告误解;在长期中股价反而逐步回升,形成显著的正效应。因此,大部分遭遇做空的中国概念股确实存在问题,股价下跌是市场正常反应而非做空机构恶意所致。所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海归"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进行甄别,谨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斌  王祎焕  
针对近年来国际市场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做空危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做空机构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探究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期内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的价格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长期,做空报告总体上对中国概念股价格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存在少数中国概念股被做空报告误解;在长期中股价反而逐步回升,形成显著的正效应。因此,大部分遭遇做空的中国概念股确实存在问题,股价下跌是市场正常反应而非做空机构恶意所致。所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海归"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进行甄别,谨慎放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敏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市场做空机构引发的、进而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和调查的中国概念股危机,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那么,怎样看待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如何看待做空机构的行为,重塑中国概念股的市场形象,重建投资者的信心,是市场参与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仲兵  杜鹏  
始于2009年年底的中国概念股做空潮至今仍在继续,做空机构Citron(香椽)2012年6月21日发布研报称恒大地产(HK03333)已经资不抵债并且向投资人汇报虚假信息,恒大地产受此影响而出现中午收盘跌幅17%的该股历史跌幅之最。中概股被做空的原因通常归结为财务管理不严谨、会计造假、未满足信息披露条件、审计师违规、投资者关系管理不到位及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相关要求不熟悉等,中国概念股也为此付出了高额罚款、集体诉讼、退出市场或私有化等代价,并且这种信任危机创伤了中国企业整体信誉,但中国概念股海外失利也为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结构提供新视角。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收  李双飞  李小晓  
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广泛关注,中国概念股的走势与国内外股市是否存在联动效应值得研究探讨。运用DCC(1,1)-MVGARCH模型对香港和美国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上证综数和深证综指以及概念股所在市场的大盘收益率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进行考察发现,香港和美国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收益序列动态时变相关性总体较弱,但2007年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香港市场;总体而言,中国概念股与上海市场的联动程度显著高于与深圳市场的联动程度,中国概念股指数与所在市场大盘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较强而且基本稳定,大大超过与中国国内大盘之间的相关性,所在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波动起主导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解宏  李慧心  王莉莉  
基于市值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的判断,中国概念股的海外上市与回归,都有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税收差异巨大,企业在上市地点选择中必须考虑税收因素,重构业务框架成为规避税收的隐形途径,实现资本跨境的税收套利。随着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和中国资本市场崛起,在A股市场上,即使剔除税收因素,也可以获得更高的股权价值,中国概念股的回归就成为追求市值管理的理性选择。税收制度不仅影响着市场估值体系,也成为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孙铮  刘浩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2011年,部分中国概念股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并引发了中国概念股估值的整体下跌。通过回顾整个事件的进展,分析了此次事件的市场背景,总结了受到质疑公司的财务特征,并讨论了相关利益链的影响。我们认为,面对全球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应当是自治和监管并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海外上市"中国概念股"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但2010年以来,部分中国概念股受到境外资本市场的质疑和做空,引发了大面积中国概念股的股价暴跌和退市浪潮。本文回顾了整个事件的进展,剖析了其危机的成因,并提出自我救赎的相关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亚琼  李一帆  
针对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低潮,文章通过多元系股票的财务分析,探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了达到海外上市和维持股票高价交易的目的,多元系股票的财务报表显现出诸多疑点,文章逐一进行了剖析。多元系股票的案例也可折射出中国概念股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保卿  
一、审计失败案件回顾中国概念股企业的诚信危机始于2010年底。这一年,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科技)成为第一家因财务造假在美国退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作为一家为钢铁企业设计、制造环保设备的公司,2007年10月11日,绿诺科技在美国柜台交易系统通过借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敏  
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引起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2010年以来监管部门、市场研究机构以及评级公司的多份报告,针对其中揭示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认为应正确认识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和评级公司的报告,为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改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环  
近年来,香港股票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国概念股异军突起。在80年代初香港掀起的投资内地的第一次浪潮中,部分中小型企业纷纷将其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迁入珠江三角洲一带,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也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如天安中国大量吸纳土地,合和实业从事一些基本建设项目等。当时这类投资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利润回归期限短期内尚无法预见,其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则仅在于一个预期利润可观的发展计划,而被列入“概念股”的范畴,成为“中国概念股”的雏形。随大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大陆与香港的经贸联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华  
2010年年底,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科技)成为第一家因财务造假在美国退市的中国公司。从调查公司提出质疑到退市只经过了短短的23天,中国概念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信任危机也由此爆发。那么,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有效遏制此种现象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