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5)
2023(8462)
2022(7127)
2021(6942)
2020(5548)
2019(12564)
2018(12284)
2017(22841)
2016(11956)
2015(13438)
2014(12636)
2013(12297)
2012(11244)
2011(10448)
2010(10266)
2009(9596)
2008(9171)
2007(7861)
2006(6956)
2005(6381)
作者
(32021)
(26764)
(26321)
(25371)
(17054)
(12796)
(11895)
(10256)
(10185)
(9342)
(9168)
(8796)
(8494)
(8387)
(8349)
(8316)
(7996)
(7658)
(7574)
(7543)
(6625)
(6420)
(6379)
(6088)
(5970)
(5956)
(5888)
(5583)
(5278)
(5201)
学科
(49770)
经济(49724)
管理(31547)
(30031)
(24415)
企业(24415)
方法(19718)
中国(17604)
数学(17363)
数学方法(17205)
(13592)
贸易(13584)
(13582)
(13337)
(10703)
业经(10399)
(9959)
(8952)
农业(8564)
地方(8493)
(8334)
银行(8321)
(8105)
环境(7978)
(7874)
关系(7685)
(7532)
金融(7531)
(7514)
(7230)
机构
学院(165552)
大学(164433)
(75807)
经济(74611)
研究(63593)
管理(60109)
理学(51491)
理学院(50832)
管理学(50073)
中国(49801)
管理学院(49747)
科学(36305)
(35814)
(32099)
(31729)
研究所(29040)
中心(27027)
财经(26000)
经济学(24416)
(23946)
(23470)
(23294)
北京(23112)
(22567)
(22479)
师范(22401)
经济学院(21901)
业大(20443)
科学院(19795)
财经大学(19431)
基金
项目(109948)
科学(88168)
基金(82505)
研究(81795)
(72502)
国家(72018)
科学基金(61336)
社会(53993)
社会科(51348)
社会科学(51338)
基金项目(42339)
(39196)
自然(38268)
自然科(37434)
自然科学(37426)
教育(37422)
自然科学基金(36765)
(34693)
资助(33991)
编号(32384)
成果(25825)
重点(25549)
(25473)
(24664)
中国(23799)
国家社会(23586)
课题(22870)
(22796)
教育部(22163)
创新(21451)
期刊
(84372)
经济(84372)
研究(52507)
中国(32408)
科学(24105)
管理(23899)
(23374)
学报(22830)
(22153)
大学(17474)
教育(17221)
学学(16371)
农业(15771)
经济研究(15764)
(15395)
金融(15395)
业经(13142)
财经(13081)
技术(12660)
(12497)
国际(11621)
(11467)
世界(10999)
问题(10808)
(9555)
资源(8736)
现代(7576)
技术经济(7526)
(7401)
论坛(7401)
共检索到251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程  
中美邻相时实力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互动关系从注重追求相对经济收益的正和博弈,逐渐向以权力竞争和相对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零和博弈转变,中国与周边关系演变为与美国及其联盟体系之间的战略互动关系。未来东亚秩序的走势取决于中美两国战略选择,及其与地区公共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周边力量与利益格局的变化,主动塑造一个以我为主、具有自我扩展和深化能力的周边合作秩序,以获得与中国实力增长相称的影响力,是中国作为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中国周边战略正在向主动作为的大方向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努力构造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惠及周边的地区秩序,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珊珊  
伴随着中国崛起和向现代化强国身份挺进而进行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转型是中共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奋力时期,即由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向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外交,再向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过渡的第三个外交攀登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融入多边外交体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战略、中国国际角色认知转变即外交政策转变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几个重要侧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大龙  
中国的崛起对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以及东南亚的区域秩序有哪些含义?是巩固了一个繁荣稳定的东南亚,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还是使该地区迎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发展和崛起所持有的疑虑。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对于中国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战国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扎实的现实基础,中部崛起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又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应当明确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实施差异化的省域发展战略,推进中部地区各省互动崛起;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经济带的带动作用,走多中心发展之路;实施经济集群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东融西进,拓展中部地区的国际国内发展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华川  
进入新世纪,中国周边形势相对稳定,但其中也蕴涵着众多不确定因素。随着美国战略重心逐步东移,特别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对华战略由“接触”演变为“遏制”,加大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9·11”事件虽然延缓了美国的战略东移,使我国的战略压力有所减轻,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十分严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王凤玲,于潇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边疆地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周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但亚太地区安全格局还处于调整时期,特别是美国的介入导致中国周边事态日趋复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原  葛岳静  马腾  
文章选取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军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四类硬实力指标,文化软实力、社会治理效率、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类软实力指标,构建综合国力评价体系。选用中国及周边国家2001—2014年的相关资料,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中国及周边国家综合国力的相对分值。结果表明:(1)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中国周边国家的综合国力呈现东强西弱、南北强中间弱的分布格局;(3)中国周边国家的综合国力呈现出均势化发展态势,东北亚国家综合国力最强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东南亚国家与南亚国家的综合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中亚地区国家综合国力略有提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佳骏  
目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能源消费增长重心将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世界能源贸易重心将从大西洋盆地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在沿线国家形成以油气管线网络为基本依托的多条经济走廊,涵盖能源上中下游领域的不同产业中心,形成能源供给短距离化关联区。中国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以能源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产业合作,推动沿线周边国家能源战略布局,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自身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经伟  文淑惠  杜洪燕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动关系,运用Multilevel P2模型分析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从组织结构层次和个体层次探讨国家间经济联系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促进经济联动的基础,区域内部的贸易与投资等能够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资本存量、产业结构等因素具有提供者效应,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因素具有接受者效应,都能够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维歌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对外贸基本格局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外贸增速减缓,贸易顺差增速收窄;一般贸易替代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贸易的地理方向多元化;贸易的商品构成更趋合理与高级化;商品贸易条件逐步改善。同时,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依存度的逐步降低及贸易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表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促进经济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外贸结构的高级化,增强了中国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拓展了中国外贸的发展空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时殷弘  
中美关系的根本形势蕴含了一项根本的战略"秘密":中国崛起压倒性地依靠和平的经济力、外贸力、外交力等等广义的"软权势",就此而言美国压倒性地侧重于军力部署、军力增进、军事同盟构建和强化的对华防范战略很不合时宜,或者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自1996年克林顿政府与日本制订"美日安保新指针"以来,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锡平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相对欧洲与北美日益成熟和扩大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东亚的区域合作机制显得零散而脆弱。作为东亚地区日益开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会影响东亚的振兴,同时也会受东亚地区各种经济、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积极参与并推进东亚区域合作,通过寻求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和“共赢”,以获取自身发展的最适环境,是中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明海  龚凯颂  施鲲翔  
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凸现了成本战略的重要性。基于商业周期背景,从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成本战略:不同商业周期,不同成本战略;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成本战略重点不同。企业成本战略的选择应随不同商业周期及其不同阶段而适时调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树强  孟娣  
文章以京津冀及周边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中南部城市为环境污染集聚区,两者验证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分析纳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必要性。据此,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量化产业转型水平,进而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综合测度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该区域城市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顶点的左侧,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亟待协调;产业转型具有明显的环境改善正效应,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协调环境和经济关系的政策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