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6)
2023(7033)
2022(6026)
2021(5776)
2020(4914)
2019(11446)
2018(11134)
2017(21169)
2016(11260)
2015(13090)
2014(12590)
2013(12782)
2012(12265)
2011(11465)
2010(11369)
2009(10515)
2008(10477)
2007(9392)
2006(8423)
2005(7783)
作者
(34184)
(28587)
(28349)
(27025)
(18349)
(13754)
(12743)
(11182)
(11013)
(10135)
(9955)
(9458)
(9443)
(9352)
(9334)
(8893)
(8608)
(8256)
(8197)
(8081)
(7210)
(7096)
(7047)
(6562)
(6486)
(6472)
(6351)
(6046)
(5893)
(5779)
学科
(53357)
经济(53299)
管理(31074)
(30874)
(25680)
企业(25680)
方法(23567)
数学(20653)
数学方法(20500)
中国(17635)
(14276)
贸易(14268)
(14006)
(12347)
(10667)
(10340)
(10237)
业经(10171)
关系(8758)
(8722)
银行(8693)
地方(8661)
(8549)
(8467)
(8156)
金融(8156)
农业(7894)
(7745)
(7719)
(7211)
机构
大学(171697)
学院(167310)
(79649)
经济(78380)
研究(69437)
管理(61115)
中国(53324)
理学(52340)
理学院(51661)
管理学(50895)
管理学院(50576)
科学(40004)
(38477)
(36314)
(33346)
研究所(33176)
(29401)
中心(28914)
财经(26917)
经济学(25670)
北京(25328)
(25019)
(24808)
(23713)
农业(23450)
业大(23300)
经济学院(22994)
(21552)
科学院(21451)
师范(21287)
基金
项目(109134)
科学(86713)
基金(82781)
研究(76801)
(74476)
国家(73965)
科学基金(61612)
社会(51196)
社会科(48672)
社会科学(48661)
基金项目(42135)
自然(39806)
自然科(38939)
自然科学(38923)
自然科学基金(38325)
(37765)
资助(35582)
教育(35136)
(34424)
编号(27958)
(26297)
重点(25516)
(24030)
中国(23874)
成果(23754)
(22506)
教育部(22503)
国家社会(22501)
创新(21171)
科研(21062)
期刊
(87201)
经济(87201)
研究(55133)
中国(36183)
学报(28463)
科学(27842)
(26502)
管理(26169)
(23562)
大学(21416)
学学(20084)
农业(18461)
(16425)
金融(16425)
教育(16221)
经济研究(15993)
财经(14331)
(13520)
国际(13000)
(12582)
技术(12521)
世界(12501)
问题(11636)
业经(11526)
(11476)
技术经济(8512)
统计(7509)
现代(7461)
(7451)
论坛(7451)
共检索到26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时殷弘  
中美关系的根本形势蕴含了一项根本的战略"秘密":中国崛起压倒性地依靠和平的经济力、外贸力、外交力等等广义的"软权势",就此而言美国压倒性地侧重于军力部署、军力增进、军事同盟构建和强化的对华防范战略很不合时宜,或者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自1996年克林顿政府与日本制订"美日安保新指针"以来,哪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浦启华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 ,两国在现实的国际战略中有许多利益交汇点 ,因而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战略取向等许多方面又都存在着根本性差异 ,尤其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抱有极大的戒心 ,因此中美关系又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不定的双边关系之一。正是中美两国战略上的这些异同决定了中美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现实。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时殷弘  
中美之间在总体上处于一种"不对称竞赛"状态,中国正在其中逐渐取得两者相权总的相对领先趋势,尽管这一趋势并非全无逆转的可能。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已开始倾向于以中国持续和平发展为前提,逐渐迁就并接受这一事实,并正在系统地增加和拓宽对华协商和协调的政策选择。然而与此同时,中美间的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也正在变得更为深刻。在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短期图景中,负面色彩比2005年秋季往后的任何时候都更为浓重,并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向下波动。然而,从较长期来看,中美"权势转移"的趋向很可能愈益发展,并且最终导致和平或基本和平的"格局转换",中国可以对这一前景抱有较大的信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程  
中美邻相时实力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互动关系从注重追求相对经济收益的正和博弈,逐渐向以权力竞争和相对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零和博弈转变,中国与周边关系演变为与美国及其联盟体系之间的战略互动关系。未来东亚秩序的走势取决于中美两国战略选择,及其与地区公共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周边力量与利益格局的变化,主动塑造一个以我为主、具有自我扩展和深化能力的周边合作秩序,以获得与中国实力增长相称的影响力,是中国作为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中国周边战略正在向主动作为的大方向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努力构造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惠及周边的地区秩序,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锡平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相对欧洲与北美日益成熟和扩大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东亚的区域合作机制显得零散而脆弱。作为东亚地区日益开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会影响东亚的振兴,同时也会受东亚地区各种经济、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积极参与并推进东亚区域合作,通过寻求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和“共赢”,以获取自身发展的最适环境,是中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珊珊  
伴随着中国崛起和向现代化强国身份挺进而进行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转型是中共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奋力时期,即由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向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外交,再向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过渡的第三个外交攀登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融入多边外交体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战略、中国国际角色认知转变即外交政策转变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几个重要侧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慧  项卫星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双边经济关系,已经转变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里,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已经趋于弱化,而竞争性则开始凸显;双边投资关系的发展深受美国政府的选择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自特朗普执政以来更是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双边金融关系在总体上有所发展,但竞争和博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相互依赖而不是相互扼杀,应该而且必须是中美两国的唯一选项或"宿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迎春  
冷战结束以后 ,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对抗接触战略伙伴建设性合作关系”的特殊时期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 ,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在冷战后时代一直未能找到合作的战略新基础。作者认为 ,努力寻找中美合作的战略新基础是中美双方 2 1世纪共同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能否尽快完成这一课题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构成中美关系中轴线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三大领域中 ,经贸关系最有可能成为中美双方合作的战略新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时殷弘  
文章从大战略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战略机遇和条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关系到中国的基本走向和未来命运,中国在21世纪初期面临的基本战略机遇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允准性”条件,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和平崛重在历史性创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俊江  
美国亚太经济新战略与中美关系走向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俊江美国90年代的亚太经济新战略是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处于动荡不定的形势下逐步形成的。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浪潮中已经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美、中两国在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缉思   贾庆国   唐永胜   倪峰   朱锋   谢韬   达巍   李巍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角力和博弈的背后有四套相互重叠、互为因果的逻辑,即两国实力消长、意识形态差异、国际环境变化以及国内政治影响。当前,美国以中国为战略竞争的重心、以长期竞争为主要基调的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已基本成型。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把国内建设与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实和更好,科技竞争将是两国战略竞争的关键“战役”。政治极化阻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破坏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致性。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尚未形成共识,新的主张仍在激烈博弈,这使得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很难形成可持续的长期稳定。从短期看,2023年以来的中美官方和民间接触,使得双边关系的发展上限和冲突底线趋向清晰。展望2024年,美国大选等因素仍然会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不确定性,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局面不会出现根本变化。从中长期看,保持大国关系基本稳定符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全球性安全挑战日趋增加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中美关系比过去传统的零和博弈更加具有开放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陶坚  张运成  
构建中美关系的战略经济基础陶坚张运成(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相互靠近的战略利益纽带。在世纪之交,随着两国政治关系基本上回到正常和健康发展的轨道,把双边经贸联系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建立符合两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万文  
本文在分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历史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 ,指出了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歧及其根源 ,并从中美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出发 ,论述了双边关系战略基础的构成要素以及重新构建这种战略基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指出了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可供借鉴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