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9)
2023(5157)
2022(4272)
2021(4175)
2020(3335)
2019(7772)
2018(7592)
2017(13999)
2016(7256)
2015(8367)
2014(8031)
2013(8016)
2012(7529)
2011(7108)
2010(6791)
2009(6393)
2008(6268)
2007(5208)
2006(4698)
2005(4360)
作者
(20306)
(17042)
(16943)
(16219)
(10700)
(8018)
(7558)
(6586)
(6528)
(5936)
(5731)
(5573)
(5551)
(5333)
(5294)
(5190)
(5084)
(4891)
(4757)
(4526)
(4287)
(4077)
(3974)
(3871)
(3771)
(3693)
(3619)
(3452)
(3387)
(3361)
学科
(34530)
经济(34501)
管理(21908)
(16324)
方法(15379)
数学(14290)
数学方法(14156)
中国(12602)
(11949)
企业(11949)
环境(11014)
(9703)
贸易(9698)
(9602)
(8563)
(7139)
(6879)
(6091)
关系(5945)
(5936)
(5677)
(5622)
(5588)
银行(5585)
业经(5544)
(5482)
(5333)
金融(5333)
农业(5189)
规划(5071)
机构
大学(109378)
学院(106607)
(55975)
经济(55325)
研究(43148)
管理(39820)
中国(34650)
理学(34260)
理学院(33895)
管理学(33531)
管理学院(33345)
(23778)
科学(23369)
(22775)
(21056)
研究所(19387)
经济学(19186)
财经(18799)
中心(18585)
(17496)
经济学院(17283)
北京(15736)
(15460)
(15372)
财经大学(14170)
科学院(13662)
(13051)
业大(13043)
(13013)
研究中心(12944)
基金
项目(72802)
科学(58587)
基金(56853)
研究(52977)
(50383)
国家(50083)
科学基金(42491)
社会(37636)
社会科(35916)
社会科学(35905)
基金项目(28948)
自然(25624)
自然科(25024)
自然科学(25016)
自然科学基金(24606)
资助(24078)
(23704)
教育(22961)
(21357)
编号(18569)
中国(18414)
(18079)
国家社会(17753)
重点(16616)
(16017)
教育部(15688)
成果(15171)
(14610)
人文(14530)
大学(14137)
期刊
(57289)
经济(57289)
研究(34269)
中国(20531)
(16023)
科学(15704)
管理(15305)
学报(15301)
(14026)
大学(12205)
学学(11557)
经济研究(10864)
农业(10255)
财经(9882)
(9539)
金融(9539)
(9379)
世界(8920)
(8665)
国际(8542)
技术(8036)
问题(8016)
教育(6870)
业经(6760)
(6632)
资源(6098)
技术经济(5428)
统计(5115)
经济问题(4640)
(4394)
共检索到16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晓燕  项晓梅  
21世纪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海洋世纪",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围绕海洋展开的竞争和斗争更为激烈。《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在回顾和分析世界大国海上安全环境与发展进程之间关系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海防危机到当下存在的海上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探讨了塑造和平稳定的海上安全环境的总体思路,从海上安全环境的概念与内容等方面构筑国家海上安全环境战略,从中华民族的兴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优化国家海上安全环境任重道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石志宏  
海上安全作为影响国家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日益凸显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海上安全》一书在梳理与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海上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和领域的"国家海上安全"的基本理论体系,从国家最高战略层次全面探讨了中国国家海上安全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强大"海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振山  
股权决定着公司治理乃至经营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村镇银行的股权,目前中国银监会的基本要求是:总部设在县一级的资本不少于300万元,设在乡镇一级的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在股权构成中,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少于20%且必须是第一大股东,单个一般法人企业入股不多于10%,单个自然人入股不多于10%。在此框架下,如何设计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维江  
本文主要从器物、货币、制度、观念四个层面来刻画中国崛起的进程及其对外影响。从器物层面看,中国30多年来在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军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有所增强;从货币层面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正在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从制度层面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有所扩大,参与创设国际机制的能力也在提高;从观念层面看,中国倡导的基础设施优先、自下而上的改革和发展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段晓蕊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对于中国崛起问题存在着多种认知,我们既要认识其中的主流认知,也不应忽视其中的非主流认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首先,中国崛起还需要很长时间。其次,中国有和平崛起的可能,但不一定会实现和平崛起。第三,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利弊双收。最后,中国不太可能推翻现有世界秩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面临着传染病、恐怖主义、水资源、能源、规则的制定等许多问题的严重挑战。当今的世界对规则高度依赖,国家之间的博弈,最重要的是规则。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大国因素、能很好容纳分工、巨大的发展潜力等有利因素将很好地支持中国的经济崛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义虎  
中国崛起为完全统一的现代化强国,可以分解为实现完全现代化和完成国家完全统一两大目标。我们面临着中国崛起与国家统一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中国国家统一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发展状况及其结果。一方面我们应该把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放在首位,也应该将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放到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善处自己崛起的国际政治后果。从现在起,中国应该制定出适当的国家崛起战略和国家统一战略,并使二者具有良性的“必要的张力”和互动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加速扩展,这要求中国必须关注自己崛起的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与海外利益密切相关的海洋战略环境。由近及远,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边缘海环境、岛链的封锁与突破、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海军强国的态度。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边缘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岛链的封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等海军强国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广谦  
1978年改革以来的30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主要产品产量以及世界排名,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也引起了全球经济界、政界和学界多角度的思考。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欧美模式"到"中国模式",既是人们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也是中国崛起震动国际社会的必然反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时殷弘  
文章从大战略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战略机遇和条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关系到中国的基本走向和未来命运,中国在21世纪初期面临的基本战略机遇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允准性”条件,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和平崛重在历史性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视角,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中国崛起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结论显示,中国在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逐渐崛起为东亚制造中心,削弱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网络影响力。同时,中国崛起的竞争效应推动网络成员乃至网络整体的专业化层次提升。借助与中国在产品内分工各流程的衔接合作,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进一步强化。此外,中国演进为东亚出口平台,使得东亚生产网络对世界市场出口的"双边贸易"转变为经由中国的"三角贸易"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尔升  明旭  徐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陆域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海洋文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海洋文化的扩展,文章通过建立文化—语言—制度—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构造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静态与动态两种面板数据模型,将海洋文化扩展从三重维度纳入一个经济系统。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海洋文化的地位,带来海洋文化全方位扩展,并改变全社会语言生态,促成全新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并通过梯度效应、层次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中国崛起。文章希冀在海洋世纪到来的新时期,中国快速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牛军  
本刊这里发表《“中国崛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国际经济摩擦”时期》和《对当前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思考》三篇各自代表一家之言的文章,意在强调中国确立明确的国家大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希望引起讨论和争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臧旭恒  李扬  贺洋  
本文通过探讨世界近代经济史上两次典型的经济增长中心转移过程所呈现的显著特点,结合近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标志性事实,从经济的整体实力、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对外资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带动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提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但尚未完成第三次经济增长中心的大迁徙,预期世界经济将逐步转向双元驱动和多元格局,中国将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