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1)
2023(15205)
2022(12914)
2021(12338)
2020(10144)
2019(23531)
2018(23325)
2017(45249)
2016(24812)
2015(28049)
2014(28105)
2013(27539)
2012(25411)
2011(22925)
2010(22988)
2009(21212)
2008(20700)
2007(18089)
2006(16287)
2005(14832)
作者
(70541)
(58380)
(57797)
(55590)
(37527)
(27778)
(26379)
(22889)
(22312)
(21048)
(19855)
(19848)
(18730)
(18491)
(18207)
(18038)
(17486)
(17068)
(16782)
(16670)
(14622)
(14414)
(13999)
(13277)
(13044)
(13002)
(12942)
(12836)
(11736)
(11578)
学科
(100172)
经济(100048)
管理(70406)
(66887)
(54052)
企业(54052)
方法(42777)
数学(37179)
数学方法(36692)
中国(31038)
(29373)
(25310)
业经(22593)
(20818)
(20790)
贸易(20780)
(20286)
(19969)
地方(19514)
农业(19124)
(16662)
银行(16626)
(16185)
(15905)
理论(15672)
(15428)
环境(15392)
(15160)
金融(15158)
(15065)
机构
大学(351801)
学院(349331)
(146591)
经济(143525)
管理(137747)
研究(123471)
理学(118207)
理学院(116922)
管理学(115017)
管理学院(114390)
中国(94626)
(76305)
科学(74039)
(67158)
(62132)
研究所(56289)
中心(54917)
(54463)
财经(53151)
(50844)
北京(49294)
业大(49086)
(48436)
(47239)
师范(46877)
(44707)
经济学(44244)
农业(42315)
(41170)
经济学院(39796)
基金
项目(233206)
科学(184106)
研究(174065)
基金(170063)
(147457)
国家(146226)
科学基金(125286)
社会(110087)
社会科(104258)
社会科学(104233)
基金项目(89195)
(87940)
自然(80034)
教育(79504)
自然科(78170)
自然科学(78153)
自然科学基金(76750)
(75032)
编号(71163)
资助(70726)
成果(59378)
(52636)
重点(52065)
(50104)
课题(49259)
(47734)
国家社会(45401)
教育部(45365)
创新(44552)
科研(43964)
期刊
(163404)
经济(163404)
研究(111009)
中国(67188)
学报(52222)
管理(51443)
(50814)
科学(49629)
(49410)
教育(40819)
大学(39973)
学学(37156)
农业(35268)
(34260)
金融(34260)
技术(29331)
经济研究(26561)
财经(26001)
业经(25794)
(22301)
问题(21937)
图书(19286)
(18740)
(18347)
理论(17313)
技术经济(16806)
世界(16599)
国际(16537)
现代(16057)
科技(15936)
共检索到527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陆佩玲  
中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总面积约为30多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以上,其中石漠化面积已占1/2(17.6万km2),平均每年以2500km2的速度在扩展,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心腹之患.该文概述了石漠化之成因与危害,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朱斌  刘丹一  
文章在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形势、加快治理的意义和可行性。建议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通过坚持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深入总结一期工程经验教训,一期工程实施情况;统筹各部门力量,出台高层次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根据地方特色建立当地适宜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西南岩溶山地乡村景观格局石漠化过程的生态认识落后于生态治理措施。面对国家需求,优化乡村景观格局对石漠化发生过程的调控,未来优先研究领域:⑴识别岩溶山地乡村景观格局的转换、渐变和基本不变的层次性,测算不同尺度下乡村景观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的贡献;⑵认识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空间分布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对区域石漠化整体程度的影响,找出不同乡村景观演化格局下的石漠化效应;⑶厘定岩溶山地高强度人类活动及其所诱导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化对石漠化的作用效应,构建乡村景观石漠化的成因框架;⑷探讨乡村景观格局制约下有利于石漠化土地恢复的格局优化模拟,丰富人们对岩溶山地乡村石漠化发生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红艳  周金星  唐夫凯  卢琦  雷荣刚  
以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三家寨村为例,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反贫困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对农户的技术帮扶应大于经济帮扶;思想的转变是关键,但同时也是最难发生改变的。以人为本,带动其致富的积极性才是脱贫的根本。针对岩溶石漠化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建议:①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②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③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地调整扶贫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辉武  何琦  陈星霖  莫明荣  李国平  
广西岩溶地区面广量大,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找出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目标及战略重点,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晓永  王世杰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T值)与土地石漠化的关系,根据岩溶土壤圈系统论,采用实地调查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贵州碳酸盐岩岩石组合类型测算了T值,并探讨了其对石漠化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岩溶区的T值可分为三大类,在极纯、较纯和不纯的碳酸盐岩地区,T值分别为20、100和250 t.km-2.a-1,在无土可流、完全是石山的地区,T值只有几吨或更低;②在T=20、100和250 t.km-2.a的地区,石漠化发生率分别为29.86%、28.12%和23.25%,石漠化严重度分别为73.55%、60.57%和52.19%。因此,岩溶区的T值总体偏小,且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相同社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艳  周金星  崔明  但新球  丁访军  
土壤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也是极其敏感的。针对贵州岩溶峡谷地区石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定位监测样地选取在石漠化典型地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采用动态气室法(Li-8100,USA)监测了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治理前后石漠化程度监测数据分析,定量评价了石漠化对区域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可为定量评价石漠化对土壤碳汇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关联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红艳  崔明  周金星  但新球  丁访军  吕相海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命义  
根据两次监测的结果,广东省岩溶区监测面积1 063 060.4 hm2,其中稳定型面积1 023 342.3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96.3%,顺向演替面积31 479.7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3.0%,逆向演替面积8 238.4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0.7%;对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及程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做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军南  卢海燕  唐代生  张丹华  
喀斯特石漠化的本质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的过程,而坡度大小则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利用相关调查资料和研究数据,针对邵东县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变化情况,分析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分布的相关性,构建了石漠化强度分布图和坡度图。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石漠化强度分布图和坡度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坡度与石漠化分布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邵东县岩溶地区坡度主要集中在16°~25°的斜坡和26°~35°的陡坡之间,陡坡区是不同程度石漠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坡度25°的陡坡地区增长迅速。因此坡度增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加剧是形成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桂黔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片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村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社会意识、观念等相对落后,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目标难度很大。从石漠化成因和制约因素看,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发展不可持续,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需要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加以控制。应把滇桂黔石漠化治理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寻找对策,重点是要实行治理法制化、克服"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桂黔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片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村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社会意识、观念等相对落后,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目标难度很大。从石漠化成因和制约因素看,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发展不可持续,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需要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加以控制。应把滇桂黔石漠化治理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寻找对策,重点是要实行治理法制化、克服"贫困文化"、推进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制度化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桂黔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片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村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偏低,社会意识、观念等相对落后,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目标难度很大。从石漠化成因和制约因素看,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发展不可持续,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需要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加以控制。应把滇桂黔石漠化治理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寻找对策,重点是要实行治理法制化、克服"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隋夕然  吴丽芳  王妍  王紫泉  肖羽芯  刘云根  杨波  
【目的】探究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3种团聚体(粒径2.00 mm)分布特征,团聚体4种水解酶(淀粉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3种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粒径>2.00 mm(51.31%)、粒径0.25~2.00 mm(36.53%)、粒径2.00 mm的团聚体最高,其次为粒径0.25~2.00 mm,粒径0.05)。【结论】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较大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组成上占优势,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而较小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积累,其相应的含量也更高。图2表6参4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王金华  郝俊民  吴波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