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6)
- 2023(4145)
- 2022(3272)
- 2021(3298)
- 2020(2679)
- 2019(6269)
- 2018(5911)
- 2017(10875)
- 2016(5673)
- 2015(6703)
- 2014(6292)
- 2013(6412)
- 2012(6255)
- 2011(5921)
- 2010(5705)
- 2009(5386)
- 2008(5360)
- 2007(4435)
- 2006(3978)
- 2005(3797)
- 学科
- 济(30681)
- 经济(30652)
- 管理(13868)
- 方法(13526)
- 数学(12700)
- 数学方法(12671)
- 中国(11816)
- 业(11387)
- 贸(8627)
- 贸易(8622)
- 易(8550)
- 企(7770)
- 企业(7770)
- 农(6574)
- 制(5331)
- 银(5268)
- 银行(5268)
- 财(5265)
- 关系(5253)
- 行(5207)
- 学(5174)
- 出(5122)
- 环境(5035)
- 融(4991)
- 金融(4991)
- 发(4457)
- 业经(4382)
- 出口(4211)
- 出口贸易(4211)
- 口(4211)
- 机构
- 大学(89367)
- 学院(85243)
- 济(48869)
- 经济(48391)
- 研究(37313)
- 中国(30274)
- 管理(30147)
- 理学(25744)
- 理学院(25434)
- 管理学(25234)
- 管理学院(25072)
- 京(20146)
- 财(19874)
- 科学(19026)
- 所(18233)
- 经济学(17689)
- 研究所(16743)
- 财经(16427)
- 经济学院(15983)
- 中心(15461)
- 经(15441)
- 北京(13759)
- 院(13290)
- 财经大学(12576)
- 科学院(11858)
- 农(11497)
- 研究中心(11080)
- 范(10811)
- 师范(10757)
- 社会(10705)
- 基金
- 项目(56623)
- 科学(46127)
- 基金(45422)
- 研究(41801)
- 家(40271)
- 国家(40041)
- 科学基金(33706)
- 社会(30507)
- 社会科(29083)
- 社会科学(29079)
- 基金项目(22756)
- 自然(19912)
- 资助(19529)
- 自然科(19295)
- 自然科学(19285)
- 自然科学基金(19001)
- 教育(18377)
- 省(16561)
- 中国(16450)
- 划(15792)
- 部(14975)
- 国家社会(14775)
- 编号(13945)
- 教育部(13221)
- 重点(13081)
- 发(12388)
- 重大(11891)
- 成果(11795)
- 人文(11776)
- 大学(11464)
共检索到132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洋 徐萱春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剑澜 邓文碧 叶文虎
本文认为 ,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分别对原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及社会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而 19世纪后期以来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判则为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哲学前提。
关键词:
自然观 有机论 机械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杰 乌铁红 张宏磊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自然观是处理天人关系的规范。从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意蕴,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作为生态旅游的立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比照天人合一与生态旅游的天人系统;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万物皆道与生态旅游平等共生观;天地伦理观与生态旅游的生态道德责任以及节俭朴素与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观等五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自然观 天人合一 生态旅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建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生态问题、探讨解决生态危机途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1956年6月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来,日本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日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危机生产关系说"、由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有机论"思想、由对生态价值主体的探讨而生发的"自然环境伦理"思想、由对"循环"和"共生"的关注而生发的自然民生思想、由对权力变迁的文化体认而...
关键词:
日本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萌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后提出来的。这一观点提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旧自然观中的精华部分并剔除了其中不科学的观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唯物主义范畴中的深刻考察。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方法上的指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贞 胡健敏 丁圣全
尽管重农学派的"自然观"并非经济学主流理论,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自然观"思想在当前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魁奈等人所提出的"自然秩序"为切入点,概述了重农学派"自然观"的基本理论体系,综述了经济学各流派对该理论的解读与评价。鉴于历史上因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为求一己私利而肆意妄为、逆天而行,最终导致环境恶化、家园损毁的悲剧实例不胜枚举,本文对重农学派的"自然观"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得出新时代"自然秩序"的含义:人类一定要尊重自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珍惜、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
自然观 自然秩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燕同
云南民族形成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在自然崇拜的形式下,伸张着人的生存实践诉求,其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深刻蕴涵着人的主体性立场,人与自然平等、合理取舍资源并维护两者平衡的观念,是长期实践中与自然环境互动体验的概括和生存智慧的表达,应当给予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生态自然观 主体性 实践体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锋
西方思想史上有两种基本的自然观,一为敬意论自然观,其实质强调自然是众生平等、互爱相处的家;二为机械论自然观,其实质主张自然是各种事物相互充足利用、为人所造的高效经济共同体。二者相互对立。生态学就是在它们协同影响下萌生和演进的。但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的兴盛,后者占据主导地位,敬意论受到排挤。这是现代生态问题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合理、有效的生态学应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涂小松 濮励杰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莲香
西方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归结为"生产中心主义,忽视环境保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歪曲。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很早就关注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从属性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从主客体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和谐统一;从本体论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有机体和无机体的和谐统一;从历史观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和谐统一;从价值取向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和谐统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统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华海镜 金荷仙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都是自然山水,两者理论上极为相通。本文着重从立意、取舍、虚实、透视、掇山叠石皴法、树木配置和建筑等角度进行比较剖析。
关键词:
画论 山水画 古典园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旭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自然观理论没有在某本著作中进行完整的叙述,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理论地位的认识尤其重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社会生产 经济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努力曼·依米提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自己的诠释,这是因不同的历史、制度、宗教和文化所致。维吾尔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及其传统生活习俗和传统禁忌习俗中的生态自然观,将对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维吾尔族 习俗 生态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睢党臣 胡宜
马克思的自然观认为,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的角度,可以通过人的物化劳动即资本和技术弱化资源约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的角度,应注重自然资源的占有、分配、使用等关系,既要注重不同部门的横向资源分配,也要注重部门内部的纵向资源分配。通过建立内生资源增长模型,合理安排资源分配制度和促进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及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速度能够削弱由资源引发的增长阻力,实现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资源约束 增长阻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芙萌
社会的进步以及不断涌现出来的现实生态问题向大众证明了梭罗生态思想的先进性,把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建设联系起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态伦理学产生的过程中,梭罗的著作与他的自然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瓦尔登湖》也在广为流传,并且给人类带来不小的影响,他用他的思想改变了很多那个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始“站上”历史舞台。聚焦我国,全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接续推动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摆正自然、社会与人三者的位置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
自然观 生态伦理学 伦理学 尊重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