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6)
- 2023(9983)
- 2022(8160)
- 2021(7515)
- 2020(6426)
- 2019(14736)
- 2018(13905)
- 2017(26842)
- 2016(14185)
- 2015(16463)
- 2014(15686)
- 2013(15767)
- 2012(14719)
- 2011(13367)
- 2010(13439)
- 2009(12608)
- 2008(11370)
- 2007(9736)
- 2006(8476)
- 2005(7668)
- 学科
- 济(66523)
- 经济(66457)
- 业(37526)
- 管理(35236)
- 方法(34262)
- 数学(32358)
- 数学方法(32217)
- 企(28266)
- 企业(28266)
- 融(26684)
- 金融(26684)
- 中国(26024)
- 银(23756)
- 银行(23735)
- 行(23067)
- 财(17478)
- 农(16767)
- 贸(15119)
- 贸易(15106)
- 易(14799)
- 制(14228)
- 地方(12778)
- 业经(12305)
- 农业(11866)
- 中国金融(11340)
- 务(10721)
- 财务(10706)
- 财务管理(10688)
- 企业财务(10359)
- 理论(9407)
- 机构
- 大学(202663)
- 学院(200770)
- 济(98666)
- 经济(97206)
- 管理(75692)
- 研究(70319)
- 理学(66002)
- 理学院(65341)
- 管理学(64559)
- 管理学院(64211)
- 中国(61225)
- 财(43896)
- 京(41474)
- 科学(37354)
- 财经(36332)
- 经济学(34204)
- 中心(33730)
- 所(33560)
- 经(33490)
- 农(31501)
- 经济学院(31258)
- 研究所(30656)
- 财经大学(27583)
- 江(26922)
- 业大(26884)
- 北京(26360)
- 融(25126)
- 农业(24829)
- 院(24768)
- 金融(24720)
- 基金
- 项目(136048)
- 科学(109194)
- 基金(103271)
- 研究(100892)
- 家(89118)
- 国家(88446)
- 科学基金(76692)
- 社会(69258)
- 社会科(66268)
- 社会科学(66255)
- 基金项目(53700)
- 省(49939)
- 教育(47277)
- 自然(46305)
- 自然科(45374)
- 自然科学(45364)
- 自然科学基金(44658)
- 资助(43285)
- 划(42140)
- 编号(38112)
- 部(32632)
- 国家社会(31057)
- 重点(31021)
- 成果(30722)
- 发(29521)
- 创(29118)
- 教育部(29094)
- 中国(27865)
- 人文(27532)
- 创新(27318)
共检索到298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初众 张伟强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的存在性和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居民金融素养的测量指标,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客观金融素养或是主观金融素养,女性的金融素养都显著低于男性,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后差异仍然显著;二是认知能力中的数学能力和风险态度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但是认知能力中的语文能力和婚姻中的性别分工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缺乏显著的解释能力。研究创新:基于中国居民家庭调研数据的金融素养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价值:有助于我国消费者金融教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初众 张伟强
研究目标: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活动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收集居民的金融素养、借贷意愿和融资渠道选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金融素养对借贷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较低金融素养的家庭更不愿意借贷;二是金融素养对借贷渠道选择也有显著影响,较低金融素养家庭偏好于非正规融资渠道;三是金融素养对非正规融资有显著的影响,较低金融素养家庭更可能有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四是家庭选择非正规融资的原因更可能来自金融知识的匮乏,而不是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研究创新:丰富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影响的研究。研究价值:有助于我国金融教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吴宜真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雅丰 胡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得和规模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财产性收入结构方面,金融素养显著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入占比,而对土地房屋收入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在金融素养影响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和风险偏好者财产性收入影响效应显著更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辽钢 高充彦 贾建民
本文从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视角,围绕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及其原因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差异等方面对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进行营销战略环境扫描、正确认识城乡市场差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提供的营销机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消费市场 城乡差异 市场营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毅 吴思睿 廖琴
对我国中东西部地区1,42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数字原住民教师和数字移民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不同,探究他们对信息技术培训的不同需求。数字原住民教师虽比数字移民教师能更加娴熟地使用基本的信息技术,但他们仍然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方面两组教师没有区别,他们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整合能力。数字移民教师还需要基础技术操作方面更多的实践训练。未来的技术培训应考虑到两者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丁建臣 孟大伟 刘亚娴
通货膨胀侵蚀国民财富,居民家庭理财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重点。中日两国居民家庭理财差异性巨大,我国居民家庭理财观念滞后、盲目追逐投资热点、理财产品种类总量短缺、结构畸形且收益较低、尚存理财市场监管真空、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事件频发等因素是制约我国居民家庭理财良性循环与发展的要因,强化我国居民家庭理财监管迫在眉睫。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英 单德朋 庄天慧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使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将性别差异分解为禀赋效应、参数效应和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主要源于男性和女性在家庭收入和资产水平、受教育程度、认知能力和风险感知上的要素禀赋差异。相关政策既可以通过区别对待这些因素源头上的性别差异,也可以通过阻断这些因素影响金融素养的路径,来缓解金融素养的性别差异。通过金融教育项目改善女性在这些要素禀赋上的弱势,是缓解金融素养性别差异和改善女性长期金融福利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芳 殷娅娟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的微观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且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十分显著;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程度极低,并已成为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最突出的问题;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水平在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对金融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促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提升家庭金融福利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素养 资产配置分散化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涛 林璐 张礼乐
国际上居民金融素养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多层次知识点研究表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对经济金融知识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得益于社会实践经验,居民对复利和通货膨胀知识了解程度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对风险分散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尤其对同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认知不清,具体表现在对实现分散化投资效益的长期投资理念严重缺失。面临金融监管制度性缺位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保护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普及金融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才是最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涛 林璐 张礼乐
国际上居民金融素养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多层次知识点研究表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对经济金融知识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得益于社会实践经验,居民对复利和通货膨胀知识了解程度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对风险分散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尤其对同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认知不清,具体表现在对实现分散化投资效益的长期投资理念严重缺失。面临金融监管制度性缺位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保护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普及金融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才是最有效途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艳 金秀玲
以全国25所高校图书馆的评标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评标要素的总体构成及权重差异,价格评分、技术评分和商务评分的差异性,旨在探寻一套能够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馆配商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以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转型,促进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纸质图书 采购招标 评标指标 图书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范祚军 谢巧燕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不同模式的金融结构"互嵌"式合作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基于金融合作在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支撑和推动地位,有必要研究不同金融结构在协调发展或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问题。本文借助技术演进模型,通过考察不同金融结构模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合作背景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交叉融合的效应,证明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两种金融结构的相互渗透及合作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正的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