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8)
- 2023(10358)
- 2022(8467)
- 2021(7984)
- 2020(6584)
- 2019(14999)
- 2018(14208)
- 2017(27567)
- 2016(14170)
- 2015(15753)
- 2014(15266)
- 2013(15325)
- 2012(14291)
- 2011(12923)
- 2010(12911)
- 2009(12140)
- 2008(10937)
- 2007(9240)
- 2006(8103)
- 2005(7513)
- 学科
- 济(59697)
- 经济(59636)
- 业(38269)
- 管理(35062)
- 企(27395)
- 企业(27395)
- 方法(26473)
- 融(26366)
- 金融(26365)
- 中国(26328)
- 数学(24485)
- 数学方法(24333)
- 银(24087)
- 银行(24080)
- 行(23448)
- 财(16889)
- 制(15400)
- 农(15237)
- 贸(14700)
- 贸易(14686)
- 易(14423)
- 地方(12773)
- 业经(11989)
- 中国金融(11403)
- 学(10689)
- 农业(10662)
- 务(10097)
- 财务(10078)
- 财务管理(10061)
- 企业财务(9723)
- 机构
- 大学(197841)
- 学院(194558)
- 济(93332)
- 经济(91595)
- 研究(72675)
- 管理(71897)
- 中国(63089)
- 理学(61897)
- 理学院(61151)
- 管理学(60359)
- 管理学院(59993)
- 财(42272)
- 京(41878)
- 科学(40754)
- 所(35614)
- 中心(34867)
- 财经(34369)
- 研究所(32584)
- 经济学(32181)
- 经(31670)
- 农(30424)
- 经济学院(29178)
- 北京(26749)
- 江(26330)
- 院(26174)
- 财经大学(26136)
- 业大(25367)
- 范(24321)
- 师范(24094)
- 农业(23871)
- 基金
- 项目(134371)
- 科学(107905)
- 基金(102973)
- 研究(97074)
- 家(90555)
- 国家(89912)
- 科学基金(77163)
- 社会(67360)
- 社会科(64352)
- 社会科学(64336)
- 基金项目(53828)
- 省(47846)
- 自然(47689)
- 自然科(46730)
- 自然科学(46720)
- 自然科学基金(45929)
- 教育(42461)
- 资助(41993)
- 划(41430)
- 编号(35977)
- 部(31325)
- 国家社会(30510)
- 重点(30505)
- 发(29396)
- 成果(29306)
- 创(28368)
- 中国(27393)
- 教育部(27342)
- 创新(26808)
- 人文(26100)
共检索到29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军 卢盼盼
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反映了居民层面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但尚未有一个全面的可观测指标。文章尝试设计了包含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主要金融服务领域的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指数,利用2005—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指标测算,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及演化格局进行了全面探索。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各省市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中国普惠金融质量在渐进改善,但地区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总体空间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局部空间差异很小且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是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协调发展的标志,而是地区间空间分异的反映。有效利用区域之间的辐射扩散效应,实现普惠金融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三毛 钱晓萍
对于一个地区金融包容性水平的测算,已有不同的指数方案。本文在比较不同方案的基础上,利用Chakravarty和Pal指数方案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7~2012年间金融包容性水平及其变化,实证发现,期间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金融包容性水平都有进步,尽管进步程度不一;各个省份的金融包容性水平相差悬殊,在地区之间表现为东部居高、西部居中,而中部居下,各个省份金融包容性水平提升空间和潜力也各有差别。提升中国各省的金融包容性水平,要处理好战略与对策、全局与重点、长期与短期、传统与创新、市场与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李子珺
首先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设计了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和比较了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及其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包容性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综合指数的贡献最大;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一区域内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动相对较大;金融包容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李子珺
首先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设计了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和比较了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及其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包容性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综合指数的贡献最大;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一区域内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影响因素中外比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影响因素中外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思威 文建东
价值链地位是体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征,更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研究选取全球59个经济体2007—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建构空间杜宾模型,协同中介效应研判包容性金融对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可有力提振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数字服务贸易则是包容性金融影响价值链地位的中介变量。就处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而言,包容性金融对价值链地位影响具有异质性。同时,直接包容性金融与间接包容性金融均对价值链地位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效能存在差异。依据研究结论,中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推进数字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规制,由此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天芸 刘虹 杨海洋
本文以地理渗透、人口渗透、人均贷款额、人均存款额、贷款与人均GDP之比以及存款与人均GDP之比六个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性指数,分析中国农村金融的包容性及其差异特征,并运用2010年中国1694个县域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包容程度在区域分布上由东至西逐渐减弱,且显著受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金融意识、就业比例、人均收入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正向影响;此外,女性占比、政府规管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包容性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包容性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我国文化的包容性,是经过几千年融合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川流不息,是吸纳百川的结果。历代思想家多主张兼收并蓄,使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川 程广斌 李祎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全面考察了中国包容性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发现:①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增长水平具有“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②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中国包容性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③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基尼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是重要的差异来源;④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包容性增长具有绝对β收敛特征,而全国及三大地区包容性增长则具有条件β收敛特征。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空间集聚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海洲 张明珅
世界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思路,也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金融性包容发展的概念和意义,继而从收入平等、私人部门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包容性,最后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提出了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金融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渌洋 鲁邦克 陈琦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包容性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小亮,吴武林,廖达颖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成果共享、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基于2001-2014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构建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领先,地区间呈现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的阶梯型分布;发达省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领先,传统经济弱省总体落后,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西部欠发达省域崛起,河南、河北等少数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卞金鑫 吴青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取得经济总量可喜成绩的同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金融包容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实现收入公平、减少贫困。文章基于金融机构的角度,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并不平等,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不同所有制的银行在进行信贷资源投放时,对企业规模和性质的偏好是不同的,新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要明显多于大型商业银行。基于此,文章还提出了提高金融包容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包容 金融机构 金融资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淑芳 梁洁莹
实现包容性增长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金融包容指数和包容性增长指数,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包容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以及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金融包容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增长,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包容性增长的子维度方面,金融包容对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均有显著影响。(2)金融包容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特征。(3)在东部地区或营商环境水平较高的区域,金融包容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研究,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推动区域之间金融包容的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