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0)
2023(14642)
2022(12643)
2021(12073)
2020(9965)
2019(22999)
2018(22590)
2017(43455)
2016(23351)
2015(26102)
2014(26070)
2013(25926)
2012(23806)
2011(21653)
2010(21253)
2009(19374)
2008(18704)
2007(16069)
2006(13826)
2005(12266)
作者
(67119)
(55908)
(55418)
(53036)
(35517)
(26695)
(25299)
(22052)
(21188)
(19729)
(19053)
(19040)
(17629)
(17618)
(17295)
(17246)
(16687)
(16518)
(16022)
(15920)
(13810)
(13707)
(13273)
(12609)
(12437)
(12350)
(12317)
(12134)
(11168)
(11110)
学科
(98096)
经济(97988)
管理(64186)
(60439)
(48821)
企业(48821)
方法(45593)
数学(40126)
数学方法(39738)
中国(27171)
(24559)
(22342)
(21134)
地方(20223)
业经(20148)
(19545)
贸易(19537)
(19020)
农业(16660)
(16530)
(15205)
环境(14994)
理论(14512)
(14497)
银行(14458)
技术(14188)
(14111)
金融(14108)
(13883)
(13291)
机构
大学(336190)
学院(332166)
(138143)
经济(135481)
管理(131803)
研究(116032)
理学(115243)
理学院(113907)
管理学(112036)
管理学院(111432)
中国(85786)
科学(72144)
(71867)
(59859)
(58013)
研究所(53621)
(52457)
中心(51362)
财经(49434)
业大(49057)
北京(45651)
(45266)
(45020)
(44620)
师范(44235)
经济学(42635)
(42236)
农业(41395)
经济学院(38523)
财经大学(37203)
基金
项目(234760)
科学(185976)
基金(173459)
研究(169533)
(152246)
国家(151078)
科学基金(129558)
社会(109267)
社会科(103631)
社会科学(103607)
基金项目(91921)
(88482)
自然(84478)
自然科(82564)
自然科学(82545)
自然科学基金(81064)
教育(76874)
(75745)
资助(71568)
编号(67128)
成果(53760)
(52760)
重点(52492)
(49921)
(48446)
国家社会(45968)
课题(45897)
创新(45287)
教育部(45234)
科研(45126)
期刊
(144349)
经济(144349)
研究(97666)
中国(58672)
学报(54254)
科学(50607)
(46535)
管理(46431)
(42057)
大学(40662)
学学(38239)
教育(34133)
农业(33154)
(26139)
金融(26139)
技术(26111)
经济研究(25154)
财经(23730)
业经(22610)
(20334)
问题(18674)
图书(17752)
(17697)
科技(15973)
理论(15792)
技术经济(15622)
(15428)
资源(15276)
(14909)
商业(14753)
共检索到472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晓敏  王林杉  
研究目标:测度城市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揭示城市居民网络消费的收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城市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采用空间计量技术对网络消费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居民网络消费的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居民网络消费的差异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异是居民网络消费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网络消费存在σ收敛趋势,而中、西部地区不具有σ收敛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居民网络消费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研究创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收敛特征。研究价值:对缩小网络消费的地区差异、促进城市居民网络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妍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方法,对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居民网络消费差异;互联网普及率、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有效降低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性;网络消费的兴起有效降低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因此,政府在出台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该注重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科学界定产业链韧性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产业链抵抗力、产业链恢复力、产业链可持续和产业链引领力5个维度的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市)产业链韧性水平展开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呈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产业链抵抗力和产业链引领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存在显著梯度差异,表现出“东高西低”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样本期内,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差异呈先降后升“U”型特征,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及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特征,即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等系列影响因素后,产业链韧性水平将随着时间推移收敛至同一稳态水平。本文科学测度了我国产业链韧性水平,为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鹏飞  胡歆韵  李敬  
研究目标:揭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出1993~2019年全国、分区域和分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收敛模型、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在样本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平均值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态势。除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外,全国整体以及东部、西部地区均呈上升态势;三大区域间差异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产生如此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就收敛特征而言,仅东部地区存在显著σ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在后者时收敛速度都相对更大;然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全国整体的β收敛趋势已不存在。研究创新:较早聚焦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刻画并测度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探究促进收敛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间网络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吉媛   蒋崧韬  
网络购物在丰富商品种类、提升购物体验和降低消费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使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我国2000-2021年不同省份的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潜力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潜力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潜力相对更高;我国不同省份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潜力之间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因此,我国应持续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网络经济体系,推动区域网络经济协调发展,持续激发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区域之间网络消费潜力的收敛速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文溥  
在数字科技加速迭代及国家战略举措升级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指标,对我国各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但地区之间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不一致,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发散的态势,2017年后出现收敛趋势,但是短期内我国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难以消除。鉴于此,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数字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高度关注地区间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充分释放数字红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慧彬  黄立军  张辰  何佳洁  
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文章在生态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方法为PCA-Super-SBM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和东、中、西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测算2004—2015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Theil指数和σ收敛、绝对β收敛研究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收敛性。初步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福利绩效的差距明显,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差异,只有东部地区不具有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具有β收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落后省份对先进省份的"追赶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青  曾伏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群  张涛  冯冬发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283个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出现显著下降,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南低北高”空间格局,且各重大战略区域间的组间差异具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京津冀、黄河流域内部城市极化较为明显;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效应,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外资强度、科研投入、路网密度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创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服了传统能源统计数据开展核算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城市及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促进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减排降碳工作的协调推进,出台因地制宜的减排降碳政策,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步伐提供量化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许晶  李影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验证相关经济规律。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2000—2011年,(1)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三组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均值在逐渐减小,其组内各省间的标准差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的特征。(2)相对发达地区组内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的缩小幅度要小于全国组及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幅度,并且自2004—2011年7年间的σ值均呈现相对发达地区组>全国组>相对落后地区组的结果。由此说明,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林  马运鹏  
研究目标:科学测度中国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运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且较为相近;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差异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具体来看,东部区域绝对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升最后又微弱下降的态势,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总体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呈下降趋势,西部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区域均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更科学的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研究其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情况。研究价值:揭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演变趋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畅   桂亚婷   韩爱华  
文章构建了中国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考察民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三大地区样本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贡献来源为地区内差异,东部、西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最大,并且东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各地区城市之间的民生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态势;劳动收入要素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金晓彤  闫超  
不同区域的经济和谐发展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门限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以及bootstrap模拟计算临界值的三种方法,检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内28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收入面板数据的敛散性特征,进而识别和探察我国不同区域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路径的收敛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并且城镇居民收入的区域性差异是城镇居民消费区域性差异增大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