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9)
2023(9429)
2022(8046)
2021(7451)
2020(6363)
2019(15153)
2018(14481)
2017(27228)
2016(15070)
2015(17495)
2014(17743)
2013(17959)
2012(17009)
2011(15480)
2010(15383)
2009(14470)
2008(14456)
2007(12978)
2006(11003)
2005(9941)
作者
(44911)
(37752)
(37723)
(36241)
(23819)
(18239)
(17342)
(14951)
(14269)
(13284)
(13040)
(12590)
(12105)
(11854)
(11835)
(11804)
(11694)
(11174)
(10878)
(10864)
(9455)
(9323)
(9174)
(8645)
(8518)
(8487)
(8352)
(8328)
(7668)
(7647)
学科
(70792)
经济(70728)
管理(40088)
(38456)
方法(35258)
数学(32216)
数学方法(31965)
(29251)
企业(29251)
中国(20978)
(18778)
(17271)
(15502)
贸易(15491)
(15146)
(13171)
业经(12596)
农业(12379)
地方(12147)
(12127)
环境(10379)
(10318)
银行(10296)
(10239)
(9873)
(9771)
财务(9749)
(9733)
金融(9731)
财务管理(9720)
机构
大学(229532)
学院(225453)
(102885)
经济(101045)
管理(85717)
研究(82280)
理学(73780)
理学院(72937)
管理学(71838)
管理学院(71424)
中国(62866)
(49325)
科学(48964)
(44760)
(42124)
(39259)
研究所(38535)
中心(37136)
财经(36201)
经济学(33345)
业大(33284)
(33026)
(32055)
北京(31815)
农业(31167)
经济学院(30289)
(29491)
师范(29249)
(29229)
财经大学(26784)
基金
项目(149598)
科学(117503)
基金(109906)
研究(108517)
(96187)
国家(95471)
科学基金(80519)
社会(70545)
社会科(66996)
社会科学(66973)
基金项目(57430)
(55809)
自然(50343)
教育(49587)
自然科(49164)
自然科学(49145)
自然科学基金(48267)
(48125)
资助(46251)
编号(42572)
(35002)
成果(34818)
重点(34198)
(32706)
国家社会(30307)
(30076)
课题(29772)
教育部(29755)
中国(29525)
科研(28926)
期刊
(107483)
经济(107483)
研究(67974)
中国(43291)
学报(35308)
(34414)
(34368)
科学(32897)
管理(28098)
大学(26394)
学学(24730)
农业(23696)
教育(21517)
技术(19124)
经济研究(18884)
(18717)
金融(18717)
财经(18119)
(15668)
业经(15475)
问题(14893)
(14420)
(14123)
统计(13143)
技术经济(12706)
世界(12427)
国际(12085)
(11331)
资源(10984)
决策(10571)
共检索到33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春  吴启富  刘宣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实证考察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并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赵雪雁  张胜武  李定  侯彩霞  
在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方法以及LISA方法分别对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贴近度最高(>0.5)的城市有合肥(0.7767)、马鞍山(0.6563)、芜湖(0.6139)、铜陵(0.6054)和黄山(0.5197),相对贴近度最低(<0.3)的城市有亳州(0.2809)、宣城(0.2606)、池州(0.2576)和阜阳(0.1897);②目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首要影响因素的是社会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生态环境方面;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低—低(LL)型、低—高(LH)型、高—低(HL)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双艳  张晓林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且注重主观评价。依照我国国情,基于客观角度建立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4个主成分,计算了各成分系数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得分,分析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来设置合理的指标以及用何种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呢?本文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而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工作者们普遍面临的两大核心课题.但从我国实践上看,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片面追求生产增长速度,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严重影响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浪平  
生活质量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认识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测评;并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安鑫耀  
本文从居民生活质量的概念出发,探究居民生活质量的宏观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生活质量就越高,但并不总是显著的正相关;国家政策的倾斜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是通过受教育形成并提高的。本文还认为,价格上涨、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会抑制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栋  
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通过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置于统计口径上的同一可比评价体系,利用收入、消费、文教、居住、医疗、社保、交通通讯、人口负担等八方面的核心指标2003-2007的五年数据,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GPCA)对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综合评价的结果,从经济和社会两大层面对5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城乡差距及城乡发展的地域差距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依此给出了我国各地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统筹发展的排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英之  叶云霞  李雷  姜静娴  彭兰亚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水乡周庄为例,首先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感知评价,其次考察了发展旅游业之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感知评价,再次研究了居民生活质量与旅游影响感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居民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政府调动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宝  
论文首先构建了反映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三层次理论指标体系:即核心指标体系、外延指标体系和心理指标体系。然后再通过删除鉴别力差的指标和在同一层次中两两高度相关的冗余指标,构建了筛选后的用于实证分析的核心指标体系和外延指标体系。通过利用相关数据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实际测评了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的核心、外延和综合生活质量,并进一步分析和提出了改善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熙灿  
文章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享受三大需求层次,构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因子分析,获得综合因子及其得分与排名,并基于聚类分析获得各省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层次分类,综合得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排名。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总体提高,省际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大,城乡居民在思想方面的差距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春霞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对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  赵阳  周宇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原则。基于省(市、自治区)级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为0.348,总体水平不高。从省际来看,浙江农民生活质量综合得为最高(4.125),黑龙江最低(-1.209),省际之间不平衡性特征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农民生活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1.589)>西部地区(-0.067)>中部地区(-0.211)>东北地区(-1.013);我国农民生活质量局部空间格局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三种类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区,低高(LH)型分布在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回归系数呈现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二是各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三是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四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