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1)
2023(5257)
2022(4253)
2021(3929)
2020(3120)
2019(7181)
2018(6956)
2017(13181)
2016(6771)
2015(7891)
2014(7721)
2013(8079)
2012(7766)
2011(7318)
2010(6878)
2009(6007)
2008(5610)
2007(4710)
2006(4177)
2005(3911)
作者
(18902)
(15893)
(15842)
(15324)
(10012)
(7452)
(7159)
(6337)
(6208)
(5688)
(5454)
(5264)
(5250)
(5044)
(5008)
(4929)
(4875)
(4657)
(4569)
(4286)
(4085)
(3753)
(3719)
(3648)
(3644)
(3592)
(3389)
(3245)
(3210)
(3196)
学科
(36552)
经济(36515)
管理(18904)
方法(17072)
数学(15878)
数学方法(15824)
(14577)
中国(13439)
环境(10930)
(10373)
贸易(10368)
(10205)
(9196)
企业(9196)
(8830)
(6698)
(6669)
(5864)
农业(5856)
(5855)
银行(5852)
(5809)
(5785)
(5762)
关系(5672)
(5513)
金融(5513)
(5412)
业经(5373)
(5366)
机构
大学(105377)
学院(102700)
(57794)
经济(57239)
研究(41324)
管理(38775)
理学(33545)
中国(33482)
理学院(33209)
管理学(32888)
管理学院(32712)
(23401)
(22460)
科学(21377)
经济学(20271)
(20133)
财经(19591)
研究所(18532)
经济学院(18311)
(18124)
中心(17490)
北京(15029)
财经大学(14745)
(14612)
(14100)
科学院(13082)
研究中心(12298)
业大(12138)
(12095)
师范(12024)
基金
项目(69608)
科学(56802)
基金(55445)
研究(50775)
(48627)
国家(48332)
科学基金(41383)
社会(37155)
社会科(35513)
社会科学(35509)
基金项目(28251)
自然(24678)
自然科(24153)
自然科学(24148)
自然科学基金(23731)
资助(23367)
(22229)
教育(22017)
(20118)
中国(18273)
(17789)
国家社会(17562)
编号(17304)
重点(15797)
教育部(15696)
(15346)
人文(14445)
(13905)
大学(13694)
社科(13677)
期刊
(59211)
经济(59211)
研究(35569)
中国(18077)
(14782)
科学(14633)
管理(13795)
学报(13300)
经济研究(12304)
(11776)
大学(10748)
学学(10185)
财经(9856)
统计(9739)
(9591)
金融(9591)
(9199)
世界(8717)
(8648)
农业(8585)
国际(8312)
问题(7821)
业经(7741)
(7284)
决策(6965)
技术(6535)
(5874)
技术经济(5371)
商业(5065)
教育(4984)
共检索到154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海燕  
作为国内生产总值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居民消费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包含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整体呈现出“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平、西部低”的阶梯型变化;不同维度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化石能源和热力消费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为此,应多措并举完善碳减排顶层设计、加快碳减排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倡导国民养成低碳消费习惯,以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柴士改  
在考虑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情况下,构建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其碳排放系数的影响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呈现机制转移的非线性阈值协整效应:1985~2002年居民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2003~2007年效应由负向正平滑转换;2008~2013年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有利于其碳排放系数的降低。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效应,逐渐向正效应转变,表明城乡消费差异不利于居民部门碳排放系数的降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平  王黎明  
居民最终需求已成为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测算我国居民因最终需求而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本文以1992-200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费实物量数据,编制出混合单位的能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得到居民CO2间接排放量占居民碳排总量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在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解模型,对居民最终需求及相关经济活动引致的CO2间接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最终需求总量、城乡消费比例及居民消费结构三个方面的变化是促进CO2间接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以能源消耗系数下降为特征的生产技术的进步是促使CO2间接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慧  邢剑炜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差异由两个地区在人口、人均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和单位消费碳排放四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决定。未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吴开亚  
论文建立测算与分析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对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2—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从33 876×104t C增长至67 940×104t C,增幅达1.0倍;其人均值从289.1 kg C增长至519.6 kg C,增幅为79.7%。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增幅远小于消费价值量增幅;居民消费碳排放占我国能源消费排放总量的比重波动下降。在排放结构方面,农业、食品类消费品的排放比重大幅下降,居住、交通、信息等服务性消费的排放大幅上升。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人均排放的城乡比从2.4增至4.0;在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王如松  
可持续消费研究是产业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居民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本研究首先采用综合生命周期分析方法(Hybrid LCA)核算1997、2002和2007三年的居民消费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发现2007年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18.01亿吨。城镇居民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到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量达到总量的76.44%。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五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排放强度因子是"减缓"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力量,而人均消费水平因子是推动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对碳排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臻  赵定涛  余文涛  
本文结合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EIO-LCA)和结构分解分析(SDA),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嵌入式碳排放的增长,分解为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系统中因素的总效应始终为负值,消费系统中因素的总效应始终为正值,且后者的绝对值大于前者,进而引起嵌入式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始终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费模式的改变已成为推动嵌入式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且消费模式变化的增排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仅仅针对生产系统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并不能实现有效减排,减排需要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同时改进。除了技术节能外,我国还应把消费领域的节能作为"节能减排"一个重要内容,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引导和促使居民消费模式向低碳方向转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邓国用  刘阳  
低碳消费方式,对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消费给中国居民的消费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接着阐明中国居民从原有的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变化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加快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变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居民消费视角定量评估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Kaya恒等式向量形式的扩展,将人口城乡结构及城乡居民消费等变量纳入考察范围;采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能源强度及排放因子六种效应。对1980-2010年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五种效应;19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力已持续超过人口规模的影响;居民消费率的降低由于伴随着投资与出口等相对高碳的经济成分比重的同步上升,对碳排放的驱动大于抑制作用;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对碳减排的作用明显,但能源结构调整的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郭旭  王文秀  张浩  
居民消费碳排放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1997~201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法、碳排放系数法核算了上海市居民间接和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分析了上海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各部门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1997~2010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间接能源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2)1997~201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呈逐年上升,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3)14个部门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