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6)
- 2023(16044)
- 2022(13583)
- 2021(12971)
- 2020(10661)
- 2019(24476)
- 2018(23943)
- 2017(46225)
- 2016(24951)
- 2015(27518)
- 2014(27041)
- 2013(26858)
- 2012(24550)
- 2011(22312)
- 2010(21826)
- 2009(20102)
- 2008(19221)
- 2007(16496)
- 2006(14253)
- 2005(12432)
- 学科
- 济(97597)
- 经济(97486)
- 管理(67221)
- 业(64079)
- 企(50954)
- 企业(50954)
- 方法(45702)
- 数学(40329)
- 数学方法(39975)
- 中国(28033)
- 农(27842)
- 财(23556)
- 业经(21382)
- 贸(21082)
- 贸易(21072)
- 学(21049)
- 易(20547)
- 农业(18817)
- 地方(17514)
- 制(17395)
- 环境(15675)
- 银(15103)
- 银行(15040)
- 和(14800)
- 技术(14662)
- 融(14467)
- 金融(14465)
- 行(14356)
- 理论(14037)
- 务(13922)
- 机构
- 大学(350886)
- 学院(348274)
- 济(143918)
- 经济(141214)
- 管理(137373)
- 研究(121184)
- 理学(120359)
- 理学院(119019)
- 管理学(117089)
- 管理学院(116487)
- 中国(91719)
- 科学(76028)
- 京(74519)
- 农(63372)
- 财(61888)
- 所(60838)
- 研究所(56370)
- 业大(56245)
- 中心(54413)
- 财经(51087)
- 农业(50159)
- 江(47427)
- 北京(47080)
- 经(46825)
- 范(44669)
- 师范(44154)
- 经济学(44020)
- 院(43645)
- 经济学院(39858)
- 州(38635)
- 基金
- 项目(247790)
- 科学(194246)
- 基金(181505)
- 研究(176729)
- 家(160919)
- 国家(159612)
- 科学基金(135619)
- 社会(113159)
- 社会科(107240)
- 社会科学(107212)
- 基金项目(96545)
- 省(94376)
- 自然(88893)
- 自然科(86836)
- 自然科学(86809)
- 自然科学基金(85273)
- 划(80914)
- 教育(80015)
- 资助(74209)
- 编号(70350)
- 成果(55654)
- 重点(55587)
- 部(54933)
- 发(52782)
- 创(51677)
- 创新(48251)
- 课题(48089)
- 科研(47824)
- 国家社会(47421)
- 教育部(46767)
- 期刊
- 济(149909)
- 经济(149909)
- 研究(101481)
- 学报(61499)
- 中国(61181)
- 农(57334)
- 科学(54714)
- 管理(47246)
- 大学(45771)
- 财(43629)
- 学学(43489)
- 农业(39101)
- 教育(33916)
- 融(32147)
- 金融(32147)
- 技术(26432)
- 经济研究(26054)
- 业经(24695)
- 财经(24485)
- 经(20935)
- 业(20358)
- 问题(19651)
- 科技(17675)
- 版(16965)
- 理论(16472)
- 贸(16264)
- 图书(16101)
- 业大(16039)
- 技术经济(16000)
- 商业(15646)
共检索到494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艾莲 李萍 刘柏
2016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年,供给侧改革需要需求侧的对应和提升,从而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消费的增长依赖于消费信贷的拓展,因为消费信贷的行为特征决定居民采用信贷方式进行消费的规模。消费信贷行为的路径特征直接影响消费的形成和发展潜力。消费信贷行为有助于供给侧的实现,而供给侧变革和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消费,拓展居民消费的选择范畴,从而扩大消费规模。经过检验,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行为具有长记忆性。这种长记忆性使得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对后续消费信贷的发展具有持续稳定的影响,并进一步传递到消费行为,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政
文章以我国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各省市部分城乡家庭2005-2017年的消费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就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信贷余额均值为127064.61元,标准差为357541.04元,家庭消费信贷余额水平较高,且家庭之间消费借贷数额差异显著;居民家庭消费水平随着家庭总收入、金融资产总额的增加而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信贷余额水平远高于农村家庭,进而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消费行为 金融资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政霞
信贷约束可能导致消费对收入的可预测变化的过度敏感性。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表现,证实了信贷约束对居民即期消费的潜在影响。本文运用现代消费理论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程度,从制度上探讨了这种作用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居民消费 利率 消费信贷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红军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提速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然而,伴随消费信贷较快发展的却是,国内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通过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效应并未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个自然的疑问就是,消费信贷能否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其影响效应是大还是小?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信贷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消费信贷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影响效应不显著。最后,对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影响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虎
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 赵大伟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同样会对居民部门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居民杠杆率增长快、资产流动性不足、信贷渠道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的背景下,以LPR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方式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跨期消费决策,缓解偿债压力,强化直接利率效应,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以及居民收入,加强间接收入效应。
关键词:
LPR 利率市场化 消费信贷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霞 刘彦平
本文利用1978—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偏高;从1999年我国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以来,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阮小莉 仲泽丹
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图表,从消费主体的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影响因素 差异化研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霞 刘彦平
本文利用1978-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偏高;而自从1999年我国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以来,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从而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向前 戴国海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较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占比较高,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能够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但是以消费信贷额、借贷利差表示的信贷条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显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对消费形成有力影响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消费增长 过度敏感性 信贷约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士谦
当前,扩大国内消费已成为我国走出金融危机、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共识。消费信贷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却忽视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农村消费信贷亟须有一个快速开展和提升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消费信贷 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沈红波 苏治
信用卡不仅仅是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大众使用最为普遍的消费信贷工具,大力发展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重点关注居民的住房特征对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影响。本文采用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自有住房的居民,其信用卡的消费信贷程度和使用频率都不高,住房的财富效应当前在中国并不存在。相比租房,采用分期付款的居民其信用卡的消费信贷金额和使用频率较低,这表明当前较高的房价抑制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信贷,住房对消费存在着挤出效应。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信用卡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应采用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措施。政策应该从稳定房价预...
关键词:
信用卡 住房特征 地域差异 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燕桥 臧旭恒
本文在存在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的消费模型框架下,总结了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并利用我国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然而从消费信贷的作用渠道来看,当前的消费信贷主要缓解了居民当期流动性约束,促进了相关耐用品消费的增长,但消费信贷发展并没有降低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压力,其消费保险的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文认为过高的"大额刚性支出"成本和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消费信贷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较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消费行为 流动性约束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李燕桥
在一个扩展的C-M消费函数框架内,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消费信贷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对收入变动和信贷条件变动同时呈现出"过度敏感性",但信贷敏感性系数要远远小于收入敏感性系数;当前的消费信贷主要缓解了居民当期流动性约束,促进了耐用品消费的增长,但对非耐用品与服务消费的影响较弱;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信贷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明显不同,中等收入组和较高收入组居民的信贷敏感性系数最高,高收入组居民次之,而低收入组和较低收入组居民最低。因此,尽管消费信贷对拉动内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打破消费信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易善安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扩大内需,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流通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必然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较强,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较弱。此外,流通产业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影响居民就业、添加新消费热点以及影响其它产业发展等方式,间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