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1)
- 2023(9028)
- 2022(7728)
- 2021(7408)
- 2020(6527)
- 2019(15353)
- 2018(14949)
- 2017(28336)
- 2016(15519)
- 2015(18137)
- 2014(18238)
- 2013(18385)
- 2012(17535)
- 2011(16046)
- 2010(15812)
- 2009(15026)
- 2008(15079)
- 2007(13447)
- 2006(11479)
- 2005(10593)
- 学科
- 济(71002)
- 经济(70903)
- 管理(40681)
- 业(39080)
- 方法(34438)
- 数学(31304)
- 数学方法(31070)
- 企(29438)
- 企业(29438)
- 中国(21327)
- 农(19373)
- 财(17556)
- 贸(15817)
- 贸易(15811)
- 易(15453)
- 制(14739)
- 学(14028)
- 农业(12554)
- 业经(12459)
- 地方(11706)
- 银(11423)
- 银行(11401)
- 行(10986)
- 融(10912)
- 金融(10910)
- 和(10051)
- 环境(9720)
- 体(9620)
- 务(9112)
- 财务(9090)
- 机构
- 大学(236633)
- 学院(231424)
- 济(106328)
- 经济(104466)
- 管理(86444)
- 研究(84961)
- 理学(74453)
- 理学院(73545)
- 管理学(72437)
- 管理学院(71991)
- 中国(65643)
- 京(50543)
- 科学(50096)
- 财(47777)
- 所(43645)
- 农(40352)
- 研究所(39795)
- 中心(38411)
- 财经(38266)
- 经济学(35095)
- 经(34903)
- 业大(33585)
- 江(33026)
- 北京(32614)
- 农业(32024)
- 经济学院(31794)
- 范(30254)
- 师范(29994)
- 院(29807)
- 财经大学(28368)
- 基金
- 项目(151996)
- 科学(119804)
- 基金(113452)
- 研究(109887)
- 家(99547)
- 国家(98789)
- 科学基金(83160)
- 社会(72555)
- 社会科(68779)
- 社会科学(68760)
- 基金项目(59414)
- 省(55213)
- 自然(52004)
- 自然科(50813)
- 自然科学(50795)
- 教育(50043)
- 自然科学基金(49943)
- 划(48235)
- 资助(47225)
- 编号(42647)
- 部(36151)
- 成果(35571)
- 重点(34805)
- 发(32783)
- 国家社会(31513)
- 教育部(31012)
- 创(30657)
- 中国(30393)
- 科研(29620)
- 课题(29485)
共检索到34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胥 谢迟 毛中根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总体明显高于民生满意度,民生获得感大于、等于、小于满意度的样本数分别占总体样本的58.34%、2.3%、39.36%,且两者数值正负等级也差别明显;特征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仅在不同的收入与年龄群体中有明显差异,而民生满意度在不同的年龄、居住环境、就业状态、收入、文化程度群体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导致两者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民生预期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有负向中介调节作用、预期值越高,民生获得感提高对满意度的促进作用越弱;导致不同的年龄与收入群体均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年龄与收入能够同时影响到民生获得感、满意度与预期,其他个体因素则没有这样全面的影响。研究创新:测度与分析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差异,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价值:有助于协同把握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为增强民生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民生获得感 民生满意度 测度 差异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莹
民众在公共服务中的受益程度,关系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获得感,并影响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本文基于天津市居民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居民获得感与民生公共服务、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生公共服务及其两个细分维度(保障型公共服务与发展型公共服务)均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发展型公共服务比保障型公共服务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程度更高;民生公共服务总体及两个细分维度通过增加居民获得感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并且,居民获得感的影响机制在保障型公共服务与满意度关系中的作用相对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补齐保障型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满足基本民生需求;提升发展型公共服务质量,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生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广泛提升民众获得感与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民生 公共服务 生活满意度 获得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王琛 王法朋
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存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而农村居民的代际差异并不明显;相比城市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更显著;农村普遍偏低的受教育水平,一定程度阻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高学历人才的期望会弱化受教育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栋 夏怡凡 孙怡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民生满意度指数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以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调查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分析体系的构建以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民生 满意度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荣 段晓雪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民生保障获得感与政府信任是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变量,二者均能对公共精神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政府信任是民生保障获得感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机制,在二者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政府要进一步把握民生关切,增强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公平性与普及性,同时通过制度建构确保在社会保障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以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提升农民的政府信任和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抓好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价值规范与价值引领,强化农民的集体归属感,涵育农民公共精神,加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关键词:
民生保障获得感 政府信任 农民公共精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迪尔 刘国恩
文章从新的视角,设计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民生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这种影响的时滞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更多的民生获得感,而这种影响作用确实具有时滞溢出效应,影响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会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而随后这种影响效应又趋于不断弱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强彬 李佳桧
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是新时期保障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深刻体现,村民的协商获得感是影响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采用STATA两层线性模型,分析村庄异质性、村民协商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解释比重,试图为认知村委会工作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村民的协商机会获得感与协商结果获得感同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显著相关,村庄层面的经济分层、文化水平、媒介接触和村庄公共事务会议参与显著影响村委会工作满意度,阶层交互模型显示村庄间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来自村民个体与村庄特性的交互作用,村庄媒介接触正向调节村民协商机会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村庄经济分层、村庄文化水平则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村民协商结果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荣华 陈琰
本文将Logistic回归方法运用于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选取五个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调查数据,科学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居住区域和对社会公平的看法这三个因素对江苏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此,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推进政治经济建设将成为提高江苏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姚梅新
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Ridit方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探究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民生总体满意度、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的满意度较全样本人口的满意度更高;不同年龄层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异质性。从影响效应来看,年龄层、收入改善、就业和职业类型等个人特征与经济能力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服务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因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民生保障满意度,对于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阮荣平 周佩 程郁
提升政府满意度是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的核心要义。本文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和2015年"中国民生调查"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对比了收入、就业、教育、养老、医疗和住房等多个民生状态维度对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维度的民生状态对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收入、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和就业;(2)纵向来看,住房、就业和收入对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有较强上升趋势,教育和医疗的影响则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养老的影响变动不大。因此,当前的民生工作应首先着力强化对居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静敏 马秀颖
本文基于民生问题满意度抽样调查数据,将调查内容分为生存民生、安全民生、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民生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各方面满意度情况和民众最希望政府解决的民生大事,调查结果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稳定物价、增加收入、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等内容是当前民众呼声最高的诉求。
关键词:
民生问题 满意度 抽样调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试行的典型区域为实例,运用定序logit模型进行评估研究耕地保护补偿区域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试点区域,成都市受访农户的总体生活水平较高农户的生活满意度指数随村庄经济水平的上升而增加;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使农户的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农户个体特征和区域位置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教育设施,多样化耕地保护补偿形式,提升农户的就业率以改善农户的生活质量,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荣华 陈琰
本文在提出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21个县(市、区)1121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现状。本文发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为3.12,即基本满意,其中,家庭关系得分最高(3.67),经济状况得分最低(2.09)。本文还通过象限图分析考察了各具体领域的满意度及其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人际关系和政府公共政策,而经济状况、工作和环境是阻碍其生活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银莺 朱兰兰
以四川省成都市3个镇18个村庄208户农户为例证,构建生计资产六边形分析农户生计资产状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定序Logit方法探讨农户生计资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存在性和影响度。研究表明:1农户生计资产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及个体差别。永安镇农户生计资产产值最低,且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在50%~90%的一兼农户生计资产产值最高,家庭农业收入占比为10%~50%的二兼农户生计资产产值最低;江源镇农户生活满意度相对最高,非农业户和纯农业户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兼业农户。2农户生活满意度与生计资产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农户生计资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为0.482 2。其中,心理资产与农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关键词:
社会地位 获得感 影响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