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7)
2023(9303)
2022(7756)
2021(7439)
2020(6269)
2019(14270)
2018(13845)
2017(26549)
2016(14343)
2015(16011)
2014(15921)
2013(16128)
2012(15392)
2011(14015)
2010(13914)
2009(12722)
2008(12760)
2007(11137)
2006(9630)
2005(8849)
作者
(42529)
(35611)
(35565)
(33920)
(22844)
(17142)
(16130)
(13697)
(13612)
(12697)
(12695)
(12049)
(11566)
(11524)
(11522)
(10955)
(10534)
(10358)
(10248)
(10179)
(9180)
(8773)
(8655)
(8233)
(8126)
(8064)
(7942)
(7408)
(7237)
(7220)
学科
(66064)
经济(65989)
(35495)
管理(35369)
方法(30844)
(27197)
企业(27197)
数学(27047)
数学方法(26768)
中国(20383)
(16988)
(16349)
(14256)
(14225)
贸易(14218)
(13849)
地方(12664)
业经(12621)
(12475)
农业(11545)
(10710)
(10708)
金融(10706)
银行(10686)
(10392)
产业(9276)
(8987)
环境(8789)
(8772)
理论(8401)
机构
大学(218134)
学院(213862)
(97124)
经济(95642)
研究(81944)
管理(76498)
理学(66694)
理学院(65770)
管理学(64571)
管理学院(64161)
中国(61735)
科学(49456)
(46646)
(42935)
(42295)
研究所(39069)
(37444)
财经(35423)
中心(35134)
经济学(32952)
(32539)
业大(30585)
(29799)
经济学院(29784)
农业(29709)
北京(29694)
师范(29476)
(29322)
(29021)
财经大学(26777)
基金
项目(146375)
科学(116832)
基金(111572)
研究(102731)
(99642)
国家(98899)
科学基金(83330)
社会(69928)
社会科(66474)
社会科学(66458)
基金项目(58078)
自然(53279)
自然科(52150)
自然科学(52131)
(51979)
自然科学基金(51266)
教育(46834)
资助(46431)
(46152)
编号(37430)
(34813)
重点(33954)
(31728)
成果(31238)
国家社会(31157)
教育部(29841)
(29629)
中国(29384)
科研(28445)
创新(27963)
期刊
(102761)
经济(102761)
研究(66837)
中国(38752)
学报(38224)
科学(35808)
(33502)
(30969)
大学(28785)
管理(27904)
学学(27367)
农业(23027)
(19396)
金融(19396)
经济研究(19087)
教育(19000)
财经(18707)
(16298)
业经(14198)
技术(14139)
问题(14127)
(13402)
(13379)
世界(12661)
国际(11876)
(10930)
统计(10849)
技术经济(9965)
资源(9836)
商业(9537)
共检索到31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蕊  
文化消费是实现文化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发现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结构性差异,发展性文化消费与娱乐性文化消费的比例不均衡,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城乡文化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立岩  杜春越  
本文通过构建泰尔指数和家庭借贷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收入差距、借贷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及城乡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收入与消费的正向关系显著,但城乡和地区间仅存在微弱差异;借贷水平、收入差距与消费间分别呈现出显著正向和负向关系,且这两种关系均存在较强的城乡和地区差异;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利好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取决于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度。政府要促进居民消费,不仅应在政策上倾斜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着力优化收入分配、持续提高农村和内陆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而且应该着力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朱国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艳阳  宋美喆  
本文基于中国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失业率分解为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两部分,分别考察其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性失业率上升使得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而周期性失业率对其影响微弱。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表明,结构性失业的直接受损群体为低收入阶层。对于城镇高收入阶层,无论是周期性失业率还是结构性失业率,都不对其收入水平构成显著性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徐仲  魏琼琼  
在城镇化视角下,通过理论模型推导,构建门槛面板模型,采用19972015年省际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视角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中级阶段,社会保障支出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城镇化水平高级阶段,社会保障支出拉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地区看,东中西部社会保障支出既存在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又存在地区差异。基于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社会保障各项目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不同的门槛效应。此外,人力资本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江明  
当前地区之间居民消费差距及其引起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从公共福利制度视角出发,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公共福利投入水平的公平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福利支出的增加与居民消费是互补的关系,而公共福利支出GINI系数的扩大,则能抑制居民消费,也即增强公共福利支出的公平性可以刺激居民消费支出。本文还就如何平衡公共福利投入促进居民消费,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王选华  王玲玲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规模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等两个因素影响;在综合消费支出中,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前列,高于大部分中部地区;在个别地区的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增加并不一定就是气候原因,还可能是时尚等元素导致。因此,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惠武  
利用近年来的数据,计算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及收入来源结构,并作了对比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缩小,其次,地区间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的收敛导致的,再次,低收入地区的劳动者进城务工有助于地区间农村户籍人口收入差距的缩小,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作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引擎,文化消费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圈,其文化消费状况及城乡差距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民生状况将直接对全国产生示范作用。文章将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村文化消费状况及城乡差距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出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消费协同改善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建和  张笑晓  白冰  马婷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至2017年三期样本数据,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基础上分别利用结构方程和分组检验对我国居民家庭资产财富效应传导路径及其结构性差异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财富效应通过资产和收入进行传导,其中风险资产对居民家庭消费的传导最为明显;各类资产对居民家庭的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强于家庭收入;资产财富效应具有结构性差异,会随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户主年龄增高而减弱,而农村家庭有负向影响。本文建议提高居民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推动居民家庭消费,同时既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又要保持住房资产价值稳定,即坚持“房住不炒”很有必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计量形式,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收入弹性,概括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旨在进一步分析其经济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  黄慧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陈永强  
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受区位要素、农村社会政策、社会经济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农地流转、机会不公平、社会资本量与社会资本收入效应差异等因素也带来了农民收入不均等问题。江浙两地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在江浙农村居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江浙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的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已扩大到11.27个百分点,而江苏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高于浙江,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两地差距。两地不同的政策响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与模式、粮食安全战略的角色定位以及不同的发展理念与地域文化等因素均对收入产生了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