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3)
2023(9583)
2022(7868)
2021(7230)
2020(5695)
2019(13174)
2018(12717)
2017(23711)
2016(12628)
2015(14320)
2014(14104)
2013(14278)
2012(13861)
2011(12942)
2010(12801)
2009(11659)
2008(11460)
2007(10082)
2006(9140)
2005(8688)
作者
(36106)
(30132)
(30072)
(28546)
(19514)
(14448)
(13579)
(11722)
(11685)
(10710)
(10570)
(10072)
(9886)
(9673)
(9585)
(9374)
(8997)
(8768)
(8693)
(8379)
(7765)
(7322)
(7198)
(6951)
(6816)
(6813)
(6648)
(6583)
(6090)
(6080)
学科
(65887)
经济(65818)
(30862)
管理(29284)
中国(24435)
方法(22316)
数学(20118)
(19993)
企业(19993)
数学方法(19991)
(19686)
地方(18443)
(14261)
(14109)
贸易(14094)
农业(14006)
业经(13777)
(13704)
(11750)
(11509)
银行(11501)
(11325)
(11306)
金融(11306)
(11274)
地方经济(10607)
环境(10498)
(9861)
收入(9849)
发展(8973)
机构
大学(185912)
学院(184648)
(91193)
经济(89753)
研究(74985)
管理(65769)
中国(58153)
理学(55441)
理学院(54702)
管理学(54044)
管理学院(53685)
(41515)
科学(40896)
(39931)
(37717)
研究所(33996)
中心(32470)
财经(31124)
经济学(30390)
(29097)
(28638)
北京(27824)
经济学院(27378)
(27291)
师范(27093)
(27021)
(26573)
财经大学(23177)
业大(22610)
科学院(22590)
基金
项目(117851)
科学(94636)
研究(90351)
基金(87196)
(75664)
国家(75020)
科学基金(63705)
社会(61222)
社会科(58193)
社会科学(58185)
基金项目(44347)
(42800)
教育(40760)
(37251)
自然(36805)
资助(36361)
自然科(35986)
自然科学(35978)
自然科学基金(35356)
编号(34843)
(32071)
成果(29136)
(27895)
重点(27162)
国家社会(27130)
发展(26867)
(26409)
课题(25748)
中国(25583)
教育部(24358)
期刊
(105940)
经济(105940)
研究(65891)
中国(44825)
(28327)
(27632)
管理(25997)
科学(25577)
学报(24651)
教育(24251)
(21365)
金融(21365)
农业(19935)
大学(19660)
经济研究(19072)
学学(18237)
业经(16485)
财经(16112)
技术(15429)
问题(14204)
(14157)
(13242)
世界(12932)
国际(12098)
(11229)
技术经济(9653)
经济问题(9019)
统计(8745)
(8366)
论坛(8366)
共检索到301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相昱   张晨   唐亮  
缩小机会不平等,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源生动力,从而达到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途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抓手。本文采用基于集成回归树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尝试克服传统方法在测算机会不平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重要缺陷,同时引入分位数回归森林将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等拓展至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以此提供收入机会不平等测算的全新方法和全新视角。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以基尼系数衡量的全样本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等约为0.244~0.307,大致占总体不平等的38.1%~52.4%;这种非线性机器学习模型的测算结果明显高于依赖线性模型的传统测算方法;城镇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高于农村,环境因素对城乡间收入差距形成的贡献度最大;个体及其父亲的可观测特征差异更倾向于拉大收入差距,而其母亲的可观测特征则相反;另外,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测算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子代的收入风险,优良的环境基础更倾向于赋予子代收入分布的右偏优势;从分布结构看,收入下限、收入上限、偶然收入和收入风险的不平等程度都要显著高于收入均值的机会不平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导致的子代收入下限和收入风险不平等需要被重点关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实  沈扬扬  
消除机会不平等,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是构建体现公平与效率分配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对农村机会不平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的农村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程度出现小幅下降,从2013年的24.4%下降到2018年的22.2%。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女性相对于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相对于老年劳动力,贫困县相对于非贫困县,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第三,性别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年龄和区域(贫困县)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最低。第四,农村机会不平等的间接渠道效应有所提高。女性主要面临与教育不公平相关的间接效应,男性主要受非竞争市场环境影响。第五,贫困县就业间接渠道效应跨期下降,据此推测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有助于缓解由非竞争市场带来的就业机会不公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本文借鉴Roemer的环境和努力二元因素分析框架,采用CHIP数据,构建了相对全面的环境集,然后借助事前法构造的反事实收入间接测度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程度及其具体生成渠道,并选取年龄、性别和地区三大环境因素,进一步剖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23. 2%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城镇机会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积累,但在51~60岁时有所缓和,呈现倒U型特征。女性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机会不平等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2)从生成渠道来看,机会不平等中的78. 3%源于环境因素的直接渠道影响,剩余21. 7%为环境因素的间接渠道影响。两种渠道的相对程度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明显,间接渠道对女性机会不平等的解释力是男性的2倍以上,间接渠道相对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旨在缩小机会不平等的政策应致力于补偿年龄、性别和地区等环境因素差异,尽可能使所有人的同等努力得到同等回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昭   孙欣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等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等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占利  邹薇  
本文利用泰尔零阶指数测算了个体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运用非参数法、参数法进行估计,其中在参数估计中区分了环境对个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考虑了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中国的机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考虑环境对努力的间接效应后,2007、2013年中国机会不平等相对占比分别为13. 59%和20. 74%;就机会不平等在城乡、性别、不同出生群组间的差异来看,农村相对于城市、女性相对于男性、70后相对于50后和60后,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对收入不平等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嵌套Shapley分解表明:对环境直接效应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户籍、性别和父母教育,同时环境的间接效应随时间加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薇  
基于CHNS数据,本文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集中度指标测度法,应用收入成分或来源分解法分解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与阿特金森等指数,并分析各收入来源对其贡献及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工资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变动方向为正,扩大了总收入的不平等;近年来退休金收入在总收入中份额的持续提高对于减小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筱媛   张丽君   刘晴   贾雪梅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多期数据,采用事先参数法构建中国地市级收入机会不平等指数,利用中国地市级宏观层面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基础设施产出两方面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基于宏微观数据的匹配,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和机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且该结果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发现:(1)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东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收入机会不平等效应最为显著;(2)在机制分析中,检验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城市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调节效应;(3)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红利”,缓解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该文首先综合比较了三种测度机会不平等的方法,事后法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相对准确,但需要较大的数据样本;事前法在操作上较为便捷,但低估了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相比于事前法和事后法,基于联立方程的方法在假设上更为合理,并且可以将机会不平等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但测度结果依赖于模型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在地区、城乡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以及较弱的代际流动性,该文以地区、户口类型、性别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外生条件,并综合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度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并结合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纪凡  
本文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然后以政府转移支付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财政收支分权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二是财政收支分权对不同类型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抑或支出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总体居民;三是政府转移支付在不同区制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显著地非线性特征。即从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制跨入较高的第二区制时,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由负转变为正。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对于全面构建央地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还可以为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纪凡  
本文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然后以政府转移支付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财政收支分权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二是财政收支分权对不同类型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抑或支出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总体居民;三是政府转移支付在不同区制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显著地非线性特征。即从相对较低的第一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蓝嘉俊  魏下海  吴超林  
老龄化与收入不平等是当今世界两个突出现象,老龄化是否为解释收入不平等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全样本估计结果表明,老龄化会显著地拉大收入不平等,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顶部老龄化而非底部老龄化的有力推动。对老龄化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收入水平较高或者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促进作用更大。这意味着,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而逐渐释放的。在考虑更多的控制变量、内生性问题以及异常样本点影响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研究基于跨国数据获得的经验发现,能够为当今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和收入分配问题提供新的政策洞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锋莉  区蕾  赖磊  
文章基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计算中国居民的可行能力不平等程度,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性别和年龄分层结果发现,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集中,21~35岁之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最不公平,36~45岁之间居民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差异较大,而46~55岁之间居民在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方面的可行能力也最不平等。城乡结果表明,农村受教育程度更为集中,但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以及心理健康的不平等程度更大。东中西部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条件各地差异并不明显,西部地区的家庭资产及医疗可及性最不平等,中部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最集中,但心理健康差异更大,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程度最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修娜  史新杰  李实  
本文利用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8年间处于劳动年龄人群的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因为子人群的结构变化。其中,地区、出生时的户籍类型的影响有所下降;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的影响逐渐加剧;父母特征(教育和职业)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势头,教育代际传递对不平等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户籍看,出生时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相对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出生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本文认为,出生于不利环境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突破不利环境的约束实现更高努力进而改变命运,因此需要对他们给予适当支持,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供畅通渠道,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忠琼  陈日胜  冯淑怡  
本文从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群切入,以单个农户家庭为基本计算单元,考察1986—2014年间中国农村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动态演变趋势,并进行空间分解探讨组内及组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地区和非城市群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均呈现缩小—拉大—缩小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而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要高于其他城市群地区,并出现进一步拉大趋势。城市群地区收入不平等增速高于非城市群地区,同时非城市群与城市群农村地区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两者的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有显著变化,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进一步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区域就业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政策制定应该兼顾城市群地区与非城市群农村地区,同时要避免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过度集中到城市群核心区域,引导资本向城市群边缘村庄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