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7)
- 2023(19447)
- 2022(16255)
- 2021(14978)
- 2020(12480)
- 2019(28459)
- 2018(27814)
- 2017(51998)
- 2016(27961)
- 2015(31659)
- 2014(31445)
- 2013(30952)
- 2012(28666)
- 2011(25992)
- 2010(25896)
- 2009(24308)
- 2008(23587)
- 2007(20733)
- 2006(18432)
- 2005(16827)
- 学科
- 济(133207)
- 经济(133038)
- 管理(82320)
- 业(75104)
- 企(61819)
- 企业(61819)
- 方法(54626)
- 数学(47733)
- 数学方法(47095)
- 中国(35039)
- 农(34225)
- 财(33696)
- 业经(28515)
- 学(27479)
- 地方(26568)
- 制(26033)
- 农业(22971)
- 贸(21306)
- 贸易(21292)
- 易(20686)
- 理论(19949)
- 融(19793)
- 金融(19786)
- 体(19712)
- 银(19582)
- 银行(19537)
- 行(18774)
- 环境(18478)
- 务(18434)
- 财务(18363)
- 机构
- 大学(411503)
- 学院(408235)
- 济(178645)
- 经济(175232)
- 管理(153194)
- 研究(144725)
- 理学(132137)
- 理学院(130641)
- 管理学(128062)
- 管理学院(127315)
- 中国(109860)
- 京(87136)
- 科学(85806)
- 财(83166)
- 所(72549)
- 农(67352)
- 研究所(65750)
- 财经(65520)
- 中心(64690)
- 江(60267)
- 经(59663)
- 业大(59206)
- 经济学(57105)
- 北京(54969)
- 农业(52683)
- 院(52454)
- 范(52356)
- 师范(51720)
- 经济学院(51076)
- 财经大学(48702)
- 基金
- 项目(273833)
- 科学(217396)
- 基金(202624)
- 研究(197796)
- 家(177998)
- 国家(176594)
- 科学基金(151366)
- 社会(129502)
- 社会科(122851)
- 社会科学(122822)
- 基金项目(105067)
- 省(104444)
- 自然(96837)
- 自然科(94643)
- 自然科学(94613)
- 自然科学基金(92937)
- 教育(91442)
- 划(88852)
- 资助(83915)
- 编号(76915)
- 成果(63240)
- 重点(62571)
- 部(61768)
- 发(58838)
- 创(56496)
- 国家社会(55401)
- 课题(54635)
- 教育部(53421)
- 创新(53021)
- 科研(52653)
- 期刊
- 济(200125)
- 经济(200125)
- 研究(124833)
- 中国(83004)
- 学报(65820)
- 财(64809)
- 农(62322)
- 科学(60933)
- 管理(59688)
- 大学(51233)
- 学学(48600)
- 农业(42368)
- 教育(41559)
- 融(36654)
- 金融(36654)
- 技术(36373)
- 财经(34114)
- 经济研究(33671)
- 业经(29682)
- 经(29502)
- 问题(25795)
- 业(22104)
- 统计(21961)
- 贸(21258)
- 技术经济(20830)
- 世界(20288)
- 版(19734)
- 策(19516)
- 国际(18916)
- 科技(17578)
共检索到61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康健
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期交叠模型,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葫芦型"分布特征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在二元经济制度条件下,处于低收入主众数组的农村居民受到人力资本成本溢价和户籍制度引发的劳动力转移壁垒成本的影响,面临比城镇居民更为严格的收入积累机制、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门槛和中产阶层"陷阱"阈值,给其上升为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障碍;而处于中等收入次众数组的城镇居民,面临以上几个方面的约束更小,从而能够更快地晋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主、次众数组在发展中逐步脱离,必然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葫芦型"分配格局。相对于"金字塔型"而言,"葫芦型"是一个进步,葫芦型的次众组可能是未来形成橄榄型的基本部分,但是目前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较远,并且中长期停滞于葫芦型也不利于后者的形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淼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使城乡二元结构在良性状态下不断弱化直至最终破除。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可行性模式的借鉴,可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两个方面探讨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弱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可行性方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1979—1991年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启动了经济市场化过程,形成了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其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该时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在矛盾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康继祥
按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是对自然经济的否定,首先应该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出现。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行政化,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建立必须走与一般规律相反的特殊道路。即市场经济具有对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双重否定性质。正因如此,市场经济必须在计划经济体制最薄弱的地区打开缺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全景 郝增慧
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双重二元结构"特征,构建双重二元结构模型,理论分析所有制结构、金融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U型"关系;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错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城乡结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有经济比重影响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分地区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公有制经济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推动金融发展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通过市场化改革选择最优所有制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强 丁沛文 王颂吉
区别于传统的城乡部门划分方法,本文依据城镇化率对乡镇企业作了城乡分解,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乡村部门与城镇部门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1978-2010年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呈弱化趋势。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但与此同时,本文认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仍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敏 朱保芹
经济发展引致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升的同时,亦在加剧消费领域的不平等,其中城乡居民消费分层的现实问题备受学界关注。立足于消费分层基本理论,本文从城乡二元结构视角对构建城乡消费分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分层现状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地,本文根据持久收入-生命周期(LC-PIH)模型和粘性消费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从消费结构分层、消费规模分层和消费倾向分层对城乡居民消费分层现状予以表征,实证考察房价波动和收入差异等因素对于城乡消费分层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存在典型的分层特征,尽管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量更大且消费结构更优,但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速、消费意愿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却相对更快;城乡房价水平差异和收入差异均能够显著加剧城乡消费分层,且这一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特征。据此,本文提出要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策略,避免陷入"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层"并驾齐驱的消费困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群山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令人担忧。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较为突出的因素,本文借助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源 王群群 秦玉奇
本文通过将民生财政运作模式下的支出与税收变量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理论模型,进而分析民生财政收支活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利用中国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总额增长过程中的"农村偏向"资金投向特征,能起到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而民生财政所引致的税收收入高速增长及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的特征,则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晶晶 黄浩
本文基于1997年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及其三大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1997年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和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的改善起到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化以及目前城市严格而农村宽松的人口政策则扩大了城乡差距。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各项因素对三大地区的城乡差距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快城市化的政策有利于平抑东、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而不利于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对外开放的深化显著地拉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但这种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尚不明显;财政政策城市偏向程度的弱化对平抑西部地区的城乡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卓然
文章选取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化进程、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均明显抑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二者交互项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助推作用,说明在推动市场化发展和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时应注重对二者的统筹与协调。通过划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区域间比较分析,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地区,而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负向效应,在中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通过门限面板回归,发现二者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单重门限效应,但负向效应在门限内外影响趋势却不一致。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二元经济结构 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虽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还没有被完全破除。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那么,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此艰难,这就需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背景谈起。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粮食统购统销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