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6)
2023(13199)
2022(11028)
2021(10464)
2020(8712)
2019(20336)
2018(19849)
2017(37589)
2016(19951)
2015(22701)
2014(22105)
2013(21568)
2012(19566)
2011(17298)
2010(16938)
2009(14889)
2008(14042)
2007(11669)
2006(9807)
2005(8289)
作者
(53535)
(44951)
(44560)
(42450)
(28573)
(21180)
(20215)
(17683)
(17030)
(15645)
(15219)
(15107)
(14024)
(13993)
(13939)
(13839)
(13355)
(12918)
(12891)
(12831)
(10817)
(10786)
(10766)
(10208)
(10092)
(10081)
(9678)
(9516)
(8884)
(8858)
学科
(83469)
经济(83374)
管理(54804)
(52156)
方法(42493)
(41262)
企业(41262)
数学(38868)
数学方法(38236)
中国(24061)
(22155)
(21080)
业经(16643)
(16601)
贸易(16590)
(16282)
环境(15427)
(15362)
农业(14980)
(13025)
(12589)
地方(12328)
(11885)
技术(11859)
理论(11740)
(11670)
银行(11657)
(11470)
金融(11469)
(11239)
机构
大学(273079)
学院(271611)
(120149)
经济(118302)
管理(108968)
理学(95691)
理学院(94742)
管理学(92880)
管理学院(92394)
研究(91209)
中国(69521)
(56531)
科学(54082)
(51277)
(43409)
中心(42515)
财经(42288)
(41605)
研究所(40099)
业大(39261)
(39063)
经济学(38592)
(36149)
北京(35231)
经济学院(34964)
(33452)
(33179)
师范(33082)
农业(32640)
财经大学(31942)
基金
项目(195859)
科学(157397)
基金(147856)
研究(141624)
(130343)
国家(129049)
科学基金(111978)
社会(93010)
社会科(88464)
社会科学(88442)
基金项目(77113)
(73233)
自然(72724)
自然科(71155)
自然科学(71138)
自然科学基金(69853)
教育(65422)
(62903)
资助(60872)
编号(55095)
(44447)
重点(44095)
成果(43028)
(41719)
(41714)
国家社会(40693)
创新(39117)
教育部(38784)
科研(38388)
大学(37500)
期刊
(117490)
经济(117490)
研究(75393)
中国(48887)
学报(40717)
管理(39937)
科学(39727)
(38220)
(36686)
大学(32031)
学学(30257)
农业(25762)
教育(25504)
技术(25404)
经济研究(21112)
财经(20393)
(20391)
金融(20391)
业经(17861)
(17664)
统计(15637)
问题(15496)
(15493)
(13851)
(13806)
世界(13631)
技术经济(13605)
决策(12402)
科技(12272)
(12238)
共检索到38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林   王佳莹   陈臻   周立宏  
基于2015年和2018年CGSS家庭微观数据,构建多项Logit模型,实证检验居民收入对家庭碳达峰偏离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增长对家庭直接碳达峰偏离度和间接碳达峰偏离度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家庭部门碳达峰偏离度,且家庭碳达峰偏离水平越低,收入增长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小。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家庭的低碳消费模式较为稳定,东部地区则需关注高碳排放风险,且教育水平提升能够缓解因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家庭碳达峰偏离度提升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引导培养家庭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观念,以推动家庭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李科宏  
围绕家庭背景与居民个体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构建城镇居民收入决定的代际流动模型,分离出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代际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模型进行估计,并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测算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流动贡献。结果表明: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较高的代际流动贡献,家庭政治背景代际流动贡献较弱。其中,家庭教育背景相对贡献度为52%~64%,主要通过子女工作年限和担任领导发挥作用;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贡献度为45%~80%,主要通过子女户口是否本地发挥作用。最后,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刘斌  李磊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虢超  丁建军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建和  胡跃峰  
由于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财富资本的快速增长及其构成的巨大变化,笔者将家庭财富资本的主要变量(家庭金融性资产、家庭房产价值、家庭借出款与家庭负债)作为中间变量引入到条件代际传递模型中,进而阐述了这几类家庭财富变量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解释力。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子代与父代的年龄之后,这几类家庭财富变量都能对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解释力。其中房产价值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解释力最强,金融资产的解释力较稳定,而家庭借款的解释力则较弱。而且家庭房产价值与家庭借出款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解释力主要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这表明家庭财富资本能较显著地影响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文章采用2002年CHIP中的城镇数据,从微观上控制劳动者的个体特点、职业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特征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将FDI引入收入方程,实证研究了FDI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小于对高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FDI拉大了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相关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并且发现FDI拉大了国有企业劳动力与非国有企业劳动力的收入差距,FDI拉大了资本收入者和劳动收入者的收入差距。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芳  王喆  姜海  
用户在线机票代理商选择行为的分析对旅游搜索网站机票搜索产品系统的改进非常重要。该文基于某旅游搜索网站机票搜索和预订用户的在线数据,对该网站的用户在线代理商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运用了多项logit模型理论及方法,将有关代理商的机票报价、评价、增值服务、页面位置以及市场份额的变量引入模型,并建立了可以解释该选择行为的对数价格多项logit模型。结果显示:用户的确最关注的是代理商的机票报价;搭售保险和评价人数过少都不利于用户对代理商的选择;增值服务的提供和较高的评分会增加用户对代理商的兴趣;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展示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蓓蓓  陈永福  于法稳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7类食品的消费数据,本文运用QU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家庭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按照全部样本估算的城镇居民家庭乳品、油脂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支出弹性大于1,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这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弹性也相对敏感;其次,在不同收入分层中,低收入家庭油脂类食品的消费价格弹性相对敏感;再次,当收入和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城镇居民家庭更愿意增加对肉类、蛋类和乳品的消费。因此,稳定食品价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是确保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需求、营养摄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本文基于嵌套LOGIT模型考察了梯度二元融资结构下中国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在影响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因素中,家庭的收入状况、家长的职业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对每个阶段的教育选择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其他一些因素,如教育支出增加、财政支持的不足则降低了农村家庭选择更高教育水平的意愿,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与城市相比整体差距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不均等等诸多难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只有发挥影响家庭教育选择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降低消极因素的作用,才能激励农村家庭提高教育的意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涛  葛幼松  
在"新五化"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结构的"低碳化"转向已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这取决于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区域道路环境数据和居民出行特征与方式选择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道路环境因子,并构建道路环境因子、居民出行特征与居民出行方式间的多项Logit模型,以探讨道路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建筑高度因子和绿化覆盖率因子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较大影响,随着建筑高度的提升,选择步行的概率显著提高,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的概率显著下降;随着绿化覆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  曾文博  徐小琴  
文章运用PVAR模型研究中国1997—2013年就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逆向均衡和"非对称的互动关系",就业结构优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相互且持久的正向影响,但就业结构优化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对于就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为同步实现优化就业结构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应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快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东坡  
城镇居民收入作为农村居民城市化决策函数中的核心变量,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与经典的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将城镇居民收入限定为工资收入不同,以城镇居民收入多元化为基本假定,考察收入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通过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表明:(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但工资性收入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化作用弱化,而非工资收入对城市化拉动作用更强;(2)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对城市化负面影响越明显;(3)各项城镇居民收入对城市化的拉力对比随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变化而动态演进,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这一结论既解释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城市化困境,也为推动城市化策略转变指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平  徐浩洋  
选取空间杜宾模型(SDM),利用2011年和2013年25个省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CHFS),设置邻接空间矩阵和地理空间矩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家庭金融资产总值和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权重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居民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和家庭规模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呈显著正向作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宋涛  吴超林  
本文就收入不平等影响总消费的理论基础、机制及计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基于一个最优消费决策模型,给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理论条件,省际面板数据校准表明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基尼系数的宏观消费函数,本文严格证明了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居民总消费的负面影响,指出边际消费倾向的其他特征无法确定收入不平等对总消费影响的唯一性。基于宏观消费函数,本文给出了计算收入不平等的消费损失公式以及收入不平等变化对总消费变化影响的公式。运算结果表明:1996-2010年期间,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绝对消费损失年均为1 383.56亿元(1996年价),损失率为2.68%;由于基尼系数增大导致居民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辉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的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重点考察家庭各项主要消费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居民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幸福效应的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汽车消费、餐馆聚餐、家庭人均年收入、住房消费,而高档耐用品消费、品牌商场购物对于居民幸福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分区域、分户籍的分析说明了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对居民幸福的影响。基于此,研究认为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更持续的幸福效应,并且提出从消费观念和模式来控制"幸福成本",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