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4)
- 2023(15368)
- 2022(13241)
- 2021(12552)
- 2020(10536)
- 2019(24821)
- 2018(24386)
- 2017(47077)
- 2016(25234)
- 2015(28684)
- 2014(28382)
- 2013(28155)
- 2012(25629)
- 2011(23135)
- 2010(23045)
- 2009(21129)
- 2008(20452)
- 2007(17596)
- 2006(15274)
- 2005(13497)
- 学科
- 济(106775)
- 经济(106657)
- 管理(70655)
- 业(66652)
- 企(53698)
- 企业(53698)
- 方法(53356)
- 数学(47346)
- 数学方法(46592)
- 中国(29125)
- 农(27329)
- 财(25813)
- 业经(21980)
- 学(21803)
- 贸(20481)
- 贸易(20470)
- 易(19946)
- 农业(18692)
- 地方(18003)
- 制(17228)
- 理论(17077)
- 和(16044)
- 环境(15776)
- 银(15345)
- 银行(15310)
- 技术(15291)
- 融(14750)
- 金融(14749)
- 行(14661)
- 务(14403)
- 机构
- 大学(361689)
- 学院(358770)
- 济(150134)
- 经济(147242)
- 管理(143980)
- 理学(126009)
- 理学院(124676)
- 管理学(122175)
- 管理学院(121564)
- 研究(120609)
- 中国(90715)
- 京(77349)
- 科学(74070)
- 财(65270)
- 所(59837)
- 研究所(55020)
- 农(54859)
- 中心(54055)
- 财经(53586)
- 业大(52784)
- 北京(49445)
- 经(49020)
- 江(48517)
- 经济学(46551)
- 范(46436)
- 师范(46059)
- 院(43706)
- 农业(43004)
- 经济学院(42063)
- 财经大学(40123)
- 基金
- 项目(250286)
- 科学(198056)
- 基金(184401)
- 研究(181200)
- 家(161126)
- 国家(159865)
- 科学基金(137915)
- 社会(115777)
- 社会科(109911)
- 社会科学(109881)
- 基金项目(96566)
- 省(94578)
- 自然(90175)
- 自然科(88234)
- 自然科学(88218)
- 自然科学基金(86586)
- 教育(83551)
- 划(80437)
- 资助(78027)
- 编号(72766)
- 成果(58004)
- 部(55950)
- 重点(55540)
- 发(52155)
- 创(51543)
- 课题(49642)
- 国家社会(48520)
- 教育部(48350)
- 创新(48092)
- 科研(47937)
- 期刊
- 济(155162)
- 经济(155162)
- 研究(105343)
- 中国(63738)
- 学报(55878)
- 科学(52367)
- 管理(51908)
- 农(48573)
- 财(46923)
- 大学(42644)
- 学学(40077)
- 教育(38231)
- 农业(34559)
- 技术(31513)
- 融(27625)
- 金融(27625)
- 经济研究(27290)
- 财经(25658)
- 业经(24187)
- 经(21955)
- 问题(19873)
- 统计(19696)
- 业(18859)
- 图书(18789)
- 技术经济(18236)
- 策(17314)
- 理论(16827)
- 科技(16658)
- 贸(16230)
- 商业(15746)
共检索到511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宋涛 吴超林
本文就收入不平等影响总消费的理论基础、机制及计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基于一个最优消费决策模型,给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理论条件,省际面板数据校准表明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基尼系数的宏观消费函数,本文严格证明了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居民总消费的负面影响,指出边际消费倾向的其他特征无法确定收入不平等对总消费影响的唯一性。基于宏观消费函数,本文给出了计算收入不平等的消费损失公式以及收入不平等变化对总消费变化影响的公式。运算结果表明:1996-2010年期间,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绝对消费损失年均为1 383.56亿元(1996年价),损失率为2.68%;由于基尼系数增大导致居民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静
本文通过构建VEC模型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和宏观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失业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大。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人均实际GDP的冲击会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同向作用。由此,本文提出扩大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以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宏观要素 VEC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莹
基于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长期与截面两个时间维度考察收入流动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流动有效缓解了长期收入不平等,对农村的缓解作用强于城镇,但近年来的缓解作用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城镇,农村收入增长更有利于低收入者,并成为牵制农村居民截面收入不平等过快上升的主要因素,但农村居民也更容易受短期冲击影响,使收入排序变动更为活跃,农村居民更难获得稳定的向上流动机会。因此,构建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模式,减小负面冲击的影响,可以使收入分配格局得以优化。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不平等 城乡差异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收入分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薇
基于CHNS数据,本文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集中度指标测度法,应用收入成分或来源分解法分解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与阿特金森等指数,并分析各收入来源对其贡献及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工资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变动方向为正,扩大了总收入的不平等;近年来退休金收入在总收入中份额的持续提高对于减小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李金昌
未被观测经济(NOE)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影响,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动态均衡解的劳动报酬模型得到,随着NOE规模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即劳动者从事NOE部门的报酬与从事可观测部门的报酬之差)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但边际变化率先增后减。当考虑劳动者决策的随机动态调整因素时,NOE规模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高低两个动态变化均衡点。在该模型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NOE规模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和腐败水平也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城市化水平则呈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
关键词:
未被观测经济 居民收入不平等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荣增 何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阶段,实现环境保护和减缓收入不平等的双赢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搜集整理我国200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环境规制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2)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存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3)在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环境规制有利于减缓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消除制度障碍、建议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城镇居民 收入不平等 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志花 牛晓叶 王必锋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城乡间、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影响存在的异质性,文章首先建立经济均衡模型阐述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理,其次采用1995—2012年二十个省市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理论方面,假设信贷市场是非完美的,导致不同收入水平家庭面临的投资机会不同。长期的通货膨胀使资本的积累比率降低,但是在资本形成过程中至少部分投资机会需用现金支付,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受这种约束影响更大,从而建立起通货膨胀和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正向效应。实证方面,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和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都产生即期的正向效应,并且对农村居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志花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广川 马超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村内部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及其与收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4-2011年数据,本文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医疗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118,表现为缺乏弹性。2004-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保持在较高水平,基尼系数均超过0.8,其中收入的贡献介于10%-13%之间,且在所有因素中其重要性排在第四、五位。这一结论在不同的不平等指标下依然稳健。
关键词:
医疗保健消费 收入 不平等 夏普里值分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计领 王国成 凌亢
幸福经济学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总体指标的统计平均特性与异质性个体感知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基于Fehr&Schmidt(1999)的效用函数模型,从微观层面和异质性个体感知视角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通过构建个体不平等指数并运用CGSS2010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不平等指数能有效捕捉人们的公平偏好,优势不平等和劣势不平等对幸福感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从而揭示收入不平等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内在机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平等厌恶并不全是自发的本能,还受到收入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和阶层流动的显著影响,收入不平等对收入公平感低的群体影响较大,阶层向上流动的认同能显著缓解不平等厌恶。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我国人民谋幸福,不仅要从整体上降低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应降低不公平的差距,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孙群力
本文以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广义熵(GE)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发现,在2010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城市或农村,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人口的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54,城镇为0.431,农村为0.374。GE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解释全国收入差距50%左右。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此外,转移性收入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不平等的分解 收入构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该文首先综合比较了三种测度机会不平等的方法,事后法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相对准确,但需要较大的数据样本;事前法在操作上较为便捷,但低估了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相比于事前法和事后法,基于联立方程的方法在假设上更为合理,并且可以将机会不平等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但测度结果依赖于模型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在地区、城乡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以及较弱的代际流动性,该文以地区、户口类型、性别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外生条件,并综合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度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并结合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机会不平等 赛尔第二指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本文在考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对居民部门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的变化反映极其敏感。因而,在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提高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的分配份额、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忠琼 陈日胜 冯淑怡
本文从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群切入,以单个农户家庭为基本计算单元,考察1986—2014年间中国农村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动态演变趋势,并进行空间分解探讨组内及组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地区和非城市群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均呈现缩小—拉大—缩小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而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要高于其他城市群地区,并出现进一步拉大趋势。城市群地区收入不平等增速高于非城市群地区,同时非城市群与城市群农村地区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两者的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有显著变化,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进一步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区域就业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政策制定应该兼顾城市群地区与非城市群农村地区,同时要避免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过度集中到城市群核心区域,引导资本向城市群边缘村庄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