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0)
- 2023(12234)
- 2022(10728)
- 2021(10479)
- 2020(8727)
- 2019(20498)
- 2018(20041)
- 2017(38374)
- 2016(20764)
- 2015(23406)
- 2014(23186)
- 2013(23078)
- 2012(21166)
- 2011(19190)
- 2010(18837)
- 2009(17122)
- 2008(16440)
- 2007(14068)
- 2006(12121)
- 2005(10744)
- 学科
- 济(82272)
- 经济(82168)
- 管理(54792)
- 业(54474)
- 企(41856)
- 企业(41856)
- 方法(38990)
- 数学(34386)
- 数学方法(34036)
- 农(24845)
- 中国(24717)
- 财(19546)
- 业经(17381)
- 学(17344)
- 贸(17324)
- 贸易(17316)
- 农业(17310)
- 易(16917)
- 地方(15252)
- 制(14329)
- 和(13112)
- 环境(12861)
- 理论(12397)
- 银(12283)
- 银行(12248)
- 技术(11895)
- 行(11775)
- 融(11615)
- 金融(11613)
- 务(11235)
- 机构
- 大学(292759)
- 学院(289178)
- 济(120108)
- 经济(117727)
- 管理(115406)
- 研究(101594)
- 理学(100565)
- 理学院(99453)
- 管理学(97857)
- 管理学院(97351)
- 中国(75595)
- 京(62918)
- 科学(62294)
- 财(51640)
- 所(50905)
- 研究所(46945)
- 农(46201)
- 中心(44926)
- 业大(42871)
- 财经(42290)
- 北京(40469)
- 江(38851)
- 范(38830)
- 经(38758)
- 师范(38510)
- 院(36714)
- 经济学(36633)
- 农业(36226)
- 经济学院(33120)
- 州(32123)
- 基金
- 项目(203319)
- 科学(159606)
- 研究(150015)
- 基金(148501)
- 家(129676)
- 国家(128594)
- 科学基金(109585)
- 社会(94799)
- 社会科(89716)
- 社会科学(89693)
- 基金项目(78744)
- 省(76395)
- 自然(70380)
- 自然科(68756)
- 自然科学(68741)
- 教育(68193)
- 自然科学基金(67518)
- 划(65377)
- 资助(61463)
- 编号(60610)
- 成果(49651)
- 部(45944)
- 重点(45250)
- 发(43289)
- 创(41882)
- 课题(41623)
- 教育部(39448)
- 国家社会(39415)
- 创新(39112)
- 科研(38709)
- 期刊
- 济(126681)
- 经济(126681)
- 研究(86726)
- 中国(52519)
- 学报(46244)
- 科学(43344)
- 农(42497)
- 管理(40951)
- 财(36035)
- 大学(34956)
- 学学(32698)
- 教育(32391)
- 农业(30387)
- 技术(23699)
- 融(22798)
- 金融(22798)
- 经济研究(21183)
- 财经(20107)
- 业经(19699)
- 经(17169)
- 问题(16723)
- 图书(16133)
- 业(16054)
- 理论(14085)
- 贸(14044)
- 科技(13948)
- 世界(13678)
- 技术经济(13592)
- 版(12980)
- 实践(12724)
共检索到41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华山 马梦婷 吕文慧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并通过Alkire-Foster模型对我国人口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子代居民的多维贫困状况较其父代有所改善;教育和生活条件维度对我国居民的多维贫困贡献率较高。同时,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居民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多维贫困存在明显的代际流动性;与母亲相比,父亲的多维贫困取值对其子代的影响更大;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父代的多维贫困对其子代影响更显著。此外,通过列联表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父母的多维贫困状况的关联强度较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卓 时玥
彝族主要分布在藏羌彝走廊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彝族贫困具有面广、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且代际传递的特点。贫困代际传递是长期贫困的极端形式。文章利用2018年彝族长期贫困调查数据分析彝族贫困代际传递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代际传递机制。结果发现,彝族聚居区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率较高。两代人的人力资本均显著影响贫困代际传递,人力资本存量越低,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贫困父辈的人力和经济负资本通过代际传递累积形成子代的人力和经济负资本,从而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子代非农就业和兼业行为也会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新波 文静 刘轶芳
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种深度持续性的贫困问题,自提出以来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消除贫困代际传递也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现有文献做了文献计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并且从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介绍了代际贫困的测度方法,进而有针对性地从个体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总结归纳出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机制。这对我国决胜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长健 胡月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迅速增加,繁荣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贫困问题。近年来,"穷二代"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农村,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补助力度是抑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长健 胡月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迅速增加,繁荣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贫困问题。近年来,"穷二代"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乡贫困代际传递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农村,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补助力度是抑制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医疗保障和公平的就业机会,防止"因病致贫"以及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是解决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有效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文武 杨少垒 韩文龙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关键词:
城乡家庭 代际贫困 致贫能力 收入流动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冬
利用CHNS数据,本文对1988-2008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存在非常显著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虽然在2003年后贫困的代际传递程度有所降低,但是相对贫困层面的代际传递依然较为突出。②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1999年后绝大部分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都分布在距离绝对贫困线相对较远的位置;然而在相对贫困的层面上,绝大多数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实质性改善,仍然有较大的可能性重新返回到贫困的境地之中。③教育和非农就业对于破除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建议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以及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的...
关键词:
贫困 代际传递 反贫困 农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峰 潘星宇
本文采用1989—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九次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ArC GIS地图和收入流动矩阵等技术分析了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在时间上的动态趋势和地理上的空间分布,并实证测度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的程度。研究发现:(1)中国贫困在代际间传承严重,但是传递概率在时间上有减弱趋势;(2)空间分布上贫困代际传递分布相对集中,并突出表现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3)区分父亲、母亲效应发现,父母对子女的贫困代际传递性状况基本一致;(4)进一步定量测度发现,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致位于0.38~0.42之间,相对而言位于收入流动性较低的国家行列。如何通过政策干预,切断这种不平等的代际传承,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文章构建了一个可分解的综合代际多维贫困指数,并结合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考察家庭代际多维贫困的流动性、不平等程度及教育回报率差异的致因。研究发现,同代人的多维贫困程度已从高维向低维转变,并且2000年以后子代贫困下降更为显著;教育贫困是代际间多维贫困的关键贡献因素,教育扩大了代内的能力不平等,从而造成贫困的不平等;教育回报率不仅有地区差异,而且在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地区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是多维贫困代际传递及流动性差异的主要致因;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主要由父代贫困导致子代发
关键词:
多维贫困 代际传递 不平等 教育回报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文章构建了一个可分解的综合代际多维贫困指数,并结合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考察家庭代际多维贫困的流动性、不平等程度及教育回报率差异的致因。研究发现,同代人的多维贫困程度已从高维向低维转变,并且2000年以后子代贫困下降更为显著;教育贫困是代际间多维贫困的关键贡献因素,教育扩大了代内的能力不平等,从而造成贫困的不平等;教育回报率不仅有地区差异,而且在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地区教育回报率的代际差异是多维贫困代际传递及流动性差异的主要致因;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主要由父代贫困导致子代发展能力被剥夺,加之贫困环境的负面的影响,致使贫困子代无法享有与非贫困子代同等的发展权利或机会。这种自我循环和强化的内生关联性,增强了贫困家庭多维代际传递的倾向,扩大了不平等差距。
关键词:
多维贫困 代际传递 不平等 教育回报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力 张轲
[目的]通过分析劳动力在外流过程中能否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及研究提升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影响,为未来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借鉴。[方法]基于代际传递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通过构建AlKire-Foster模型,测度我国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Logit模型研究劳动力外流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最后采用列联表分析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我国劳动力外流人口整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并且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所改善;劳动力外流人口在教育和生活水平维度存在严重且长期的相对贫困;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问题,并且父亲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对子代的影响明显高于母亲;西部地区存在极端多维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多维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程度更深;在劳动力外流的过程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能够有效阻断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结论]父代应以身作则,正向影响子代成长;提高政府专项扶贫中人力资本扶贫资金比重,完善地方政府关于未成年子女教育和健康考核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普遍受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洁 欧蒙
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贫困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使用某高校2013级、2014级和2015级1160个贫困学生的家庭收入与综合成绩、智育成绩、德育成绩和体育成绩进行分位数回归估计直接影响和弹性系数。结果表明,贫困生家庭收入对子女的德育成绩没有影响,对综合成绩、智育成绩和体育成绩的直接影响及其弹性系数在不同分位数点上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收入对10%以下最贫困家庭子女智育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提高,智育成绩相应提高;收入对40%的分位数上的贫困学生的体育成绩有显著影响;收入对40%和50%的分位数点上的贫困学生综合成绩的弹性关系显著;收入在10%分位数、70%的分位数上对智育成绩的弹性关系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阳
作为一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运动,第三轮消费升级已然超越个体生活领域,成为国家领域拉动内需、扩大经济增长以及刺激生产的基础性话语。然而,尽管爆炸式发展的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升级,改变了居民生活,但需要警惕的是,由于"隐性贫困人口"诱发的消费预期代际变化和贫困线心灵曲线转变,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同时,消费阶层在传统的收入因素之外又受到不确定性与价格水平、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致使社会分层与消费分层不同步,过度消费成为消费升级中日益突出的另一个走向,并产生了隐性贫困人口的"存在"特质和代际贫困传递的"生成"机制,最终导致消费升级陷入一种新贫困的困境之中。因而代际贫困传递下的政策安排应锁定超常规需求侧扶贫并提出应对之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怡琳
城镇的多维贫困现象虽已得到关注,但对我国城镇地区整体多维贫困现状、人群特征的探讨仍显不足。本文基于全国性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构建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体系,测量了2014年和2016年中国城镇地区的多维贫困现状,并使用Log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城镇多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但东北地区、城乡结合区多维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城镇多维贫困人群呈现"低就业、高负担"特点,以老年户为主。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提高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养老保险、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均能显著减少多维贫困发生风险。建议构建城镇多维贫困的统筹治理模式,重点关注老年贫困户和外来户,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并改进多维贫困的统计监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