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1998)
- 2022(10101)
- 2021(9233)
- 2020(7911)
- 2019(18245)
- 2018(17554)
- 2017(33067)
- 2016(18130)
- 2015(20557)
- 2014(20306)
- 2013(20371)
- 2012(19038)
- 2011(17356)
- 2010(17155)
- 2009(16007)
- 2008(15904)
- 2007(14194)
- 2006(12170)
- 2005(10814)
- 学科
- 济(78919)
- 经济(78833)
- 管理(48006)
- 业(47014)
- 方法(38685)
- 企(35888)
- 企业(35888)
- 数学(35194)
- 数学方法(34943)
- 中国(22755)
- 农(21421)
- 财(19637)
- 贸(18519)
- 贸易(18514)
- 易(18096)
- 学(17029)
- 业经(15274)
- 农业(14325)
- 制(14004)
- 地方(12464)
- 银(12285)
- 银行(12224)
- 环境(11756)
- 行(11686)
- 融(11646)
- 金融(11644)
- 务(11424)
- 财务(11401)
- 财务管理(11373)
- 和(10771)
- 机构
- 大学(273710)
- 学院(269480)
- 济(118943)
- 经济(116961)
- 管理(99886)
- 研究(99065)
- 理学(87192)
- 理学院(86134)
- 管理学(84738)
- 管理学院(84250)
- 中国(74138)
- 科学(62334)
- 京(57958)
- 农(56070)
- 所(51985)
- 财(50851)
- 研究所(48094)
- 业大(45825)
- 农业(45055)
- 中心(44240)
- 财经(41867)
- 经济学(38628)
- 经(38379)
- 江(37928)
- 北京(36524)
- 经济学院(35239)
- 院(34701)
- 范(33539)
- 师范(33059)
- 财经大学(31343)
- 基金
- 项目(185812)
- 科学(145294)
- 基金(137992)
- 研究(126960)
- 家(124454)
- 国家(123490)
- 科学基金(103278)
- 社会(83392)
- 社会科(79194)
- 社会科学(79168)
- 基金项目(72915)
- 省(69693)
- 自然(68096)
- 自然科(66587)
- 自然科学(66559)
- 自然科学基金(65457)
- 划(60804)
- 教育(57690)
- 资助(56628)
- 编号(47740)
- 重点(42779)
- 部(42191)
- 发(39867)
- 创(38472)
- 成果(38038)
- 科研(36851)
- 国家社会(36254)
- 创新(36222)
- 计划(36187)
- 教育部(35474)
- 期刊
- 济(120413)
- 经济(120413)
- 研究(76199)
- 学报(52469)
- 农(49507)
- 中国(48442)
- 科学(45269)
- 财(38140)
- 大学(38063)
- 学学(36323)
- 农业(33543)
- 管理(33134)
- 融(22764)
- 金融(22764)
- 经济研究(21894)
- 财经(21104)
- 教育(21060)
- 技术(20000)
- 业(19196)
- 经(18229)
- 业经(18173)
- 问题(16848)
- 贸(16288)
- 版(14400)
- 国际(14178)
- 世界(14016)
- 技术经济(13816)
- 业大(13374)
- 统计(13097)
- 科技(12614)
共检索到385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利率 居民储蓄 居民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程远 陈蕾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程远 陈蕾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文章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计量结果表明:城镇样本较好地支持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农村样本则较好地支持了凯恩斯理论。长期收入增长率是居民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高增长是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另外,居民储蓄的行为模式、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地区差异都是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储蓄率 消费率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学术界存在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过根本性改变,但是对改变发生的时间认识不一。本文用1953~2005年的储蓄率数据来刻画消费行为,从数据本身的角度寻找内生断点。通过引入一个内生断点,我们得出我国储蓄率1953~2005年表现出趋势平稳,再在平稳数据的基础上检验内生断点的存在性,得出经验判断类似,为1978年,从数据本身的角度支持经验研究结论。
关键词:
断点 内生 储蓄率 趋势平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胡广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年龄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为二次人口红利中储蓄红利的实现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了我国的国民储蓄率。(2)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少儿抚养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则结果相反;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无论是否考虑时间效应,都会增加国民储蓄率。(3)二元经济制度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正在弱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建议:应建立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疏通投资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关键词:
二次人口红利 年龄结构 预期寿命 储蓄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玲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