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3)
2023(18080)
2022(15456)
2021(14493)
2020(12214)
2019(27858)
2018(27338)
2017(52415)
2016(28680)
2015(31869)
2014(31780)
2013(31675)
2012(29186)
2011(26506)
2010(26143)
2009(24232)
2008(23841)
2007(20849)
2006(18109)
2005(16234)
作者
(85445)
(71315)
(70741)
(67200)
(45172)
(34303)
(31927)
(27912)
(27004)
(25273)
(24373)
(23964)
(22750)
(22600)
(22259)
(21932)
(21391)
(21109)
(20346)
(20315)
(17846)
(17482)
(17246)
(16053)
(15954)
(15830)
(15766)
(15586)
(14367)
(14111)
学科
(112009)
经济(111848)
管理(82017)
(78107)
(63484)
企业(63484)
方法(50799)
数学(44195)
数学方法(43762)
(32583)
中国(32158)
(31116)
(26026)
(25380)
业经(24822)
(22979)
贸易(22968)
(22401)
农业(20826)
地方(19755)
(19280)
银行(19198)
(18853)
财务(18780)
财务管理(18741)
(18339)
(18299)
金融(18296)
企业财务(17805)
环境(17740)
机构
大学(413536)
学院(408522)
(167983)
经济(164632)
管理(155973)
研究(147530)
理学(135407)
理学院(133793)
管理学(131504)
管理学院(130769)
中国(109468)
科学(92278)
(88977)
(77665)
(76175)
(75498)
研究所(69869)
业大(65569)
中心(64894)
财经(62092)
农业(59775)
(58208)
(56713)
北京(56443)
(53064)
(52480)
师范(51843)
经济学(51788)
经济学院(46701)
财经大学(46448)
基金
项目(283510)
科学(221744)
基金(207743)
研究(199907)
(185283)
国家(183837)
科学基金(155215)
社会(127596)
社会科(120974)
社会科学(120944)
基金项目(109972)
(107589)
自然(102590)
自然科(100173)
自然科学(100142)
自然科学基金(98371)
(92694)
教育(90601)
资助(85657)
编号(78344)
重点(64396)
成果(63830)
(63186)
(59690)
(58518)
创新(54869)
科研(54858)
课题(54399)
国家社会(53719)
教育部(53496)
期刊
(179742)
经济(179742)
研究(121593)
中国(78374)
学报(74743)
(68265)
科学(66073)
(58821)
管理(56758)
大学(55434)
学学(52601)
农业(46602)
教育(40074)
(35804)
金融(35804)
技术(30999)
财经(30975)
经济研究(30355)
业经(27479)
(26604)
(24807)
问题(23621)
(20850)
科技(20416)
(19997)
业大(19473)
理论(18701)
技术经济(18577)
世界(18518)
图书(18206)
共检索到598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估计了中国2000、2004、2006和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剔除偏差因素使各年的估计具有可比性,我们得到了上述各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66、0.49、0.35、0.46。该结果反映出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大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仍然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辈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机会均等机制的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李芳芝  
文章基于1988—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获取父辈收入,估计了中国居民2013年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父子高于父女,中等收入群体高于高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周宁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及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89~2011年间,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总体较高,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整体较低;尽管如此,高收入的子代受父代收入的影响却比较小。第二,从代际收入弹性这20多年的变化趋势看,1997年达到峰值后,代际收入弹性缓慢下降,然而在2011年时,代际收入弹性有所反弹。第三,以子代受教育年限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确实是解释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而以子代职业类型代表的社会资本投资则在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政府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俞宁  
基于CHNS调查构建跨越25年父代与子代匹配的样本数据,探讨20世纪末各层次教育扩张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育扩张并未立刻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上升。与未受教育扩张影响的70后群体相比,80后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幅下降。原因是父代收入对子代教育的影响反较教育扩张前大幅上升,且教育回报上升进一步放大其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不利影响。(2)父代收入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及代际收入弹性在教育扩张之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1981-1985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与代际收入弹性均最高,1986-1991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下降而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上升。(3)教育机会随后的均等化是代际收入流动性最终上升的推动因素。更广泛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劳动力市场中不公平问题的减少,能进一步发挥教育扩张的公平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程度、方向、趋势、合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绝对收入流动指标来看,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考察期内下降30.68%;从流动性质量来看,考察期内向上流动大于向下流动,总体上是合意的。收入流动能够促进收入均等化,但其作用随时间逐渐降低。结构分解表明,在增长、分布、交换三类流动中,交换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最大,决定着总流动性的变化;增长流动次之,分布流动最小。子群分解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流动性对总体流动性贡献最大,中等群体次之,但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流动性最低,地位趋于固化。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量、体制内就业、工资性收入比重均有利于居民向上流动;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期初收入较高或家庭规模较大的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为此,要准确把握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水平、制约因素和优化路径。方鸣教授所著《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及教育和迁移对其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70及80后的代际收入弹性在控制相关变量前后分别为0.597(0.573)、0.652(0.647)及0.728(0.690),使用代际位序相关性和收入流动矩阵进行度量的结果保持稳健。本文还发现教育具有显著提升社会流动的功能,其中高中与大学比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更能显著降低代际收入弹性;人口流动可以显著降低代际收入弹性;而且相较城市居民,教育和人口流动都更能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流动性。但没有显著证据表明人口流动对代际收入弹性的影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书华   刘晶  
本文利用中国2012-2020年宏微观匹配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代际间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子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子代性别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但同时增加了家庭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又抑制了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牟欣欣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部门发挥的作用不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牟欣欣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艳  沈利东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研究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的重要视角之一。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机制,同时考虑劳动力迁移因素的作用,以劳动力迁移概率为局部工具变量进行Heckman两阶段回归,来考察代际收入的传递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代际收入流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教育、医疗保险在传递路径中的贡献较大;劳动力迁移行为强化了教育等基本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促进作用。政府应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合理分配落后地区教育资源,放松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加快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