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0)
2023(10019)
2022(7732)
2021(7405)
2020(5714)
2019(12959)
2018(12767)
2017(23795)
2016(12921)
2015(14955)
2014(14932)
2013(14651)
2012(13490)
2011(12194)
2010(12155)
2009(11307)
2008(11375)
2007(10341)
2006(9546)
2005(8845)
作者
(35846)
(29945)
(29822)
(28850)
(19023)
(14102)
(13450)
(11563)
(11517)
(10710)
(10424)
(10038)
(9648)
(9536)
(9449)
(9328)
(8834)
(8716)
(8550)
(8190)
(7651)
(7344)
(7225)
(6809)
(6790)
(6659)
(6653)
(6534)
(6112)
(6012)
学科
(57417)
经济(57357)
管理(32962)
(29736)
中国(23509)
(21483)
企业(21483)
(19881)
方法(18716)
数学(16235)
数学方法(16054)
业经(14177)
(12924)
农业(12779)
(12674)
(12634)
贸易(12623)
地方(12497)
(12378)
(10755)
(10502)
银行(10497)
(10134)
(9467)
(9416)
金融(9414)
(8966)
环境(8816)
发展(8741)
(8720)
机构
大学(182936)
学院(182735)
(83051)
经济(81455)
研究(70943)
管理(63571)
中国(57095)
理学(52541)
理学院(51904)
管理学(51067)
管理学院(50725)
(40839)
科学(39069)
(38783)
(35331)
中心(31836)
研究所(31492)
财经(29712)
(28656)
(28133)
经济学(27351)
(27214)
北京(27034)
(26181)
师范(26006)
(25736)
经济学院(24513)
(22583)
业大(22482)
财经大学(21890)
基金
项目(114362)
科学(90561)
研究(90359)
基金(82546)
(71445)
国家(70845)
科学基金(59577)
社会(59232)
社会科(55945)
社会科学(55932)
(42163)
基金项目(41926)
教育(41287)
编号(36726)
(36256)
自然(33700)
资助(33451)
自然科(32896)
自然科学(32890)
自然科学基金(32315)
成果(31974)
课题(27173)
(26771)
重点(26635)
(26599)
国家社会(25634)
中国(24984)
(23651)
(23208)
教育部(23101)
期刊
(101269)
经济(101269)
研究(64410)
中国(44983)
(29113)
(28756)
教育(26564)
管理(25293)
学报(24918)
科学(24643)
(21420)
金融(21420)
大学(20054)
农业(19685)
学学(18244)
经济研究(16836)
技术(16337)
业经(15688)
财经(15519)
问题(14138)
(13675)
(13192)
世界(11816)
国际(11765)
(10356)
图书(10182)
(8837)
论坛(8837)
经济问题(8608)
技术经济(8552)
共检索到302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玲  
传统的城镇化并没有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成为"城里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移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有限的农业大国现状,让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并不是最佳选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探索更适宜我国现状的城镇化道路,就近城镇化就是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产业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新型居住环境、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就近城镇化的实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胜  朱鹏华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的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全面加强对县城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过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应树立“城乡等值”理念,着力破解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推进的实践方向,夯实产城融合、智慧发展的实践基础,坚守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实践要求,突出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实践特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业苗  
认为相较于"物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要求更高。不同农业人口群体在城镇化中的处境不同,他们的城镇化诉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人的城镇化需要回应这些诉求。此外,人的城镇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是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市民化权益的过程。因此,人的城镇化发展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之上,即唯有消弭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车艳秋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期,必须着力推动城镇化从数量到质量、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型。作为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的发展途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及科技驱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以法律、规划维护民生和环境底线,着力破解城镇化中的核心问题,并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光全  胡卫东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内容和科学要求。作为道路与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和作为状态与过程的健康城镇化之间紧密相连,亟需在理论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在理论上作出回答。论文从在国内外城镇健康发展相关内容评述的基础上,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和状态划分三个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期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现实中城镇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最后,对健康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从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上给出了若干理论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夏雨  
本文首先探讨了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定位和核心概念内涵;然后从组织特征、办学定位、基本职能、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从办学理念、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品冬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和"美丽中国"构想的相断提出,美丽乡村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演变和空间功能转换为主要特征,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摒弃过往的城乡差别化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建设规划、壮大农村经济、彰显文化特色和强化环境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的二元统一和共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仪青  
以独特的视角,全面阐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深入挖掘生态经济效益,建设全面协调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设低碳清洁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仪青  
以独特的视角,全面阐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深入挖掘生态经济效益,建设全面协调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设低碳清洁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侯建国  赵恒春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的城镇化会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理念下有序推进。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更好地与京津对接合作,携手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提升河北省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聚集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加快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