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0)
2023(8306)
2022(7073)
2021(6698)
2020(5830)
2019(14012)
2018(13639)
2017(26523)
2016(14474)
2015(16630)
2014(16625)
2013(16897)
2012(16048)
2011(14728)
2010(14691)
2009(13839)
2008(13834)
2007(12424)
2006(10585)
2005(9800)
作者
(42470)
(35711)
(35645)
(34243)
(22582)
(17175)
(16303)
(14006)
(13424)
(12517)
(12350)
(11867)
(11519)
(11289)
(11287)
(11207)
(10845)
(10648)
(10313)
(10258)
(9028)
(8866)
(8677)
(8141)
(8088)
(8058)
(7880)
(7680)
(7180)
(7134)
学科
(68364)
经济(68310)
(36384)
管理(36203)
方法(33059)
数学(30131)
数学方法(29949)
(27510)
企业(27510)
中国(21491)
(18001)
(16153)
(15280)
贸易(15275)
(14937)
(13256)
(12879)
业经(11869)
农业(11662)
地方(11500)
(10423)
银行(10398)
(10037)
金融(10035)
(9990)
(9413)
财务(9398)
(9383)
财务管理(9372)
环境(9119)
机构
大学(219103)
学院(215132)
(100911)
经济(99236)
研究(79998)
管理(79657)
理学(68699)
理学院(67865)
管理学(66860)
管理学院(66445)
中国(61287)
科学(47027)
(46900)
(43591)
(41166)
研究所(37683)
(37378)
中心(35631)
财经(35440)
经济学(33646)
(32423)
业大(31044)
经济学院(30549)
(30465)
北京(30274)
农业(29696)
(28078)
(28072)
师范(27803)
财经大学(26373)
基金
项目(140736)
科学(111087)
基金(104852)
研究(101894)
(91853)
国家(91177)
科学基金(76831)
社会(66872)
社会科(63505)
社会科学(63486)
基金项目(54854)
(51490)
自然(48118)
自然科(47020)
自然科学(47003)
教育(46676)
自然科学基金(46223)
(44773)
资助(44027)
编号(39569)
(33493)
成果(32807)
重点(32386)
(30949)
国家社会(28963)
中国(28747)
教育部(28693)
(28625)
课题(27471)
科研(27342)
期刊
(105897)
经济(105897)
研究(65762)
中国(40199)
学报(34404)
(33251)
(33193)
科学(31986)
管理(27003)
大学(25746)
学学(24236)
农业(22561)
(19206)
金融(19206)
教育(19013)
经济研究(18779)
财经(18393)
技术(17200)
(15979)
问题(15099)
业经(14953)
(14364)
(13267)
世界(12678)
国际(12386)
技术经济(11682)
统计(11086)
(9944)
理论(9736)
资源(9612)
共检索到31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华初  
作者利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SDA)模型定量测度1997~2002年中国主要行业的就业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消费使中国就业人数增加了1.93%,投资使就业人数增加了2.63%,出口使就业人数增加了3.95%,其他原因使就业人数增加了2.56%,进口使就业减少4.89%,技术进步使就业人数减少了6%。出口对就业增加作用最大,投资和消费都对就业增加有积极作用,但消费启动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方一  王娟  李兰兰  唐志鹏  
本文研究了2002-2012年中国就业总量与结构的演变历程,并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构建结构分解模型(SDA)定量测度了各产业就业变化的动因。研究结果显示,10年间中国的就业总规模增长了4.7%。就业结构不断改善,由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消费、投资、出口、进口、就业系数和技术的变化这六项因素的变化使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74.3%、60.6%、27.6%、-25.2%、-143.7%和10.4%。消费增长带动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比例上升,投资增长带动了资源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比例上升,进出口贸易是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比例提升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导致就业减少,尤其是就业系数的降低使农业就业人数下降最为明显,但与中间使用网络有关的技术变迁却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例提升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仁荪  
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东、中、西三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联系 ,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作者通过对三个地区就业状况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人员素质 )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 :(1)抓好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定位 ,抓住第二产业的发展 ;(2 )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促使中西部地区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3 )中西部地区要着眼于未来 ,最大限度地加大教育投入 ,重视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琳  阳吉运  高希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重点对湖南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等层面分阶段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湖南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与相邻省份广东相比,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性更为严重等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乔颜友  
通过对 1 999年全国 6 6 7个城市就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就业仍然以工业为主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城市规模不同 ,就业结构也出现差异。规模越大 ,采掘业、建筑业、工业就业比重越小 ;金融保险、科教、行政等服务业比重越大。而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相差较小。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地带差异 ,东部地带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发达 ,从业职工比重较大 ;西部地带城市交通、文教及行政等方面所占比重较高。近 1 0年来 ,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变化很大 ,总的趋势是科教文卫、商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增加 ,工业、行政等行业增长较慢。通过对全国各种行业就业的频率分布可知 ,除采掘业外 ,其它行业多呈正态分布 ,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岚  
城市化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随后利用杭州市1984~2012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市化可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持续转出,并促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从数据上看,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矫卫红  
以山东省经济数据为样本,解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的耦合效应。运用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系数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协调度改善明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拐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于山东省域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与产业体系,以人才、创新与产业"立体化"建设为核心,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qualita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employees in China's finance industry,and reached some instructive conclusion.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竹莘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分析了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针对不同区域情况,提出了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金乃丽  
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三次产业划分法和波拉特四次产业划分法下的中国就业结构状况,之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信息化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其他产业正由弱变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通过信息化改善中国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宗传  
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在业的老年人口(即男60岁,女55岁以上未离退休和退休以后再就业的老人)有2,430方,占全部在业人口的4.66%,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12%(本文以下所使用的资料,均来源于《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比例虽然不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