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6)
- 2023(12989)
- 2022(11210)
- 2021(10751)
- 2020(8827)
- 2019(20813)
- 2018(20428)
- 2017(39688)
- 2016(21258)
- 2015(23926)
- 2014(23605)
- 2013(23539)
- 2012(21626)
- 2011(19656)
- 2010(19341)
- 2009(17578)
- 2008(16949)
- 2007(14460)
- 2006(12518)
- 2005(11085)
- 学科
- 济(89453)
- 经济(89360)
- 管理(58229)
- 业(56019)
- 企(45285)
- 企业(45285)
- 方法(42187)
- 数学(37219)
- 数学方法(36893)
- 中国(26817)
- 农(23064)
- 财(20783)
- 业经(18567)
- 学(18528)
- 贸(18188)
- 贸易(18180)
- 易(17728)
- 地方(16281)
- 制(15912)
- 农业(15376)
- 环境(13723)
- 和(13612)
- 银(13196)
- 银行(13157)
- 理论(12978)
- 技术(12916)
- 融(12839)
- 金融(12838)
- 行(12617)
- 务(12544)
- 机构
- 大学(305998)
- 学院(301377)
- 济(129295)
- 经济(126902)
- 管理(121249)
- 理学(106158)
- 研究(105698)
- 理学院(104994)
- 管理学(103405)
- 管理学院(102868)
- 中国(78026)
- 京(65461)
- 科学(63786)
- 财(55667)
- 所(52395)
- 研究所(48288)
- 中心(46097)
- 财经(46080)
- 农(45577)
- 业大(43481)
- 经(42291)
- 北京(41904)
- 经济学(40418)
- 江(40110)
- 范(39577)
- 师范(39237)
- 院(38406)
- 经济学院(36600)
- 农业(35711)
- 财经大学(34666)
- 基金
- 项目(211972)
- 科学(168131)
- 基金(157016)
- 研究(155351)
- 家(137032)
- 国家(135960)
- 科学基金(116910)
- 社会(100086)
- 社会科(94992)
- 社会科学(94967)
- 基金项目(83377)
- 省(79007)
- 自然(75280)
- 自然科(73580)
- 自然科学(73564)
- 自然科学基金(72273)
- 教育(70525)
- 划(67598)
- 资助(64795)
- 编号(61547)
- 成果(49755)
- 部(48349)
- 重点(47338)
- 发(45037)
- 创(43808)
- 国家社会(42117)
- 课题(42062)
- 教育部(41805)
- 创新(40892)
- 科研(40328)
- 期刊
- 济(133709)
- 经济(133709)
- 研究(91733)
- 中国(52806)
- 学报(47189)
- 科学(44763)
- 管理(43482)
- 农(40883)
- 财(39234)
- 大学(35983)
- 学学(33733)
- 教育(31355)
- 农业(29230)
- 技术(24317)
- 融(23431)
- 金融(23431)
- 经济研究(23163)
- 财经(22518)
- 业经(20141)
- 经(19336)
- 问题(17846)
- 业(15607)
- 图书(15380)
- 贸(15114)
- 技术经济(14664)
- 理论(14596)
- 科技(14338)
- 世界(14285)
- 现代(13291)
- 资源(13099)
共检索到429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增洋
目前对中国就业结构变迁的研究主要关注增长效应,还没有研究涉及就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本文利用转移份额法和反事实法对中国就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985-2004年的就业结构变迁不仅具有β趋同效应,而且具有σ趋同效应,就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劳动力由农业部门流向第二产业部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德亚 汤龙
文章通过使用多种指标,比较分析了全国、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地区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发展趋同问题。结果发现,二者发展失衡的同时,各地区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步优化,结构高度化速度持续加快,结构相似水平不断增强,地区间结构趋同趋势显著,但地区差异较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曾国平
本文从FDI与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我国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FDI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通过对FDI、就业结构及产值结构的两两Granger因果检验,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得出结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FDI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凌 张原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采用Castells-Singelmann六部门分类法研究产业就业结构演变规律,运用"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模型"将影响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将传统就业结构研究的单一维度视角扩展到产业和职业就业结构相结合的二维视角。研究发现,我产业结构变动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表明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作用正在扩大。
关键词:
结构变迁 职业结构 产业就业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爱文 莫荣 卢爱红
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就一般意义上讲,就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性别与年龄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就业结构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本报告重点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城乡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书怀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变迁(一)从"接轨"到"协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会计核算的标准也应该实现与会计的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正兵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结构 对应分析 统筹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提芳 葛翔宇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就业的结构变迁并非呈现单调变化趋势,从中国几个较发达城市的来看,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文章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开放框架中研究工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得到工业部门就业比重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的结论,同时还对出现拐点的原因以及在拐点出现前后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国12个城市在198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依存度的临界值,并分析这些年间在这个临界值左右,12个城市工业部门就业变迁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的事实及原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蔡喜洋
本文介绍了美国劳动力与就业情况,分析了就业与薪资的行业分布,以及薪资与通胀的内在逻辑,认为美国收入分配差距、财富水平差距以及老龄化率系统性抬升,使得收入增长与总体消费增长以及通胀变化的相关性弱化,导致"就业-收入-消费-通胀"的传导链条不畅,短期内仍然难以看到"工资-通胀"螺旋上升局面,中长期伴随经济复苏和劳动力市场继续巩固,薪资和通胀均有望温和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提芳 葛翔宇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就业的结构变迁并非呈现单调变化趋势,从中国几个较发达城市的来看,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文章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开放框架中研究工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得到工业部门就业比重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的结论,同时还对出现拐点的原因以及在拐点出现前后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国12个城市在198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依存度的临界值,并分析这些年间在这个临界值左右,12个城市工业部门就业变迁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的事实及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睿雯 徐舒 张川川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并量化了就业结构变迁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导致1998—2007年行业内国有企业5.32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移到非国有企业,这解释了该时期劳动力在行业内部不同所有制部门间总流动规模的8.56%。中间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使非国有企业的中间产品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同时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从而得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发了劳动力向非国有企业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引致的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能解释同时期源于"企业间"要素配置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的7.51%,同时,能解释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1.46%—1.85%,是贸易开放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充分释放贸易红利需要打破要素流动壁垒,降低劳动力要素迁移成本,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同时,建立健全金融配套措施、改善信贷不平等也是最大化贸易红利的重要举措。本文不仅为中国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提供了新证据,也为理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迁提供了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