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7869)
2022(6507)
2021(6188)
2020(5290)
2019(12418)
2018(12069)
2017(23638)
2016(12718)
2015(14409)
2014(14423)
2013(14659)
2012(14023)
2011(12697)
2010(12768)
2009(12021)
2008(11800)
2007(10439)
2006(9465)
2005(8801)
作者
(36227)
(30451)
(30232)
(29262)
(19147)
(14604)
(13681)
(11859)
(11555)
(10913)
(10698)
(10171)
(10096)
(9820)
(9813)
(9465)
(9048)
(8726)
(8700)
(8466)
(7977)
(7478)
(7389)
(6904)
(6888)
(6835)
(6695)
(6508)
(6176)
(6123)
学科
(66474)
经济(66414)
(34035)
管理(32411)
方法(28005)
(25776)
企业(25776)
数学(25263)
数学方法(25121)
中国(21618)
(16999)
(13973)
地方(13637)
(13460)
贸易(13450)
(13118)
业经(12940)
(12694)
(11852)
农业(11487)
产业(10435)
(9950)
银行(9921)
(9608)
(9389)
(9351)
金融(9351)
地方经济(8771)
技术(8347)
(8078)
机构
大学(189021)
学院(185632)
(92736)
经济(91406)
研究(72076)
管理(68663)
理学(58769)
理学院(58089)
管理学(57294)
管理学院(56962)
中国(56145)
(40798)
(40728)
科学(39833)
(36116)
研究所(32762)
财经(32542)
中心(31544)
经济学(31306)
(29781)
(29428)
经济学院(28279)
(27467)
北京(26543)
(25771)
业大(24320)
财经大学(24212)
(23678)
师范(23456)
农业(22845)
基金
项目(120516)
科学(96681)
基金(91236)
研究(87950)
(79860)
国家(79274)
科学基金(67354)
社会(60626)
社会科(57769)
社会科学(57762)
基金项目(47009)
(43305)
自然(40961)
自然科(40072)
自然科学(40062)
教育(39594)
自然科学基金(39472)
资助(38586)
(37233)
编号(32068)
(28964)
重点(27734)
(27513)
成果(26985)
国家社会(26779)
中国(25797)
教育部(25198)
(24757)
人文(23840)
创新(23271)
期刊
(101765)
经济(101765)
研究(62826)
中国(38814)
(30158)
学报(28187)
科学(27956)
管理(27211)
(26963)
大学(21968)
学学(20598)
(18794)
金融(18794)
经济研究(18333)
农业(18195)
财经(17465)
教育(17053)
(15440)
技术(14464)
问题(14376)
业经(14248)
(13639)
世界(12203)
国际(11866)
(10458)
技术经济(10257)
统计(9736)
经济问题(8861)
(8582)
商业(8056)
共检索到290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就业增长而言结构成分占主导性作用。因此,中央政府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主导性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提高本地区的就业增长率。在现阶段,由于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为提高就业增长,中央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增长也具有很大的乘数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  平芳芳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剑华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飞鹏  
利用统计学、数学方法为分析工具,对建国以来(1952~2004)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的变迁作了实证考察,找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春济  冯学钢  高静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梅如笛  
一国产业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关系已成为学术热点问题。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整体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因果关系。三次产业的优化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关雪凌  丁振辉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莎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数据分解,实证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税收超速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表明:(1)分税制改革后宏观税负变动中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在不断降低。(2)分税制改革以后,各产业自身税负率的变动对宏观税负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一变动主要是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税负率的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税负率不断下降所引起的,换言之,第二、三产业自身税负率的不断提高是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娟  孙潇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及趋势,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的特点,进而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并没有消失,其产业结构布局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合理地配置资源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仍然大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