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696)
2022(6918)
2021(6636)
2020(5121)
2019(11962)
2018(12096)
2017(20884)
2016(12380)
2015(14452)
2014(14584)
2013(13527)
2012(12509)
2011(11599)
2010(11596)
2009(10401)
2008(10170)
2007(8963)
2006(8147)
2005(7828)
作者
(32413)
(27025)
(26903)
(25923)
(17285)
(12902)
(12301)
(10620)
(10421)
(9672)
(9293)
(9021)
(8789)
(8578)
(8565)
(8511)
(8158)
(7763)
(7733)
(7704)
(7144)
(6589)
(6542)
(6185)
(6095)
(6008)
(5968)
(5894)
(5515)
(5410)
学科
(50350)
经济(50306)
管理(24454)
中国(24070)
(23762)
教育(19380)
方法(18559)
数学(16738)
数学方法(16594)
(15873)
企业(15873)
(15776)
(10831)
地方(10826)
贸易(10824)
业经(10781)
(10586)
农业(10556)
(10483)
(10477)
理论(9358)
(9300)
(9154)
发展(9008)
(8886)
(7515)
银行(7505)
(7367)
金融(7363)
(7323)
机构
大学(174672)
学院(168714)
(73482)
经济(72200)
研究(69550)
管理(54121)
中国(47673)
理学(46191)
理学院(45471)
管理学(44594)
管理学院(44249)
(39858)
科学(38690)
(34659)
(32976)
师范(32804)
研究所(31738)
(31356)
教育(30214)
中心(28777)
师范大学(27318)
北京(26717)
财经(25230)
经济学(25014)
(24643)
(24632)
(24488)
(23248)
经济学院(22607)
业大(20317)
基金
项目(109022)
科学(88221)
研究(87799)
基金(78682)
(68569)
国家(67935)
科学基金(56615)
社会(56581)
社会科(53372)
社会科学(53362)
教育(47367)
基金项目(39834)
(39316)
(36559)
编号(36285)
成果(32789)
自然(32318)
资助(31958)
自然科(31621)
自然科学(31614)
自然科学基金(31085)
课题(28594)
(27459)
重点(26640)
(26073)
教育部(24411)
国家社会(24291)
中国(24278)
(23584)
(23410)
期刊
(80518)
经济(80518)
研究(65683)
教育(50030)
中国(43729)
学报(23828)
(23772)
科学(23646)
(21979)
管理(20486)
大学(19760)
技术(17224)
学学(16975)
农业(16713)
经济研究(14418)
(14228)
金融(14228)
财经(13475)
职业(12478)
(11920)
(11288)
问题(11267)
世界(10897)
业经(10785)
国际(10346)
(10022)
(9469)
论坛(9469)
技术教育(8238)
职业技术(8238)
共检索到269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滕星  苏红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滢  
本文探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之现状、成因及改革措施 ,并提出建议 :改革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 ;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专门的财政资助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 ,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 ,使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入应然状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倩  
为了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惠待遇的倾斜性政策和旨在提高处境不利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补偿性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在改善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状况以及推进学生群体多样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傅坤昆  
尽管合法进入英国的少数民族儿童都能在公立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是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聚居于中心城市,少数民族儿童多集中于中心城市的薄弱学校,同时由于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歧视态度和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特殊需求的制度性问题,低学业成绩和永久开除率高成为与少数民族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英国政府将推动教育公平的焦点放在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上,为此采取了多项措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其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关联值得探究。在回顾经济人类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腾冲和景洪两个田野点的参与式观察及访谈,发现城镇化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一种"同构"的内在关联。在发展模式、运行逻辑、结构分布、动力机制、价值理念上,都体现出粗放、规模效益、分层分化、绩效考核、效率优先等共同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受困。唯有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经验、文化生态、民族关系和社会经济环境,才能构建适切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议:(1)在价值理念上确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长期规划;(2)在教育结构布局上加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3)在发展模式上引导民族地区教育从粗放式逐步转向集约式,重视教育发展的内涵、软件和质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程懿  
我国学者通常把印度的表列部族看作是少数民族。印度政府对表列部族的教育高度重视,包括实施积极的区别对待的保留政策,设立专门机构保障表列部族的权利,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做出详细的规定。可以说,表列部族在官方几乎所有的教育计划中都受到优待。综合考察印度保障少数民族入学机会均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我们认为,其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令人沮丧,障碍不易克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萍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财政体制如何调整,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切实贯彻党和国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毅  杜秋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畜牧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更好地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军  胡胜霞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是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障。从当前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来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本文尝试从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建构、建立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需求的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有助于民族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理论构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教育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指标。教育机会不均主要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所以加大中央对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适当采取教育特别扶持政策等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和体现教育公平的唯一可行途径。建议中央政府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更加倾斜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理念,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荣海  张洪  
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发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全国其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仍然严重不足。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并没有对教育的收益率带来明显的影响;城乡差距对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影响;落后地区的青少年接受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存在依旧显著的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英  
少数民族地区工业体系主要是在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从一五计划起,国家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建立工业体系。投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昌都等地,主要项目为基础设施投资及工业。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加强了对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建设,特别是四川、贵州、云南成为投资最强的地区。国家在这些地区加强了国防科技、交通运输和基础工业、能源工业的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发展。经过以重工业为建设中心的一五时期和以军工和军工配套的重工业为主的三线建设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翔  
一、现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民族识别现已确认的少数民族共55种。 根据1982年7月1日的人口普查数字,全国有少数民族6730万人,占总人口的6.68%。此比例较1964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0.92%,净增2730万人。1986年来全国少数民族约7200万人。1985年末全国少数民族自抬地方省级的5个,地区级的64个,市级的64个,县级的581个;共人口13547.7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52.87万,占自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